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仙林學校初中部 李 媛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使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又稱分組教學、能力分組,它是將學生按照智力測驗分數和學業成績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組,教師根據不同班組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
數學是一門比較枯燥、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而初中學生中,有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弱,在學習時難免會存在很多困難,造成學習成績不好,而邏輯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則正好相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可以說,數學是學習效果、成績等分層比較明顯的一門學科。在教學中,教師就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來制定不同的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
在初中數學教學時要注重分層教學方法的使用,首先要將所有的學生根據不同的層次來劃分,有的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等都比較優異,那么就將這一類學生分為A等級,而有的學生自身很努力,但可能因為學習方式不合適而導致成績不理想,就將這一類人分為B等級,但有的學生是學習態度以及思想都不端正,在學習上缺乏動力,就將這一類學生分為C等級。教師根據不同等級的學生的特性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這樣一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除了將學生根據不同的特點進行分類,教師的教學方案也要隨之調整。比如,面對A等級的學生,教師就應該制定一個較有難度的教學目標,學生本身能力就比較高,在教學過程中也可插入一些較難的知識點,講解的過程也可以較為快速。面對B等級的學生,教師制定的目標就應該小一點,比如,讓學生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式,能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這就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的觀察,多了解一點學生,給學生適當的學習建議,有效地幫助學生能較為全面地評估自己,找出自己的優勢與劣勢,從而有效改正。而面對C等級的學生,教師就要制定一個簡單的目標,比如,首先將學生的思想觀念改正過來,讓學生能正確對待學習,其次,讓學生盡可能掌握基礎知識,再在此基礎上逐步加大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能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數學學習能力。
在學生學習一段時間后就進行測試,再次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精確把握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不足與優勢。檢測結束后,將最終的考核結果進行分層,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將其分為幾個等級,再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以及目標,一步一步改變學生,讓學生能端正學習態度,創新學習方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經過長時間的潛移默化,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以及效率都會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分層教學雖在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其實施過程卻是存在很大的困難,學生以及家長的不理解與難以接受、教師自身存在的問題和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案的創新都將是阻礙。現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分層教學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難關以及解決的措施。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分層教學所要實施的對象,分層教學的有效實施,需要學生配合才能進行下去。當然,學生家長作為教師的后盾,同樣也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重要因素。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家長不配合,其教學效果會大打折扣,甚至于沒有任何效果。所以,教師在實施分層教學前,要與學生與家長進行深刻的交流,要讓學生與家長明白,分層教學不是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而是根據學生的優勢與不足之處進行分層,從而更有效地實施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交流會等轉變學生與家長的觀念,獲得其支持,使分層教學能順暢、有效地進行。
分層教學是將學生根據其學習能力、學習成績等分為不同的層次,但教師不應該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學生。初中學生正值青春期,如果看到尊敬的老師因為自己成績不好或是什么原因而看不起自己,會在很大程度上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影響學生的學習,而且還可能會誘發學生的逆反心理,使學生產生和教師作對的心理,對分層教學的效果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教師要公平對待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首先,面對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多付出一點耐心,糾正學生的錯誤。第二,多理解學生,能力較差的學生本身就面臨很大的壓力,這時教師要做的是鼓勵學生、理解學生,讓學生能真正放輕松來學習,此時的學習效率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層教學要經過長時間的堅持才會有效果,而很多教師覺得新鮮便開始嘗試,等新鮮感過去以后便放棄,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了不利影響。學生剛剛適應教師新的教學方式,而教師又重新開始了另一種教學方式,如此反復,學生不僅學不到知識,還會對學習產生厭煩心理。教師要做到從一而終,雖然過程可能會辛苦一點,但堅持下去,當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的那一瞬間,相信每個教師都是開心、自豪的。
教學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尤其是新的教學方式開始實施的時候,但只要教師與學生共同努力,堅持下去,就會得到“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