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程背景下,構建了問題引導下高中物理概念和規律課堂教學模式,并舉例說明其操作過程。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激情引入新課,呈現明確具體、可操作的學習目標,通過有層次的問題驅動學生探究學習,并進行當堂檢測。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總結方法、提高能力、提什科學素養。
關鍵詞:問題設計;高中物理;教學模式;操作解讀
傳統的課堂教學讓師生感到沉悶、單調、低效、累。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倡導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教學過程,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新課程高效課堂教學特點就是體現了“問題式教學”風格。本人在新課程背景下,總結多年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經驗,構建了問題引導下高中物理概念和規律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流程設計為“激情引入——目標呈現——引導探究——當堂檢測”。其操作解讀如下:
一、激情引入
物理概念和規律是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其課堂教學引入的方法是否恰當,是否貼近學生的內心,是否引起學生的興趣,則對學生理解物理概念和運用物理規律具有重要影響。新課引入方法有實驗展示引入、類比導入、原有知識拓展、物理學史引發興趣等。教師無論采用何種方法,都必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和教學內容的需要,盡可能直觀形象,干脆利索,同時教師要善于設疑,給學生制造懸念,從而引起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教師順理成章通過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探究本節課要學的物理概念或物理規律。
如在“帶點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規律”教學中運用演示實驗引入。教師簡單介紹帶點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演示儀原理,然后讓學生操作演示。演示1:加速電壓一定(帶點粒子的速度一定),改變磁感應強度的大小,觀察粒子運動軌跡的變化;演示2:磁感應強度的大小一定,改變加速電壓大小(改變帶點粒子的速度大小),觀察粒子運動軌跡的變化。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得出帶電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其軌跡半徑的大小與帶點粒子的速度大小和磁感應強度的大小有關。那么教師提出帶點粒子在磁場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半徑大小,與帶點粒子的速度大小和磁感應強度的大小有什么定量關系呢?學生即有對實驗現象的好奇,又有一探究竟的欲望,從而進入理論推導的探究學習活動。
二、目標呈現
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就要及時呈現學習目標。設定目標就是讓老師明確“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讓學生明白“學什么、怎么學、學到什么程度”。因此學習目標要嚴格執行《課程標準》,認真把握教材編排意圖和重難點,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制定有層次的學習目標。目標力求明確具體、可操作,多用具體性動詞,如:會寫,會用、記憶、定義、計算、推導、欣賞、樂于、克服等進行直觀表述,使學習目標真正達到導學、導教、導測的目的。
如在“加速度的概念”教學中設計下面的學習目標:
*類比速度,定義加速度
*能用自己的話解釋加速度正負的內涵
*體驗用速度—時間圖像推導加速度公式的過程
*能運用加速度的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三、引導探究
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教師就可以通過問題的驅動,使學生順利探究新知識。而教師設置問題一是要研讀課標、吃透教材、分析學情,設計基于學習目標的問題;二是選擇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使學生得到開放性結論。
問題引導下的探究學習過程,可以是把一個比較難的大問題拆成一系列由易到難的小問題,探究過程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個人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第二階段:組內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第三階段:交流展示、形成能力;第四階段:精講點撥,突破重難點。要求教師在小組合作探究階段融入到班級各小組的活動中,關注學生探究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巧妙地進行引導,并可適時調控各組的探究方向和探究進展。在交流展示階段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表述,或仔細觀察學生的解題過程,了解學生暴露尚未解決的問題、學習中的困惑和疑難,同時對學生做出準確及時的激勵性評價。在歸納精講、突破重難點階段,教師要抓住知識的關鍵點、易錯點、疑惑點等,從思路、規范、規律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總結歸納,拓展延伸。
如在“帶點粒子在電場中的偏轉”教學中,可以設計以下問題引導學生探究:
問題1電子以初速度V0垂直于電場線射入勻強電場中從另一端穿出。
(1)對電子受力分析,說明電子在電場中做什么運動?
(2)你能類比平拋運動得到電子在電場中運動的研究方法嗎?
(3)電子在垂直于電場方向上和平行于電場方向上分別做什么運動?
(4)如何求電子在電場中運動的加速度?
問題2 設粒子的質量為m,電荷量為+q,平行板長為L,兩板間距為d,電勢差為U,初速度為V0.試求:
(1)帶電粒子在電場中運動的時間t
(2)粒子運動的加速度a
(3)粒子在電場方向上的偏轉距離y
(4)粒子在離開電場時電場方向的分速度Vy
(5)粒子在離開電場時的偏轉角度的正切值tanθ
問題3 推導說明質子與α粒子經過同一電場U1加速,同一電場U2偏轉能分成兩束嗎?
四、當堂檢測
通過當堂檢測,一方面學生進行適當的試題訓練,可以鞏固學習效果,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通過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可以了解學情,反思教學。只有精心設計緊扣教材、注重基礎、形式多樣、題量適中、梯度合理、與學習目標相呼應的習題,檢測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檢測時,做題要限時,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地、快節奏地完成;信息要反饋,當堂訓練后,及時反饋矯正,對于沒有當堂達標的學生,教師根據檢測情況采取如學習小組互助學習、一幫一結對幫扶、教師個別輔導等多種形式,力爭做到堂堂清。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概念規律課堂教學,教師要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展示交流。教師及時激勵、點撥、拓展、延伸。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總結方法、提高能力、提升科學素養。
作者簡介:李潤英(1969.11)女,漢族,甘肅定西,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東方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