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多年探索的實踐告訴我們,提升學生核心素養,身心兼修,方能內外兼美。
首先,我們緊緊圍繞品德素養這個核心,推出了一批地方讀本,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少年法治讀本》《深圳志愿服務》等,使德育課程落地有了依托。其次,推進深圳市班主任專業能力可持續發展研究,不斷提升班主任隊伍的專業能力,憑借兩年一屆的省班主任專業能力大賽平臺,以賽促訓,以賽代訓,打造“廣東省最牛班主任團隊”,培養和造就一支學習型、研究型、專家型的班主任隊伍。
強化體育課堂教學,加強教學質量監測。大力開展市、區、校體育教研和體育公開課觀摩研討活動,提升課堂教學質效,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全市中小學生體質合格率從2013年的84.01%提高到2017年的94.71%,提升了10.7個百分點;優良率從2013年的19.68%提高到2017年的41.06%,提升了21.38個百分點。同時,以校園足球建設為抓手,加快體育特色建設。
構建市、區、校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一是以心理健康課程建設為重點,編寫并出版了深圳本土教材。二是以心理健康教育C證培訓為抓手,在一線教師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提升一線教師心理教育素養和能力。三是以“心靈關愛社區行”為平臺,在全市中小學家長中普及家庭教育的科學知識,提升家長的家教素質和水平。四是設立校園心理危機“三預”項目,幫助學校培訓教師和家長,開展朋輩輔導制度,建立校園心理危機“三預”工作系統。
作為教育部首批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實驗區,深圳市積極探索不同路徑的教研科研方式,全面提升學生藝術綜合素養和美育水平,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以“四個一百”進校園為抓手,形成具有深圳標志的學生閱讀素養和藝術素養。學校的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主要內容和途徑,近兩年來,深圳開展了近百場“四個一”進校園活動,通過閱讀百篇經典名著、觀看百部經典電影、聆聽百首經典名曲、觀摩百幅經典名畫等各類藝術活動,引導學生確立健康的審美標準,把握正確的審美導向,不斷提升審美品位,深入推進學生綜合素養培養。
借鑒國內外先進教育理念,創本土化教育科研特色。音樂教育堅持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帶普及,充分發揮音樂的育人功能,形成了學校音樂教育 “一校多品”的良好局面。10年來,我們借鑒國外先進教育理念,研制了具有深圳本土特色的音樂拓展性課程,引進了“國際三大音樂教學法”進階培訓和國際合唱大師、美國管樂大師、奧地利薩爾茨堡音樂學院教授等國際師資,結合本土特色、本土資源,立足核心素養,為深圳音樂教育邁向國際化夯實了基礎。
在市級教研部門中率先成立舞蹈學科教研隊伍,設立市級舞蹈教研員,研制了舞蹈教育五年規劃,大力培養舞蹈師資,打造培、研、訓、賽模式,全方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確保舞蹈美育落地生根。潛心研究深圳舞蹈學科核心素養和課程標準,努力解決深圳舞蹈美育的實際問題并為全國開展舞蹈美育探路。
搭平臺,促發展,打造美術教育的“百千萬”活動。深圳美術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堅持人人參與,通過打造美術教育的“百千萬”(即“百展示”“千精品”“萬行動”)活動和開展不同形式的美術實踐體驗,著力提升全市中小學生的美術素養。“百展示”是指全市每一次活動精選出最優秀的百件中小學生美術、書法作品及教師優秀教學案例展覽;“千精品”是指每一次活動全市評定出一千件中小學生創作的優秀美術、書法作品;“萬行動”是指每一次活動全市百萬中小學生拿起畫筆等創作工具,一起動手,圍繞主題參與各種形式的美術、書法、攝影、手工創作等實踐活動。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平臺,為探索深圳“大美術”教育特色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