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永安中學 周 震
“數學文化”已經引起教育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很多大學已經開設了“數學文化”這一門課程,《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版)》也已經把“數學文化”正式作為新的重要的教學內容提出來,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教學中把握教學方向,注重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不僅是一門“學科”,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和工具,同時,數學也是一種“文化”。數學有其自身的發展歷史,有其不同的發展階段,在數學史上也有許多著名的數學家和其動人的事跡,這些都是數學文化的一部分。
從狹義上來說,“數學文化”包含了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觀點、語言”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展等;從廣義上來說,除上述內涵以外,“數學文化”還包含了“數學家、數學史、數學美、數學教育”等方面,數學發展中的人文成分、數學與社會的聯系、數學與各種文化的關系等等。
學習過數學的人與沒有學過數學的人相比,在思考問題時更具條理性,在思維方面更具深刻性,思維更加多樣、敏捷,這就是“數學文化”所起的作用。
在數學的發展過程中,“名人”的事跡構成了一個個里程碑,它們是數學發展進程中的重要“節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介紹“著名數學家”的故事,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加了解數學定理的發展脈絡和演變過程,在教學中滲透這些故事中隱含的數學精神。
比如,在學習“解析幾何”的時候,可以向學生介紹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故事:小時候,華羅庚的家境不好,從小輟學,幫助父親在小雜貨店干活。但是,這并沒有磨滅他學習數學的熱情,在這期間,他通讀了《大代數》《解析幾何》和《微積分》幾本書,通過勤奮自學,創立了著名的“華氏定理”“華氏不等式”等數學理論。
另外,在國外也有鉆研“解析幾何”的著名數學,如法國的笛卡爾(1596—1650)。笛卡爾青年時代,當時法國社會上有一股風氣,當時的年輕人都致力于宗教或軍事,笛卡爾也應征服役,但他在服役期間仍對數學很感興趣。一日,笛卡爾在街上散步,看到一張荷蘭文的招貼,通過別人的翻譯,他了解到這張廣告是一張“挑戰書”,上面記錄了數學難題,在向人們征集答案。然而,笛卡爾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給出了答案,令在場的人大為驚嘆。笛卡爾幾乎對所有的知識門類都做出了貢獻。主要著作有《方法論》《形而上學的沉思》《哲學原理》等。解析幾何理論的建立,是笛卡爾對于世界數學的最大功績,正如恩格斯所評價的那樣,“從此運動進入了數學,辯證法進入了數學,數學由常量數學轉入變量數學的新時期。”
通過對“數學名人故事”的介紹,可以讓學生明白,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代,都有孜孜不倦的數學研究者。數學是人類的共同“文化寶藏”和“智慧結晶”,數學沒有國界。
數學不僅是一門學科,還是一門“藝術”。數學中蘊含了“簡潔”“秩序”“和諧”等美感,滲透了對數學的美學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減少數學學習的枯燥感。
比如,在學習橢圓標準方程時,可以先讓學生動手動腦演示并推導這一公式,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橢圓中蘊含的復雜性和變化性,在公式推導出來之后,讓學生再去感受一下橢圓標準方程的簡潔,在一個公式中可以蘊含所有的情況,讓學生驚嘆數學的“簡潔之美”。
又如,在學習指數函數時,可以向學生拓展介紹“歐拉公式”,其中最著名的有復變函數中的歐拉幅角公式:將復數、指數函數與三角函數聯系起來;拓撲學中的歐拉多面體公式;初等數論中的歐拉函數公式。此外,還包括其他一些歐拉公式,比如分式公式等等,這些公式神奇地揭示了不同數學公式之間的有趣聯系,體現了數學的“和諧美”。
另外,在一些函數中,也能夠體現數學的“對稱之美”和“周期之美”。比如,函數f(x)與它的反函數的圖像關于直線y=x對稱的;函數y=f(x)的圖像關于點M(a,0)和點N(b,0)對稱,則說明函數y=f(x)是一個周期函數,并且能夠推導出T=2(a-b)是該函數的一個周期。
數學中蘊含的理性美,需要學生去認真體會和審視,從而對數學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
“數學源于生活,也應當應用于生活。”數學公式看起來深奧難懂,實際上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挖掘生活中隱含的數學知識,并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比如在學習“概率”這一部分的知識時,可以結合“體育彩票”的抽獎步驟和內容來讓學生探討、計算一下彩票的中獎概率。又如,在學習“數列”的知識時,向學生介紹一下“斐波那契數列”,讓學生感受這一數列是如何反映動物繁殖規律和生長規律的,通過與實際生活現象的聯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感受到數學文化無所不在。
數學有其自身的文化屬性,在教學中,教師應通過介紹“數學名人故事”滲透數學文化,利用數學知識展現“數學之美”,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和魅力,受到數學文化的熏陶和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