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教育科研基地學校”是一個區域落實“科研興校”“科研強校”的重要抓手,也是打造教育科研品牌,培育教育科研人才,發揮教育科研優勢學校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的重要平臺。深圳市教科院積極借鑒我國各地教育科研基地學校建設經驗,同時結合深圳經濟特區的實際,探索一條項目引領、經費支持、整體提升、特色發展的新路徑。
2015年9月,深圳市教科院在院長葉文梓的帶領下,深入全市各區中小學和幼兒園調研教育科研工作,充分聽取校(園)長和老師們的意見和建議,實地考察了國內其他城市“教育科研實驗基地學校”“教育科研孵化基地學校”“教育研究基地學校”的做法和經驗,圍繞全面提升深圳市中小學生綜合素養的任務目標,對深圳市教育科研基地學校建設進行頂層設計。設計方案很快得到了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財政委員會的認可和支持。
經深圳市教育局批準,深圳市教科院組織開展了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基地學校申報評審工作。同年11月,深圳市教育局發布《關于公布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基地學校評審結果的通知》,確定寶安區坪洲小學等20所學校作為首批教育科研基地學校,周期為三年,每年每校由市財政給予19萬元經費支持。
2018年3月,教科院召開院長辦公會,專題研究和討論深圳市教育科研基地學校建設工作,進一步明確教育科研基地學校的導向性作用,建議基地學校由校長主持一個綜合性課題,帶動全校各方面開展研究,營造“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氛圍,推動學校發展。
在教科院項目引領下,基地學校根據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科學設計由校長親自主持的重大研究項目,并以重大課題為主線,積極探索學校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路徑,推動學校整體發展和特色發展。如深圳市第二實驗學校科學設計校長主持的重大項目“中學書院制辦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并以此為主線,建立五大書院及其課程體系,著力打造深圳特色的中國一流書院制學校。龍崗區外國語學校根據外國語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確定以“基于外國語學校的教育國際化的實踐探索”為重大研究項目,建立和完善“玉蘭花”課程體系和“五 I”智慧教學模式,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南山區華僑城小學圍繞學校生態教育理念和規劃,推進生態德育、生態課程、生態課堂、快樂教師、生態管理等整體建設,效果顯著。
2016年3月,為規范和促進首批教育科研基地學校的建設和管理,深圳市教科院印發了《深圳市教育科研基地學校建設與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了教育科研基地學校的內涵、建設宗旨、學校職責、申報與評審、指導與管理、考核與評價、經費撥付與監管等各事項。《辦法》明確,教育科研基地學校是指以校長主持的重大項目為載體,圍繞學校整體發展、特色發展、課程改革、研究型教師及教育科研機制建設開展重大探索與試驗的中小學校。其主要職責與任務是:探索學校內涵發展、特色發展路徑,探索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典型案例,探索研究型教師培養機制建設,探索建立良好的教育科研機制,發揮教育科研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2017年12月,深圳市教科院根據這一《辦法》,組織教育科研專家100人次,對全市20所首批教育科研基地學校逐一進行實地考核驗收。從年度考核的總體情況來看,基地學校建設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成果豐富、成效明顯,較好地完成了基地學校建設的中期任務,具有較強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年度考核結果全部達到“合格”要求。
為做好基地學校三年一周期的考核驗收工作,2018年9月25日,深圳市教科院召開了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基地學校周期考核驗收工作研討會,并根據會議討論結果,明確基地學校周期考核內容:一是考核基地學校開展重大課題研究情況,重點考核基地學校在“科研+管理” “科研+課程” “科研+教學” “科研+隊伍” “科研+文化”等方面的經驗成效和特色亮點;二是考核基地學校發揮各自優勢和特點,開展教育科研機制的探索、教育科研環境的營造、教育科研平臺的搭建等情況,重點考核是否形成“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的機制、環境、平臺以及規范化建設效果;三是考核基地學校開展旨在提升本校教師教育科研素養的課題研究、教師培訓、項目學習、論文論著、研究報告以及成果評獎等情況,重點考核基地學校教師教育科研工作的參與面和教師科研梯隊建設的實際效果;四是考核基地學校如何針對本校存在的課程、教學、教研等突出問題,開展課程與教學改革研究情況,重點考核基地學校教育科研與課程教學改革結合情況,以及解決課程與教學實際問題的效果情況;五是考核基地學校建設經驗和研究成果輻射推廣情況,以及對教科研基礎薄弱學校幫扶情況。
系列文件的出臺為基地學校開展創建工作提供了依據,明確了方向,把握了重點,各項工作始終運行在正確的軌道上。
為提高教育科研基地學校建設質量,2016-2017年間,教科院先后組織了20場教育科研專家診斷指導會,還邀請教育部長江學者、華東師大李政濤教授作專題培訓。在深圳市教科院組織專家團隊的有力指導下,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基地學校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有7所學校在2017年廣東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獎,約占基地學校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4項。另有8所學校在2017年廣東省特色課程建設優秀成果評選中獲獎共11個項目,占基地學校總數的40%。
在深圳市教科院組織的專家診斷指導下,各基地學校立足教師科研素養和專業發展,積極探索研究型教師培養機制建設,建立教師培訓學習、課題研究、課程開發制度,打造深圳市教育科研骨干聚集地和孵化地。例如,深圳大學師范學院附屬中學探索“教培研”一體化培養機制,校本培訓實現了“工作問題化,問題課題化,課題工作化”,教師科研素養得到了整體提升,一大批市級名師脫穎而出。坪山高級中學把教師的綜合發展確定為基地學校的重大課題,將學校科研工作與教師成長密切結合,與華南師范大學聯合創設各學科教研模式,評選“科研標兵”,創辦《陽光教育研究》雜志,有效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南山區南油小學以“教師研究社群”“學習共同體”“梯隊培訓”等方式,大力提升教師的科研素養。寶安區濱海小學構建教師“生命自覺”培養機制,教師科研自覺性較高,課題較多、成果較好、層次較高,名師在科研中帶動教師成長的示范作用尤其明顯。
在深圳市教科院的問題導向引領下,基地學校圍繞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積極構建富有特色的學校課程體系,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變革,深入推進中小學課程改革。例如,坪山中學圍繞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提出“四三”智慧課堂研究項目,全面推動“和實”課程體系建設。南山區同樂學校圍繞重大研究項目開發的課程較為豐富,品質較高,產生了一批在全省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特色教材和特色讀物。寶安區坪洲小學以“開放式教育”為中心,探索構建開放式“配方”課程體系,包括國家課程校本化體系、“配方”課程個性化體系、實踐課程序列化體系、環境課程多元化體系。深圳市教育幼兒園以“基于核心經驗的幼兒園課程構建”為主題,構建了12個學習中心,開發了APP教學以及管理軟件,全面推進了教學方式的變革。
基地學校還積極培育科研成果并大力推廣,積極幫助1~2所科研基礎相對薄弱的學校開展教科研工作,發揮基地學校在區域教育科研中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例如,元平特殊教育學校承擔各級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培育了一大批優秀的科研成果,不僅數量可觀而且質量較高,科研工作影響大,在全市甚至全國特殊教育領域占據重要地位。深圳外國語學校在課題研究方面數量多,涉及國家、省、市的規劃課題,在輻射片區發揮示范引領方面成效顯著。羅湖區北斗小學以卓越教育理念為導向,以“明師”團隊培養和校本課程研發等為支撐,構建了卓越教育體系整體框架,產生了一大批有影響力的科研成果,科研成果在廣東江門和湖北宜州等地得到推廣。深圳市蓮花北幼兒園開展幼兒園精粹教育模式理論和實踐研究,科研成果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被評為“深圳市首批優質特色示范園”。深圳市第二實驗學校開展教科研結對幫扶力度大、措施實、效果好,校長親自帶隊到展華實驗學校推廣優秀教育科研成果,學校派出4名中層干部和骨干老師到展華實驗學校擔任副校長、教學處主任、科研處主任、學生處主任,實現教育教學科研的全方位指導。
深圳市教科院組織開展教育科研基地學校建設雖然只有3年時間,但理念超前、措施扎實、成效顯著,正越發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