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嘉莉
首先,在集鎮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的設計過程中,教師可合理地將鄉土資源引入幼兒園的區域活動環境設計中。尤其是集鎮推出的“金色菜花節”“盎然踏春”“全民植樹”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動,幼兒園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有利的資源創建“綠意滿園、春意闌珊”的主題區域活動環境。通過與幼兒共同搜集豐富的鄉土材料來布置區域活動環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集鎮幼兒園室內玩具不豐富的缺陷。但是,在搜集鄉土材料的過程中應該緊密結合集鎮幼兒園的特點,充分發揮出集鎮自然條件的優勢,引導幼兒巧妙利用自然物,如:用樹葉、種子、果實和廢舊物等制作區域活動中所需要的圖案,來裝飾區域活動空間。同時,還應該引導幼兒在進行區域活動環境設計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促使幼兒積極地投入區域活動。這樣不但能夠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而且還能夠讓幼兒感受到自主動手的喜悅。
其次,還可以利用農村春夏秋冬不同季節的不同景物,巧妙創設區域活動環境。例如,在春天可利用菜花創設“金色菜花節”的壯觀場景;在夏天可利用水資源創設“水語一夏”的清涼區域活動環境;在秋天可利用蘋果、橘子等水果創設“碩果累累”的區域活動環境;在冬天可利用枯樹枝等創設“森林公園”的區域活動環境。通過巧妙利用周邊資源創設區域活動環境,能夠有效提高幼兒對大自然的探究意識和求知欲望,最大限度地提升農村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實施價值。
在集鎮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的設計中,教師應該重視區域活動環境設計的合理性,巧妙地投放區域活動材料。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不能提供尖銳物和棱角物,以免幼兒在參與區域活動中跌倒后被磕傷。同時,教師應該全面了解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便向幼兒投放適當的材料,并能根據幼兒的階段性需要更新游戲材料,從而有效推進幼兒游戲水平和幼兒空間感知與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開展“開門鎖”區域活動時,教師可在區域內先只提供一種鎖,并在最初不要對幼兒進行太多干預,而是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探索能力和動手能力,依照自己的想法去開鎖。經過幾次嘗試后,當幼兒能夠輕松找到鑰匙時,教師可提供更多種類的鎖引導幼兒繼續探索,如:插銷鎖、環形鎖、魔方鎖、搭扣鎖等等。教師要實時觀察幼兒,當幼兒在解鎖環節遇到困難時,可提供一些對他們有幫助的材料,如:開鎖圖示等。然后教師再將一些作品樣板和提示圖片投入區域內,讓幼兒進行參照,最終成功解鎖。當幼兒能夠自己通過模仿、學習、創造,習得本領時,會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和自豪,這對于幼兒的成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的創設,除了需結合幼兒的需求及活動進程來進行及時的調整外,還需在位置、大小、內容以及材料的動態性方面進行省慎考量。例如,“轱轆轱轆”這一主題活動中,最初基于該主題下開展的“汽車展銷會”活動與美工區沒有多大關聯,故未將兩者設置在同一片區域。但隨著活動的逐步深入,幼兒逐漸會用汽車輪子來進行印畫以及用紙盒等物品制作完整的“汽車”,使得兩個區域產生了一定的關聯。因此,教師便及時將這兩個區域安排在彼此相鄰的位置,不僅方便了幼兒取材,而且使幼兒對兩個區域之間的聯系也能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使活動材料變得更加豐富。至于驅動區域的動態調整在空間大小上又會得以體現,如果部分區域深受大部分幼兒喜愛,那么這部分幼兒便會選擇在該區域活動。對此,為了滿足幼兒的游戲空間需求,教師便應適當擴大區域空間。反之,如果幼兒鮮少涉及某些區域,甚至該活動區域已被幼兒所遺忘時,教師便應將之壓縮甚至取消。因此,區域環境的創設不能始終保持一成不變,而是要隨時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有效調整,這樣才能為幼兒活動創造更好的環境。
總之,雖然集鎮幼兒園的設施條件不如市區完善,但集鎮獨有的鄉土文化環境也是市區幼兒園所不具備的。因此,若能基于集鎮的鄉土文化環境來創設幼兒活動區域,不僅有利于勤儉辦園,還能為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增添獨有的特色與風格。幼兒園應積極開發與利用這些有利條件,為幼兒的區域活動創設健康、快樂的優美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