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兵
我叫楊兵,來自四川涼山。當一名老師,是我從小立下的志向。這份志向一直引導著我的生活目標,引導著我走出大山去求學,又引導著我回到大山,成為一名普普通通的鄉村教師。
大學畢業后,我一直堅守在鄉村教師的崗位上。在二十二年的從教生涯中,甘于清貧,執著教育,把知識和關愛一點點傳遞給大山里的孩子,因為我熱愛這份事業。
2012年9月,涼山州普格縣五道箐鄉中心校在四川省風景園林協會的資助下,開辦了一個特殊的班級——愛心班,班上的孩子全都是孤兒。特殊的成長環境使他們比普通的孩子更需要善意的對待和疼愛。
當學校的老師們都在為難“誰能承擔這樣一個特殊班級的教學工作”時,我和愛人王英老師經過反復思慮,最終下定決心,由我們扛起愛心班管理和教學的這份責任。教學上,我負責教語文,愛人則負責教授數學。生活中,孩子們的日常起居、周末的看管監護,都由我們親自照料。
為了便于管理和照看,我和愛心班的孩子們一樣開始了五年的住校生活。
頭一次見到孩子們,有的還只有五歲。監護人把他們送到學校時,孩子們哭鬧著要回家。沒辦法,孩子還小,只好一個個哄著、逗著。他們不哭鬧了,笑了,我才能有空歇息一下,很疲憊,卻也很幸福。年幼的孩子,還不會刷牙,不會洗腳,不會穿衣,不會洗衣。我和愛人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每一件事都手把手地教,直到他們學會為止。每當孩子們的衣褲破了,我的愛人王英老師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細心地給孩子們縫補衣褲,將母親般的愛給了學生;每當孩子們的頭發長了,我就找來剪子給孩子們理發;每當孩子們生病,我們親自帶著孩子去醫院看病……
愛心班的學生周末是不回家的,住在學校,我也在學校陪著他們。其他老師一個個回家,而我卻不能看望自己的孩子。有時我在想,我可能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但我必須是一位稱職的教師。因為我的學生是一群特殊的孩子,把孩子們交給了我,我就必須擔起這份責任,無愧于人民教師這一光榮稱號。
利用周末的時間,我會教給孩子在上課期間沒懂的知識,和他們一起玩耍,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們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們的關心愛護,也了解到了老師的辛苦,學習特別認真,特別聽話。學生們把我當作他們的父親,常常圍在我的身邊,給我捶捶背,給我講他們過去的故事,還在作文中寫道:“您比我們的親爸爸還好,您不僅是我們的老師,也是我們的爸爸,您辛苦了!我們會聽您的教誨,學好知識,將來長大了,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去感恩社會,去看望您——我們共同的爸爸?!?/p>
五年來,我在愛心班既承擔教師的職責,又扮演父母的角色。愛心班的孩子們由沉默寡言到陽光自信、與我的感情越來越深厚,學習也一天天進步,語數平均分在全校班級中每年都名列前茅。我自己也憑借著辛勤的教育和付出收獲了校級和縣級的許多榮譽,這些也是對我教學工作的肯定和鼓勵。
未來,陪伴著這五十個孩子從小學畢業,升上中學、大學,便是我作為教師的慰藉了。我也同樣期望,他們中將來會有人像我一樣,回到鄉村學校,把這份幸福的教育情懷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