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海燕
教育家馬卡連柯提出“愛是教育的前提”。幼兒園是充滿愛的大家庭,無論是幼兒管理,還是幼兒教師管理,都需要融入“愛”。園長在管理工作中,要立足幼教事業,融入管理藝術,而情感理念的運用,有助于維系幼兒園各項工作的和諧有序,促進園所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情感理念”是基于人本的柔性管理方式,利用情感的無形力量,來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傳遞情感互動與關懷。在幼兒園管理工作中融入情感理念,首先要強化管理者的責任心。園長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優秀的人格魅力和素質品質,能夠時時處處為幼兒、家長、教師著想。在平時的工作中,管理者要以身作則,以自我形象為他人樹立榜樣。面對工作中的問題,要想辦法解決;遇到難題,要敢于承擔責任;工作中嚴于律己,生活上寬以待人,將對待工作的熱情、對待生活的激情和對待教師和幼兒的真情表達出來。同時,作為管理者,還要不斷總結、反思,改進工作方法,對于存在的不足,要從反省中自勵,真正做到以德服人、以情感人。
幼兒園管理工作的開展,往往始于溝通交流。情感理念的運用,要融入交流實踐中。在與教職工了解問題時,要善于詢問,學會傾聽,尊重教職工的想法和需求,以誠懇的態度,積極主動地發現工作中的問題和不足。在溝通中,管理者要強調態度和藹,注重對教職工內心體驗的關注,如:關心教職工的生活,了解教職工的內心想法,對于幼兒園管理工作中的建議要給予感謝,杜絕高姿態的管理方式,要讓教職工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被認可。幼兒園管理者只有和教職工保持良好的溝通,才能更好地推動情感融入,才能給予教職工更多的愛與體貼,讓教職工切實地體驗到幼兒園大家庭的溫暖。例如,在開展某項教學活動之前,管理者要走進教室,了解整個活動的規劃、內容,并對整個活動可能存在的潛在危險進行評估和防范,要多聽取不同教師的建議,圍繞育人目標來構建良好的活動運行機制,真正促進幼兒教育工作的穩定開展。另外,在日常生活中,管理者還要做有心人,善于發現教師的情緒變化,了解教師的心理情緒并給予必要的關懷,化解其心理負擔,激活其良好的工作情緒。
家園溝通是促進家園共育的重要途徑,也是當前幼兒園管理工作的重點之一。管理者要積極運用現代網絡科技來架設溝通家園的情感之橋。如:結合各個班級的家長微信群,創建幼兒園家園共育的微信公眾號平臺,來加強家園溝通,讓家長能夠了解幼兒在園的日常生活,也可以增進教師與幼兒家長的互動溝通,加強對幼兒的全面管理。幼兒園管理者要積極宣傳情感教育精神,向教師、家長講解情感教育的意義和方法。在平時與幼兒進行溝通時,要保持良好、積極的情緒;對有不良情緒狀態的幼兒要給予關懷,肯定幼兒的進步;當幼兒遇到失敗、挫折,要給予鼓勵,引導幼兒戰勝困難,體驗自立、成功的樂趣。此外,還要利用微信公眾號平臺,定期向幼兒家長推送情感教育類的文章,增進家庭和諧氛圍,營造幼兒快樂心境。
教師情感管理是幼兒園管理者的日常工作,也是提升幼兒園教職工團隊凝聚力的關鍵。在平時,幼兒園管理者要強調情感疏導與目標激勵,突出對幼兒教師的心理關照,促進教師形成健康、良好、和諧的工作態度。尊重幼兒教師的獨立人格,對其成果給予肯定。對于工作積極、不斷提升自我專業知識和素養的教師,要為其創造成長條件,挖掘其學習潛力。對于幼兒園教師要一視同仁、真誠無私,從生活上照顧他們,從心理上支持他們,要信任每一位教師,為他們排憂解難。管理者在突出情感激勵的同時,還要突出教師群體歸屬感、認同感的培養。人是個體的,也是群體的。要讓教師在交流中獲得同伴的支持,在互動中促進自我的成長。管理者要定期組織園所教師集體性活動,如:教學分享會、園所工作民主生活會,讓廣大教師參與到園所制度建設和管理工作中來,增強教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自身的責任感,并以自覺、自愿、積極的心態投入教學,共建充滿人文關懷的情感家園。
情感理念不僅是一種激勵方法,更是一種工作態度。將情感融入管理工作中,喚醒廣大教職工、家長對幼兒教育的情感體驗,營造和諧、溫馨、快樂、健康的家園環境,消除教職工的負面情緒,增強教師的責任感,為共同育人、全面育人創造有力條件,讓廣大幼兒在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圍中健康、自然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