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學 劉海英
數學模型主要指的是在面對某一數學問題時,基于對問題要點的準確把握,對各數學因素之間的內在聯系做出深入挖掘,探索出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與規律,而這一規律就是解決這類問題的公式。對此,為了幫助學生更透徹、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為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基礎,針對數學模型在數學教學中的科學運用研究,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從不同層面給予綜合分析。
首先,針對學生來講,數學模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科學運用,可以幫助學生更立體、直觀地理解數學知識,也能夠對教學內容蘊含的思想、意義產生深刻理解,幫助學生輕松、高效地掌握所學知識。不等式、函數以及幾何和三角形模型等,都是比較常用的數學模型。
其次,針對教師來講,通過數學模型的運用,可以進一步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在實際授課中,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為學生呈現、講解相關知識信息,增強授課效果,優化教學環節。整個建模過程也是對教師綜合能力的體現,通過不斷提升教師建模能力,也是鍛煉、拓展其專業素養、教學設計水平的重要路徑,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模型的科學運用不論是對學生還是教師而言,都具有重要意義。
數學知識本身就具有顯著的實踐性特點,在現實生活中都可以找到數學知識的原型,對此,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應注重數學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且能夠將現實生活中的模型恰當、準確地融入數學學習過程中。在實際應用中,教師應對學生不同階段的興趣愛好做出充分考慮,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其在探究現實數學模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理解,并在不斷鍛煉中能夠積極主動地利用數學模型思想來思考、解決各類數學問題,拓展其綜合素養。
比如:某教師在講解二次函數的相關知識點時,就整合了授課內容與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讓學生在模型中對二次函數的積極作用產生深入體會。如在籃球運動中,運動員扔出的球會形成相應的拋物線,基于此,為學生提供三點數據,讓學生將相應的拋物線方程解答出來,有很多初中生都對籃球比較感興趣,所以,在思考這一模型時也能夠全神貫注地參與其中。此外,教師也可以將拋物線方程、籃筐高度、籃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提供給學生,讓學生思考計算要將手抬多高才能夠將球扔進去,以此來優化學生的學習環節與成果,且能夠在此過程中逐漸掌握坐標系的構建與計算,對拋物線產生深刻理解,進一步鍛煉初中生的解題能力,為今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要想將數學模型應用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不僅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解決教師建立的數學模型,還要促使學生在看到數學問題時可以自然地進行模型構建,以此來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習、解題效率。但是由于初中生的建模能力還有待提升,所以,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應對課堂教學節奏做出準確把握,采用恰當方法來引導學生逐漸學會怎樣建立數學模型,以此從整體上逐漸提升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
比如:某教師在講解不等式方程組的過程中,就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分析不等式的兩種情況?學生從前一直都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很少會主動思考一些問題,對此,教師就可以通過這類問題的提出來促使學生聯系實際生活,主動思考探究。例如,班級學生拍照,1張彩色底片的費用為1元,沖印1張彩照需0.6元,如果每人預定1張彩照,且每人所花費用不超過0.8元,那么參加合影的學生至少有多少人?通過提出這樣的生活化問題,進而構建數學模型,列出不等式,既有助于學生思維主動性的激發,引導其將自身對知識的理解積極表達出來,也能夠讓其真正參與到數學模型的整個建立過程中,進而對數學知識產生透徹理解,增強授課效果。
要想提升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僅通過教師的課堂講解是不夠的,還需要加強生活實踐積累,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分析、解決具體問題時,實現與數學知識的科學整合。針對生活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僅要引導學生多觀察、分析生活中的一些例子,還要指導其將所學知識準確、靈活地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從而使其建模能力、數學思維都能夠得到進一步拓展。
例如:某教師在講解統計相關內容的講解時,就讓學生測量未來一周的氣溫,然后對其數據做出綜合分析,主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開展,這樣,什么時候測量、怎樣測量,選擇什么樣的測量工作以及數據的記錄與分析等,都是由學生自己來完成的。在此過程中,學生既可以對平均值、標準差以及方差的計算公式進行復習鞏固,在評估計算結果過程中,也能夠對平均值、標準差與方差的含義產生更深刻的理解。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參與積極性的調動,幫助其掌握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也能夠在加強實踐鍛煉、增強理解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其數學綜合學習探究能力。
綜上所述,廣大初中數學教師在設計、組織各項數學教學活動中,應正確認識到數學模型的科學運用,既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與拓展,也有助于授課環節與成果的優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合實際授課內容以及教學培養目標,將這一模型思想滲透到各個教學環節之中,以此來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增強授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