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附屬中學 張宗朔
探討高中生發展數學思維學習方法的意義在于:促進學生數學技能的提高,通過探討高中生學習數學的有效思維和方法,找到提高數學成績的有效方法;通過推動數學思維方法的改善,不僅有助于充實高中生的數學基礎理論,而且有助于學生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進行糅合,改善學生的思維方式及實踐能力,更有助于高中生迎合當前社會的發展需求。
進入高中后,許多同學仍然保持著初中的學習方式,在學習上過于被動,非常依賴老師,遵循老師固有的教學方式,更不了解自己學到的東西。以往的數學教學更傾向于被動吸收,老師講解了細節,經常解決許多問題,學生依據這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將其作為主要的解決方案,通過反復練習各類問題來提高成績。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高中數學的首要要求,要善于掌握數學思維方法和總結規律,對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可擴展性和創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方式的轉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導致高中數學學習思維模式的養成極其緩慢。
進入高中,許多同學都感覺學習數學很吃力,隨著學習特點和學習任務的改變,加之缺乏發展性思維,在學生主觀地位的呼喚下,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了更多的關注,他們也得到了更多的幫助,一旦學生產生疑惑和困難,老師就會給學生答案,這樣學生就會變得依賴老師,思維活動大大減少,思維能力就會降低,當遇到更難的知識時,學生將無法擺脫老師的幫助和提示。高中數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性,這就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學生只有對知識點進行全面、透徹的分析,找出問題的根本并加以解決,才能從真正意義上學會數學。
教師通常要解釋知識的來龍去脈,分析關鍵難點、突出思路和方法。有些學生沒有專注于課堂上的講解,沒有聽到或理解要點,雖然寫了大量的筆記,但是還有很多疑問。課后,如果無法及時鞏固、總結和發現知識之間的聯系,對這些概念、規則、定理都理解含糊,過度模仿,死記硬背,導致他們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更加吃力,因此在課堂上更沒法進入教學狀態,結果是付出再多的努力,最終效果也極差。
學習目標必須按照新課程標準設定,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思維水平進行針對性的規劃和推進。為了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需要根據學生現有的經驗,提供熟悉的生活場景,讓學生理解各種數量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掌握在現實生活中各種事物之間的聯系。例如,在“圓形面積計算”的教學中,學生掌握的“長方形面積計算”,接下來思考它們是否可以成為圓形。為了解決新問題,需要通過已經獲得的知識進行有效的課件演示,將圓拆分成近似長方形,讓學生通過推理和計算來計算出圓形的面積公式。
新媒體背景下高中數學思維的培養,有必要將現實生活與課堂內容聯系起來,讓學生從數學課堂入手,逐步融入社會生活,善于將感興趣的數學事件與問題相結合,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一次函數f(x)=x的圖像在定義域內是直線,而二次函數f(x)=x2的圖像是一條曲線,在(-∞,0)上是下降的,而在(0,+∞)上是上升的。為了讓學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函數圖像的特點,要求學生在課前研究并自行繪制出一次函數f(x)=x和二次函數f(x)=x2的圖像,教師開展課堂小組討論,讓學生描述函數圖像。通過這種教師總結與學生實踐的方式去揭示函數單調性的定義,并注意強調可以利用作差法來判斷這個函數的單調性。其他學生模仿剛才的表述法,描述二次函數f(x)=x2在(0,+∞)上的圖像。這符合學生的理解規則,讓學生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在疑問中提高學習興趣,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因此,創設情景是發展數學思維,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素質的快捷有效的好辦法。
在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由于對知識點的掌握和對問題的分析不夠全面,學生的發展思維方式受到阻礙,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能使學生真正實現思考問題這一過程,也可以加強對關鍵知識的正確判斷。
例如:在講解“解直角三角形”的章節中,應當引入生活實際設計問題(水管垂直高度),而不是解釋教科書中的例子(“鋪設水管”),這樣設置將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小組討論,制定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兩種方案,經過教師的點撥,學生也對知識產生強烈的渴望,也為隨后將解決方案應用于直角三角形做出了有效的參考。又例如數學應用題:“一艘輪船所帶的柴油最多可以用6小時,駛出時順風,每小時行30千米,駛回時逆風,每小時行駛的路程是順風時的,這艘輪船最多駛出多遠就應往回駛了?”學生可以用類比思維解題,得出“最多駛出80千米就應往回駛”的結論,與它類似的一個熟悉的問題是工程問題,即用熟悉的問題解法來思考解答所要解決的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需要培養學生的多向立體思維,通過全方位觀察,深入思考選擇信息,運用多種知識來重組解答,促進學生形成發展數學思維。
高中發展數學思維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高中生需要在現實生活中輕松掌握數學知識,提升數學思維的多樣性與強化自我學習的主動性,才能使數學學習達成預期的效果,才能在數學學習中更具有發展性和多元性。因此,通過強化數學課前預習深度、加強“先記憶,后理解”、運用對比觀察法深化記憶等方式,是高中數學學習的有效方式,也是推動學生學習不斷進取的“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