江蘇省海門市東洲小學 顧寅娟
《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應加強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從學生熟知、感興趣的生活事例出發,以生活實踐為依托,將生活經驗數學化,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煥發出數學課堂的活力。”生活與數學有著非常廣泛的融合和鏈接,生活是數學的源泉,沒有了生活,數學也就會失去生存的土壤,沒有了生機,變得黯淡無光。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聯系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為學生搭建生活的橋梁,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融入生活中,拉近學生與所學知識的距離,讓學生學會以數學的眼光看待、分析生活問題,更好地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掌握數學,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數學知識單調、復雜,對小學生來說,難以產生學習的興趣,加之有些老師采用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模式,將知識“傾囊相授”給學生,學生缺少吸納、內化的過程,無法真正地理解所學知識,長此以往,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畏懼心理,阻礙著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因此,教師應拉近數學與學生的距離,為學生創設富有生活性的情境,將陌生的數學知識融入學生熟悉的情境中,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親切感,以積極的狀態投入新知探索中。
在教學百分數的相關知識時,新課伊始,教師端了2杯水來到教室,還冒著熱氣,學生們看到后,都愣住了,不知道老師將要做什么。教師向學生介紹道“這里的2個杯子,左杯中放了180毫升的溫水,在右邊杯子中放了120毫升的溫水,現在在左邊的杯子中加入20克的糖,在右邊的杯子中加入15克的糖,哪個杯子中的糖水會更甜一些?”教師說完話后,在相應的杯子中加入了糖,到底哪個杯子中的水更甜呢?班級中一下子熱鬧起來了,有的說是左杯,也有學生說是右杯,還有學生說可以分別品嘗一下。教師讓學生到講臺前嘗了一下,但感覺都是甜,還是不能準確判斷出。怎樣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呢?有學生提議,可以分別算一下兩個杯子中糖占糖水的百分之幾。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探索方向,學生們立即投入到了計算中。
上述案例,教師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為學生創設了熟悉的生活情境,巧妙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發了學生對熟悉事物的進一步觀察與思考,增強學生獲取新知的內驅力,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課本中的數學知識,由前人發現、歸納、總結而來,知識結構非常嚴謹,內容也非常抽象,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但小學生由于年齡的影響,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還不發達,形象思維仍居于主導地位。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捕捉時機,巧妙地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借助頭腦中已經具有的生活經驗突破學習中的難點,完成知識體系的構建,讓學生真正明白數學不是遙不可及的,而是鮮活的、富有溫度的。
在教學間隔問題時,教師出示了這樣的題目:“李明爬到5層樓要120秒,照這樣的速度,爬到10層樓要多少秒呢?”題目一出示,學生異口同聲地說:“2個120秒,也就是240秒。”顯然,學生們被題目中的表面現象所迷惑了,并沒有能夠把握問題的實質。于是,教師問道:“同學們,爬到5層樓,實際上要爬幾層樓梯呢?”學生們很快想到1樓不要爬樓梯,所以爬到5層樓,實際上只要爬4層樓梯,同理,爬到10層樓,實際上要爬9層樓梯。所以原先的答案是不正確的,列出了這樣的算式:120÷(5-1)=30(秒),30×(10-1)=270(秒),得出了正確的結論。
上述案例,在學生的思維出現障礙時,教師沒有直接指出錯誤,而是對接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與前概念,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探尋有效的解題思路,實現了問題的順利解決。這樣的教學策略不僅巧妙完成了問題的突破,也為學生后續的自主學習指引了方向,服務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自發提升。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也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途徑。教學實踐證明,“題海戰術”讓學生苦不堪言,只能被動應付,遏在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設計生活化的練習,讓學生運用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將所學知識轉化為技能,培養學生活學活用、舉一反三的能力。
在教學倍數問題后,教師沒有讓學生單一地進行與例題相一致的題目,而是出示了這樣的練習:“一般情況下,一年之中有52周多一天,一年有多少天?”這一題表面上與“倍數”沒有什么關系,但只要細致分析便可以發現,實際上是求7的52倍后,再加上1天,就可以求出全年的天數。而且這道題目取自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解答起來,自然會興趣倍增,為解答題目注入了源動力。學生們很快確立了解題思路,列出了算式:52×7=364(天),364+1=365(天)。
上述案例,教師在教學完相關的內容后,并沒有機械地進行練習,而是為學生設計了具有生活性的題目,讓學生感受到所學知識的實用性,感悟到學習數學的價值。
總之,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將深奧的數學知識置于生活的背景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探索新知的內驅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多彩的,是鮮活的,更是有生命力的,增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大化課堂教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