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東臺市實驗中學教育集團城東分校 陳愛軍
讓學引思指導下的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明確一些基本的課程實施的中心,要找到教學的側重點,并且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加強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與鍛煉。讓學引思理念的核心在于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引導上,并且要透過這種學習方式的有效實施來加強對于學生思維能力、思維素養與思維品質的鍛煉,這是學生核心學科素養形成的根基。
隨著教學的慢慢加深,教師對于學生思維訓練的側重點和方向性要越來越清晰,對于學生思維品質的鍛煉要越來越深入。在學生慢慢開始接觸幾何知識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于學生形象思維能力提出了要求。學生要能夠很好地在自己頭腦中構建圖形,形成各種圖形關系,然后透過有效的空間思維過程進行問題的分析,形成清晰有效的問題解答方案。這些都是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更高階訓練,也是在教學實施中逐漸需要培養學生具備的能力。教師可以讓教學指導過程由淺入深展開,首先從基本功的培養出發,讓學生掌握一些常規的分析思考問題的方法技巧,再來逐漸進行思維深度的培養,讓學生慢慢具備解析那些綜合復雜問題的能力和技巧。
教師可以首先在一些代數知識的教學中融入幾何思維,透過這種巧妙的教學銜接和過渡初步實現對于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例如,利用數軸直觀學習理解有理數,比較有理數的大小、學習相反數、絕對值等知識,這種利用幾何思維解析代數問題的方法直觀、形象、便捷,有助于學生初步感受形象思維的特性。在數學學習中,學生通過對空間或圖形的形式進行感知獲得表象,并對這些表象進行加工改造,按照一定的規律描述而形成新的形象就是形象思維。很多幾何問題的分析解答往往是對于學生形象思維的考查,也是對于學生思維深度的一種訓練。教師要多從這個角度出發來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讓學生可以逐漸適應更加有難度的內容的學習。
為了加強對于學生思維積極性和思維活躍程度的引發,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穿插入一些趣味化的環節與內容,可以透過懸念設置的方法來引發學生對于問題探究的興趣,讓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更強,能夠更充分地鍛煉自身自主展開問題探究的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一些教學懸念,可以在教學導入環節引入懸念,集中學生注意力,讓學生迅速跟隨教師進入到教學主題的分析學習中來;也可以在分析問題的環節中引入懸念,比如構建認知偏差,激發學生分析問題的欲望熱情,讓學生的思維迅速活躍起來。這些都是很好的教學實施方法,也是能夠切實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教學實施策略。
在講授“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時,我先在黑板上寫出兩個式子:6322-6222,5822-4222,并讓學生在10秒內計算出結果,學生暫時是不可能完成計算任務的。有了這個背景后,我給學生放映了一段有關的智力搶答錄像,題目和上面的問題類似,搶答中,主持人語言剛落,就立刻有一個學生搶答說出了答案,其速度之快簡直讓人咋舌。目睹錄像中的學生以如此快的速度算出結果,就會給學生造成一種懸念,為什么他能計算得這么快呢?學生內心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和求知欲,很想知道原因。這時我告訴大家,這和我們今天要學到的新課內容有直接關聯,學生立刻產生了強烈的了解興趣,學習的主動性也明顯增強。這種設計教學懸念的方法能夠很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產生對于知識的探究欲望與熱情。基于這樣良好的教學背景,學生學習新知識時會積極性更高,自身思維能力的訓練也會更充分,學習的熱情會更為濃厚,這些都是實現對于學生思維訓練的有效開端。
思維能力的訓練是一個相對寬泛的范疇,其中涵蓋的內容很多。除了要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訓練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外,訓練學生思維的創新性也很重要。在學生知識積累不斷增多后,學生會慢慢遇到各種有一定綜合程度,且復雜性更高的問題。這樣的背景下對于學生思維的能力素養和問題解決的方法技巧提出了更高要求。學生不僅需要綜合利用所學知識,靈活構建問題分析的思維方案,還要具備一些思考問題的方法技巧。尤其是那些非常靈活的問題的解析,往往對于學生思維創新性有要求。學生如果懂得找到多樣化的問題分析的切入點,能夠在創新思維的引發下從不同角度嘗試對于問題的思考,很多問題會變得輕松很多。這也是基于讓學引思教學背景下,在課程教學實施不斷深入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對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原因。
以下述例題的教學為例: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P(3a-2,2a+3)到兩坐標軸的距離相等,求a的值。有些學生想到列方程:3a-2=2a+3,求得a=5,就以為大功告成了。而另一些學生列方程:(3a-2)+(2a+3)=0求得a=-0.2。這道題有兩種情況,點P的橫坐標與縱坐標除了相等之外,還可以是互為相反數,學生如果考慮到分類思想的應用,就不會做錯了。這個問題有很好的代表性,透過這個例題的分析充分讓學生意識到,分析問題時要對于各種可能性都考慮在內,要在創新思維的引導下找到各種可能的情況。在引導學生分析這兩種錯誤解法的原因并訂正后,我沒有到此為止,而是繼續提出問題:如果要使答案是a=5或a=-0.2,那么這個題目應如何改動?這是進一步發散與延伸,透過這樣的設問,學生需要進一步進行對于這個問題的剖析,要深入挖掘題干,分析各種可能性,然后從結果進行題設條件的倒推。這也是對于學生思維品質的一種鍛煉,是在引導學生從一個新的角度出發來分析問題的過程。學生多經歷這樣的例題訓練模式,不僅自身思維的靈活性會提升,解決各種實際問題的方法技巧掌握也會更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