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祁祥 陳萱 羅婷玉 尹衠
摘要: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學在校法學專業學生為對象,通過對其專業認知態度現狀的調查與分析,從學校專業管理及學生自我調整方面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 專業 認知態度
引言
選專業是所有大學生的必經選擇,而所選是否符合自己意愿,將影響其整個大學生活乃至大學后的生活。雖然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但畢業后從事本專業的大學生比例并不可觀,這是學生自身與學校社會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特別是特色院校中的非特色專業,如工科院校中的文科專業,學生對本專業的認知和態度更具鮮明代表性。因此,有必要對大學生專業態度進行調查和分析,以為相關部門改進和完善該類學生管理提供參考與借鑒。
一、樣本與方法
(一)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文獻研究、問卷調查為主。課題組以南昌航空大學文法學院全體學生為樣本總體,通過科學抽樣程序選取了302名學生作為樣本,并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二)樣本情況。本次共發放問卷302份,收回有效問卷295份,有效率達97.68%。其中,性別方面,男生158人,占總樣本53.56%,女生137人,占總樣本46.44%;年級方面,大一122人,大85人,大三38人,大四50人,分別占總樣本的41.36%、28.81%、12.88%、16.95%;戶籍方面,有占50.51%的人來自農村,占20%的人來自鄉鎮,占24.41%的人來自中小城市,只有5.08%的人來自一線城市。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并輔以個案訪談。問卷問題涉及學習專業前、學習專業時以及對專業的態度等方面。具體統計結果如下:
(一)影響專業選擇的因素。針對影響專業選擇的影響因素,問卷設計了父母意見、興趣、理想、專業就業率、被調劑、其他等六個選項。從統計結果來看,本次調查的樣本大部分來自農村和鄉鎮,少部分來自中小城市,其中,一線城市為南部地區的沿海城市。樣本中學生選專業的自身影響因素為:興趣和理想的分別占比例30.85%和22.03%;環境影響因素為:父母意見、專業就業率占23.73%和33.90%;其他影響因素為:被調劑占44.07%。可見,學生的籍貫、自身及未來就業態度對專業選擇的影響巨大,除此之外,很大一部分學生是因報考時分數原因而被調劑到所在專業的,因此,若這部分學生在后續學習中不能及時轉換思想,接受所讀專業,就必將面臨學習壓抑、興趣不高等系列問題。
(二)學前對專業的了解及態度。問卷分別設計了“學前對專業了解程度”和“錄取時的滿意度”兩道題用于測量大學生入學前對專業了解程度,調查結果表明:入學前對專業一般了解和清楚了解的人數占67.12%,錄取時對專業的滿意人數占比65.26%,說明樣本中一大半是選到了自己喜歡專業,也有近35%的人是由于種種原因學了不喜歡的專業。可見,大部分人在真正接觸專業知識前對專業是滿懷憧憬的;有16.9%的人選擇無所謂;只有17.84%的人選擇不滿意所選專業,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該專業大學生在就讀前對專業持有積極的態度。
(三)學習期間對專業的滿意度。問卷設計了“對專業課程設置和學習氛圍滿意度”問題,用以測量大學生對專業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該專業大學生對專業滿意度較高,只有少部分人因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而對專業滿意度不高,可見,學校應在課程設置方面應進行適當調整。在學習氛圍上,不滿意人數占到了四分之一,學生不聽課、玩手機現象比較嚴重,老師講課枯燥和學生自制力弱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了這一現象的產生。
(四)專業課程難度及學習方式。為了進一步了解大學生專業滿意度不高背后的原因,問卷專門設計了關于課程難度及課程學習方式的問題。從問卷填答結果來看,在課程方面,45.42%的學生認為課程難,只有7.8%的人認為課程簡單;而在學習方式上,78.64%的人選擇的都是“單純課堂學習”,而“通過課外閱讀專業典籍”“通過影視劇學習”“通過閱讀哲學性書籍”以及“經常與老師溝通交流”等選項的占比不高,這說明該專業大學生對專業的認知與學習方式上都存在一定問題。
(五)對專業不夠滿意的原因。針對專業滿意度不高的直接原因,問卷設計了“對專業不夠滿意的原因”問題進行測量。數據顯示,在所有不滿意的原因中,“專業在學校受重視程度”占比高達61.36%,另外占比較高的分別為:師資力量占37.97%,專業學習難度占35.93%,專業就業率占33.56%,可見學校方面對學生的專業認知影響較大,學校應對各專業發展做出一定規劃。
(六)對專業不滿的解決方式。如果對專業不夠滿意時,大學生們是如何處理的呢?問卷設計了“您如何解決對專業的不滿”問題進行測量。結果顯示,有46.78%的人表示會通過考研、出國、轉專業等積極方式加以解決,但也有21.02%的人存在“破罐破摔”的心態。因此,當學生對專業出現不滿時,學校方面,應加強對課程設置與師資力量等方面根據專業教育規劃做出一定調整,而學生方面,則要求大學生們應及時構建良好的自律與認知以促進自身的發展。
(七)對本專業的就業態度。在對待未來就業問題方面,調查結果表明,該專業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就業前景的期望、就業情況的關注和畢業是否從事本專業的態度幾乎趨同一致,只有極少數人表示一定不會從事本專業工作。可見,該專業大部分人對所學專業期望還是較高的。而現今,大學生就業與專業匹配度的比例差距較大,2012年《大學生專業對口情況的調查》顯示,被調查的46.3%的人認為自己從事工作與所學專業相關度低或者完全無關。但在對該專業大學生進入專業前后態度對比看,其專業滿意度呈上升趨勢。也就是說,大學生們在接觸專業后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專業魅力吸引了,這說明良好學習態度對學生自身的發展有很大益處。
三、意見與建議
(一)學生方面。現實中,由于考生對高考的招生信息了解不夠,沒有合理權衡學校、社會、個人等因素,又缺少必要科學的指導,往往只憑個人經驗或簡單了解就盲目做出專業選擇,以致于學校招生計劃與專業實際招生情況不符而只得通過專業調劑來解決,這一做法極大地打擊了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填報志愿時,一方面應通過興趣愛好找到適合的專業,另一方面也應利用網絡、電視等多種途徑了解報考政策、各高校招生情況等信息,理性地填報志愿。
在校時,大學生應主動創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培養自身對專業的興趣,同時也可兼修第二專業,通過經歷不同學科的不同學習要求,進一步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并通過加強閱讀哲學類以及專業典籍類專業性強的書,加強自身在各方面訓練,同時,還可通過看影視劇、與老師同學溝通等方式掌握更多技能,讓大學生活更充實。這樣,才能在畢業時選擇從事自己本專業額工作,人盡其才,發揮自己的特長。
(二)學校方面。對高中學校來說,應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填報志愿。社會應及時、準確、多途徑地為學生提供招生信息、專業簡介、專業前景等相關宣傳。學校、教育部門、社會應該在專業情況提供科學、全面、有效的信息及咨詢等方面做出相應的改善,從而使學生在專業選擇上更加科學、合理,最終達到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而高等院校在招生時,也應加大對招生信息和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讓考生對之有較為細致的了解,避免教學資源的浪費。還應完善專業課程設置、提高對專業的重視程度,以實現高校對專業人才的培養。
四、結語
自高等教育步入大眾化階段以來,大學生學業倦怠之風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勢。研究發現,專業認同度低是導致部分大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一個重要因素。追根溯源,部分大學生專業認同度低進而厭學既有“準”大學生面臨專業選擇的抉擇失誤,又有高校作為不夠的責任。大學生學業倦怠如今已成為高校不得不正視的問題。對某些高校而言,掣肘高等教育質量瓶頸的或許不是大學生學什么和如何學的問題,而是大學生學習動力的問題。對于這一現象,本課題組選取了南昌航空大學在校法學專業學生展開了調查,并從“進入專業、專業滿意度、專業學習、是否會從事專業工作、為他人提供意見”等五個方面進行了調查和分析。結果表明,影響大學生專業滿意度的最大因素是大學生的專業興趣,而學校的師資力量、學校對專業的重視度、學生自身的懶散和不自律等都對大學生專業認知態度存在一定影響。對大學生而言,如果外界因素無法改變時,不如從自身出發,了解并熱愛所學專業,為以后成為專業型人才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