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逄增花
(作者系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張家樓中心幼兒園園長)
教育科研是促進幼兒園內涵發展的第一生產力。一流的教育必須以一流的科研來支持,一流的教育也必須有一流的教師來支撐。近年來,張家樓中心幼兒園立足課題研究,引領幼兒園特色發展,在教科研工作的實效性、針對性、科學性上下功夫,使得幼教工作在濃厚的教科研氛圍中得以不斷創新和發展。
園所本著“自由、自主、健康、快樂”的教育理念,落實“快樂每一天,精彩每一刻”的辦園宗旨,以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為出發點,營造“讓孩子在田園中釋放天性,在自然中健康成長”的教育環境。同時,依托油畫小鎮、藍莓之鄉的優勢,打造油畫、開放式戶外等特色課程,構建了田園環境教育課程體系。為了充分利用和拓展園內有限的空間資源,讓孩子在游戲中釋放天性,培養他們自主、自信、自強的優良品質,園所將幼兒戶外混齡自主游戲列為重點研究內容,并順利通過市級“十三五”規劃立項,由此開啟了教科研工作的新征程。
建立學習制度,為巧婦備足炊米。一方面,通過專業學習,尋找理論支撐。在課題研究的準備階段,教師深入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深入領會各游戲區的觀察指導要領和組織策略。結合幼兒園“田園環境教育”園本課程實際,每月組織一次全園教研和課題組成員的深入教研活動,并組織教師廣泛學習,為研究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通過實地考察,答疑解惑。園長、分管領導、骨干教師先后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深入學習,梳理相關經驗,對全體教師進行二級培訓。教師深入領會幼兒戶外區域混齡自主游戲的內涵和意義,為幼兒創設可以自由探索、自主游戲的戶外混齡區域環境,研究適合本園開放式戶外區域混齡活動的組織指導策略,從而實現幼兒的自主管理。
建立掛牌督戰制度,保障全員參與。一是對教師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分配。確立各自負責區域的職責,根據活動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再做出更適宜的調整。二是用鮮亮的標志來代表不同年齡的孩子。重新設計了符合園本特色的混齡標志牌,定制了三色遮陽帽,教師通過帽子的顏色就可以辨別孩子的年齡,給予準確的、適宜的指導和幫助。三是有效整合材料和場地。混齡活動時,我們要求教師在觀察的基礎上,深入思考現有場地的適宜性和改造意見。對場地整改時,請指導教師和孩子一起設計,然后請專人參與一起整改。四是定期定時開展,建立常態化機制。在氣候適宜時,以每周三、周五為開放性戶外活動日,讓孩子自主選擇、自由探索區域活動。教師在固定的區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根據開放性戶外活動的開展情況,及時教研,以便及時解決發現的問題,更好地服務于下次活動。
通過戶外混齡自主游戲的研究,教師對專業知識更加熟識了。要指導好混齡活動,需要全方位了解各個年齡段幼兒基本動作要領和要求及全體幼兒的發展水平,這就促使教師加強自身學習,以適應工作的需要。通過戶外混齡自主游戲的研究,教師的觀察指導更專業了。我們提出“應該觀察什么,怎樣觀察,如何分析,怎樣指導”等內容引導教師思考。教師通過思維碰撞,共同分享觀察指導的智慧,對促進教師隨機指導等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推動作用。通過戶外混齡自主游戲的研究,孩子們更加喜愛幼兒園了。戶外混齡自主游戲讓孩子們大帶小,互幫互助,結成了親密的伙伴,也更好地激發了幼兒創造性地參與游戲活動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