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鵬超
【摘要】自主學習能力是一個人能力體系當中最重要的一項,在初級教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尚需教師引導,所以自主學習的氛圍是很難建立起來的。但是在初中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更應當將自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作為教學重點,以自主學習思想為基礎,去進行教學改革優(yōu)化,以確保得到更理想的教學成果。
【關鍵詞】自主學習 英語教學 自主意識
自主學習精神,在一個人的學習過程當中,是對一個人最終學習成果影響極大的關鍵要素,只有以此為基礎,一個人的知識學習,才能得到更理想的成果。在初中的英語教學過程當中亦是如此,必須要以自主學習思想為基礎去完善教學,才能保證學生的英語知識基礎得到夯實,能力得到提升。
一、自主學習的重要意義
自主性是決定一個人行為習慣的基礎,因為所有非自主的行為,都是不可能形成習慣的,在教學過程中亦是如此,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必須要以自身的自主意識為基礎才能達成。特別是在初中階段,學生尚不能夠完全擺脫以往依賴性教學方式的影響,依然習慣于被教師主導,所以如果教師在這一階段依然不能以自主學習意識去規(guī)劃教學,那么學生后續(xù)是很難跟上教學進度的。特別是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作為語言科目,如果在應試化的教學模式下開展,過度局限,是無法體現出實際教學意義的。只有以母語化的環(huán)境為基礎,才能讓學生的能力真正得到強化,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但是,根據實際的教學概況來看,當前自主學習的意識在我國初中英語教學過程當中的滲透是遠遠不足的,受到應試體制的影響,我國的英語教學環(huán)境始終是缺乏自主性精神的,授課過程當中,教師完全是自身的思維去主導學生,而且多數教師都已經在教學過程當中自己總結出了一套教學流程,套用于實際的英語教學過程中,這樣的思想更是缺乏靈活性的,是不符合學生實際學習需求的,所以還必需要更深入的針對自主學習基礎下的英語教學優(yōu)化原則及策略進行分析,這樣才能確保初中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更高,得到更理想的結果。
二、自主意識基礎下初中英語教學的基本原則分析
(一)滲透性原則
滲透是學習語言的最大要點,語言并不是用來取得怎樣的成績,而是要在實際生活當中去加以應用,用于與他人進行溝通,了解他人的理念,并且表達自身的想法,否則將不再具備實際意義,所以如果要確保英語教學能夠得到理想的成果,特別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就必須要首先思考教學滲透。教師應當積極思考如何將英語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更積極的投入進去,讓英語成為興趣,而不是一個艱難的任務,學生擺脫了任務心理,自然會以更輕松的心態(tài)投入學習。
(二)母語化原則
我們的母語漢語,是被世界所公認的高難度語言,但是我們卻并不感覺學習過程要比英語更難,而且能夠嫻熟地運用,正是因為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當中,是以漢語為主導的,教師、家人、在外出行遇到的人,我們自己,在交流過程中的首選語言都是漢語,所以學習的過程自然更快,因為這門語言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的生活當中,英語教師如果要讓學生能夠嫻熟順暢的運用英語去表達角色,也必須要積極地建立母語化的環(huán)境,才能讓學生的英語運用更熟練。
(三)學生主體原則
任何科目的教學過程當中,學生都是最重要的主體,在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必須要意識到這樣的內涵,才能真正確保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fā)起來,這也是自主學習思想下的教學關鍵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保證學生的個人地位得到體現,教師就必須要首先思考如何能夠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自主學習意識下的初中英語教學改革策略
(一)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所有階段、所有科目的教學,其教學目標都是與學生相關的,即是說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是不可否認的。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養(yǎng)成自主性的學習意識。簡而言之,教師在規(guī)劃設計教學時,必須要更積極的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需求、成行特點以及個人喜好,等等。例如,在初中階段,考慮到學生步入青春期,所以通常會對細膩感性的表達溝通有更高的興趣,所以教師完全可以向這樣的方向去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這是極其重要的。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一篇文章之前,教師不妨與學生展開課前的討論,運用文章當中的部分感性要素,促進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融合,激發(fā)學生的共感能力,學生有了自身的感性理解,自然會更積極自主地進行表達。如學習八年級下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時,教師不妨先與學生談談與家長溝通的相關課題,例如你在遇到問題時會和家長溝通嗎?如果不會,為什么?如果會,你與家長溝通的氛圍及結果通常是怎樣的?這些問題會激發(fā)學生的感性思考,是激發(fā)自主性的關鍵。
(二)突破教學局限
我國的傳統(tǒng)教學體系下,固定的教學時間、教學地點長久以來使得教師與學生的思想與習慣都產生了變化,這樣的負面影響,對于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都十分不利。特別是針對英語教學來說,更是最為不利的阻礙。特別是在當前的信息時代下,以往的條件限制已經完全可以被打破,所以教師更應當積極的去突破時間及空間等方面的限制去開展英語教學,才能讓學生的自主性得到激發(fā),將認知付諸于實踐。例如教師完全可以在課下時間,積極地開展實踐性教學,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上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時,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去做一份自己期盼的、夢想的假期行程,可以在網絡上,搜索自身最喜歡的地方的圖片以及相關的信息,做成課件,或是將自身收集在相冊里的以往的旅游圖片收集起來,在課上配合進行講解,這是完全符合學生喜好的,會讓學生的自主表達欲望被激發(fā)出來。不僅如此,在課上時間,教師應當盡可能使教學擺脫眼前的固定環(huán)境,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外,去在實際的生活環(huán)境當中應用英語。如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可以帶領學生去到安靜優(yōu)美的環(huán)境當中開展讀書會,如圖書館、公園等。環(huán)境的開闊會讓學生的思想也隨之開闊,不再如同關在牢籠內一樣不得解放,而且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教師不應當以應試化的嚴苛標準去要求學生,積極鼓勵,讓學生盡可能放松,才可能達成自主。
(三)建立母語化學習情境
語言學習并不是僅僅只能在校內完成的過程,就如同我們運用母語,也不可能只在課堂上,以上對于突破環(huán)境局限的重要性展開了深入的分析,目的正是為了體現出母語化教學環(huán)境的重要性。教師為了讓學生的學習如同學習母語一樣自然,就必須要更積極地建立起母語化的教學情境。同時還要更積極的讓自主性的英語應用進一步滲透進學生的生活,如教師可以在信息渠道上,給學生找到合適的英語交流伙伴,讓學生能夠在網絡上隨時與交流伙伴進行英語溝通,這樣無局限的交流方式,更符合學生實際的語言認知需求,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有著更明確的促進作用。除此以外,還應當更積極的讓學生投入到網絡平臺的投稿活動當中,表現自身的才能,這樣的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是最為自由的,也是最自然的,就如同我們學習母語時的氛圍,不強求、不急進,才能讓學生不緊張,更自主。
四、結語
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目標在于對學生習慣的養(yǎng)成、能力基礎的進一步強化,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意識,進而讓學生能夠更積極的面對后續(xù)的英語知識學習,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必須要更積極地優(yōu)化教學方式與教學思想,這樣才能確保英語教學更符合學生的喜好與需求,進而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更快投入課堂。
參考文獻:
[1]陳力.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英語教師,2017,(07) :40.
[2]陳莉蓉.基于自主學習下的初中英語教學探討[J].中學教學參考,2016,(18) :60.
[3]鄧如波.基于自主學習下的初中英語教學研究[J].求知導刊,2015,(10)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