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周
(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蘭州 730021)
黃土灣水電站設計引水流量約48.5 m3/s,正常擋水位高程2189.0m,最大壩高50m,庫容約621.7萬m3,電站總裝機容量約20.5MW。根據《水電樞紐工程等別劃分及設計安全標準》(DL5180-2003)黃土灣水電站工程規模屬Ⅳ等小(1) 型[1]。廠房左右岸階地地面平坦,場地開闊,施工期略加平整,便可作為廠區施工臨建設施的布置場地。
工程區屬高寒半干旱氣候,高寒、四季變化大、干旱少雨、蒸發強烈、冬季較長、氣溫低、氣象要素變差大等是氣候的主要特征。壩址區位于昌馬盆地內,區內海拔高程2148~2155m,地貌發育疏勒河“U”河谷及其Ⅱ~Ⅴ級階地,東~西向發育,上寬140~185 m,下寬120~160 m。
(1)混凝土骨料場位于壩址區右岸,產地長約830m,寬540~630m,產地面積約45.80萬m3,砂礫石總儲量114.5萬m3,其中凈砂儲量為40.2萬m3、凈礫石儲量為93.8萬m3。本料場作為砂礫料源開采條件較好。
(2)塊石料場。推薦選用黃土灣塊石料場,產地位于壩址區右岸的基巖區,料場儲量、質量完全滿足本工程的需要,且開采和運輸方便,設計推薦此塊石料場作為本工程塊石供應主料場。
(3)土料場。本次選定壩址區右岸Ⅴ級階地表層的洪積砂壤土作為電站圍堰防滲土料,產地為荒漠草灘,料場儲量、質量基本滿足要求,運距較近,采運相對方便,設計推薦此土料場作為本工程土料供應料源。
結合本電站實際情況,推薦機械開采方案。機械開采,80~100HP推土機剝離覆蓋層,(剝土方量10.45×104m3),推土機集料,2m3挖掘機裝15t自卸汽車運輸砂礫石混合料至砂石加工廠受料倉,在受料倉頂部設固定條柵,剔除80mm以上超徑大石, 倉內砂礫石混合料經900×2100型槽式給料機給料,皮帶機輸送至篩分樓,篩分樓內設置1臺SZZ21500×3000自定中心振動篩(生產能力~200t/h),砂料由1臺FG-10型螺旋分級機分級、脫水,篩分后的骨料由皮帶機送至成品堆料場分級堆存。
樞紐河谷呈“U”型,河槽上寬8~9 m,底寬10~12 m,河面高程2154.3 m,水深4~5 m,兩側岸坡高約16 m,岸坡直立,有倒坡。由于河床狹窄,兩岸坡度較陡,而大壩基礎處理深度又較深,結合樞紐建筑物布置特點,初期導流采用原河床過流,施工右岸排砂底孔壩段(干灘施工)。二期導流封堵河床,修建圍堰擋水、利用初期修建的排砂底孔壩段的排砂底孔泄流的導流方式。
樞紐Ⅱ期導流建筑物按其使用期內五年一遇最大洪水設計,相應設計流量為392 m3/s(全年)。根據導流水力計算成果并結合樞紐建筑物布置特點, Ⅱ期上游橫向圍堰結構型式采用塊石、砂礫石圍堰,上游坡面采用拋石護坡,鋼筋籠塊石護底。圍堰設計頂高程2177.0m,堰頂長73.5m,最大堰高約28m,堰體采用旋噴防滲墻體防滲。[2]Ⅱ期下橫圍堰堰體利用永久工程夯填砂礫石進行填筑。
樞紐主體工程、引水系統、發電廠房開挖總量53.36萬m3,其中砂卵礫石開挖34.58萬m3,基礎石方開挖14.92萬m3,石方洞挖3.86萬m3。根據施工進度計劃安排,砂礫石開挖月高峰強度為10.94萬m3,石方開挖月高峰強度為3.52萬m3,強度均較大。閘壩段平均開挖深度約5~6 m,廠房段平均開挖深度約10 m。基礎石方采用分層開挖方式,由100型潛孔鉆鉆孔、手風鉆輔助打孔,梯段爆破,自上而下分層進行,分層高度3~5m,2~3m3反鏟挖掘機挖裝20 t自卸汽車運輸至棄渣料場。
土石方填筑總量8.18萬m3,主要集中在樞紐壩段和廠房。樞紐壩段和廠房的砂礫石回填擬全部利用開挖料,由2~3 m3反鏟挖掘機挖裝,15~25t自卸汽車運土回填,由74KW推土機直接推運回填,小型手扶式振動碾配合蛙式打夯機碾壓密實。
主體工程現澆混凝土總量為14.88萬m3,根據施工進度計劃安排,高峰期砼澆筑強度約2.2萬m3/月。依據現場條件綜合考慮,混凝土拌和樓布置于樞紐下游右岸500m處的砂礫石料場旁,砼熟料由JCQ3型混凝土攪拌運輸車(3 m3)自拌和樓運輸至壩址、廠房或隧洞處[4]。
黃土灣水電站電站推薦方案設計混凝土量約14.88萬m3;施工導流標準選為全年5年一遇洪水,相應洪峰流量為Q20%max=392 m3/s;本電站樞紐擬分兩期施工,樞紐一期工程主要施工右岸排砂底孔壩段,二期工程主要施工左岸溢流壩、重力壩及副壩等工程;建設總工期為26個月。合理的施工組織設計,保證了工程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1]陳及新,許文濤.糯扎渡水電站施工組織設計綜述[J].水力發電,2005(05).
[2]蘇丹,劉天朝.歷城區高標準農田工程施工組織方案設計[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5(16).
[3]梁軍.應急搶險工程及非常態施工組織[J].中國水利,2014(16).
[4]羅孝明,仝德華.崖羊山水電站施工組織設計綜述[J].云南水力發電,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