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張集實驗小學 潘小香
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在學習方面和能力方面的種種特征,它既是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起來的,同時又反作用于整個教學過程,推動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而問題解決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學習能力,主要包括善于發現、整理和總結問題的能力,全面、細致、深入地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舉一反三的能力。
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生應具備較強的問題意識,才有可能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目前小學生的問題意識普遍不強,主要表現為遇到一個問題后不知從何下手,不敏感,找不到解題的方法,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等等。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從一年級就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對已知條件進行理解,訓練學生根據條件能想到什么問題,說一說自己的想法,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中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借助畫圖、列表、演示等手段加深對條件的理解,增強問題意識。現在由于教師的流動性大,大循環教學的比較少,代課教師較多,隨時退出的可能比較大,從而缺乏對學生問題意識的長期有效培養,導致其問題意識普遍不強。
小學生的思維比較簡單、純粹,習慣于從正面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但是我們知道,學生的思維是發散的,我們要好好利用,小組合作,探索出更多的教學方法。例如,蘇教版第五冊第一單元《萬以內數的乘法》第3頁例1:20×3,課本上講的是利用數的組成,2個十乘3得6個十,6個十就是60。這種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合現在課標對學生的素質要求,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改進教學方法,結合課本上的小棒圖,鼓勵學生從不同思路探索算法,動手擺一擺,小組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不能強制性地將課本上的算法灌輸給學生。針對這道題,其實學生能想出多種算法:(1)20+20+20=60;(2)看圖可知3個2捆是6捆,6捆是60根;(3)2×3=6推出20×3=60。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這幾種算法中哪種最好、最簡便、最容易理解,學生體會到2×3=6推出20×3=60這種方法最簡便。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自己探討出的方法自己更容易接受,學生們互相交流,取長補短。根據算法的遷移,學生思維的發散,鼓勵學生從多種角度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學生的解題能力有所提高。
1.建立錯題集
錯題集即記錄學生錯題的本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建立屬于自己的錯題集,但是錯題集不只是單純地記錄錯題而已,而是把錯題的類型、原因、改正措施都寫上,這種方法最好是在小學中高年級教授。學生可以把試卷上的錯題寫在改錯的本子上,復習時拿出來看一看,提醒自己減少錯誤,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在不斷的“犯錯——糾錯”的過程中養成發現、整理和總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學生只有具備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才能在細節處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問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例如興趣教學法、問題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討論教學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以情境教學法為例,情境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趣味性,通過創設趣味性較強的情境,不僅可以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還可以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學生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繼而通過有效引導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低年級階段,以故事情節引入,借助孩子善于幫助小動物的心理解決問題或闖關游戲獎勵小星星,小組比賽等各種有趣的教學形式,既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活躍課堂氣氛,也調動了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
1.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對數學學習來說,理性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只有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才能全面、細致、深入地分析問題,思考周全,不會產生模棱兩可、主觀臆測的情況。例如:5只同樣大的小狗和18只同樣大的小貓總價值1056元,已知1只小狗和3只小貓的價錢相等。求每只小狗和每只小貓各多少元?根據題目我們可以知道兩個數量關系:(1)5只小狗的價錢+18只小貓的價錢=1056元;(2)1只小狗的價錢=3只小貓的價錢。把(1)和(2)結合在一起分析,推導出5只小狗的價錢=15只小貓的價錢,條件(1)就可以換成15只小貓的價錢+18只小貓的價錢=1056元,這樣就可以求出小狗和小貓各多少元。整個題目要學會從條件之間的關系推理,知道小狗和小貓之間的等量關系??傊酝割}目,靜下心來善于分析、善于推理,對于數學解題特別重要。
2.培養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學習精神
所謂“打破砂鍋問到底”,即學生面對一個問題時,要對問題刨根究底,這對于培養其全面、細致、深入地分析問題的能力十分重要。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問,問代表學生在思考,有疑惑教師就要解答,對這種行為,教師要大力表揚,這樣可以帶動其他學生效仿。讓學生在思考中提問,教師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課堂效率,養成其“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學習精神。
1.教給學生檢查、驗證的方法
學生檢查、驗證的目的不只是確保答案正確,更是為了重新整理思路、總結解題經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給學生科學的檢查、驗證方法,這是培養其舉一反三的能力的重要基礎。例如:蘇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五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本單元除了教學和差應用題的解題方法之外,對于學生來講,把得數代入原題的檢驗方法更是難上加難,把得數代入原題要知道得數與原題已知條件的關系,熟知關系,理清思路,讓學生思考之后,根據條件和問題的關系創編一道新的題目,然后解答。一題變幾題,學生的思維能力、解題能力得到發展,教師教給學生“倒推”的檢查和驗證方法,提高解題的正確率,開發了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樹立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2.讓學生總結某一類題目的解題思路
我們在教學時常常會遇到許多類型的應用題,比如和倍問題、差倍問題、行程問題、工程問題、歸一問題、盈虧問題等等。下面我以歸一問題為例說一說解題思路。歸一類應用題在解答時需要先找出“單一量”,它是以物體的單價、工作效率、每平方的產量等為標準,再根據題目中其他已知條件求出結果。如:修路隊8人5天修路2160米,照這樣計算,16人20天可以修路多少米?又如:學校買了12張辦公桌和若干把椅子,共用去2440元,其中買辦公桌用去1440元,又知每張辦公桌比每把椅子貴70元。問:一共買了多少把椅子?以上兩題都是歸一類應用題,都是先算單一量,第1題要先求出1人1天修路多少米,第2題要先求出1張辦公桌多少元,再根據題目的其他條件求解。我們要告訴學生要善于分析總結,不管哪種類型的題目,都存在一定的規律,只要我們善于思考挖掘同種應用題之間的內在規律,我們的能力一定有所提高。
綜上所述,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有利于推動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也要多看一些有利于教學的書刊,多學習思考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專研教材,深入淺出,了解學生實際水平,在教學過程中采取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不斷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關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