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莉
摘 要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促進微信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文章通過分析幾個典型的圖書館微服務案例,從中歸納出微信圖書館的主要建設內容,并對其未來的發展提出了對策性建議,以促進圖書館服務不斷創新。
關鍵詞 微信服務;微信圖書館;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17-0043-02
根據微信2017數據報告顯示,每天有9.02億人登錄,而微信公眾號月活躍賬號數也高達350萬,這其中就包括國內千余家圖書館依托豐富的館藏資源,利用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載體為讀者提供便捷的圖書館在線服務而開通的微信訂閱號或服務號。2018年6月,筆者通過清博大數據搜索“圖書館”公眾號,發現有些圖書館只是基于微信平臺開展了信息推送、留言回復等單一服務;而傳播指數WCI排名靠前的圖書館則借助了微信后臺API實現了微信辦證、書目檢索、圖書續借等多種功能,甚至還提供多媒體形式的在線閱讀,吸引大量用戶關注并分享。
1 圖書館微服務典型案例分析
1)創新功能,用“技術”提升服務的廣州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分為訂閱號與服務號,訂閱號側重信息推送,而服務號重點在于提供服務和用戶管理能力。2014年初,廣州圖書館直接以“服務號”形式開通微信公眾號,將微信平臺與數字圖書館系統及圖書館業務系統無縫對接,在提供微信圖書借還服務的基礎上,還陸續推出二維碼電子證、微信繳費、活動報名與簽到等創新業務,方便讀者無需排隊就可微信辦證,繳納圖書逾期費以及報名參加各類讀者活動。同時微信上的“用機查詢”讓讀者實時了解圖書館內讀者用機的使用情況,以提升電腦的使用率;“服務數據”既方便讀者了解自己的借閱賬單、借閱習慣、閱讀傾向,又實時反映了當地公共圖書館當天及全年累計的注冊、借閱情況。截至2018年3月,關注該服務號的人數已累計達到50萬+,其中讀者證綁定人數30萬+。
2)跨界合作,用“聲音”傳播文化的武漢圖書館。“互聯網+”時代,“讀書”已經不是單純使用眼睛的行為,而是多維度的內容體驗?!拔鋱D之聲”是武漢圖書館與武漢音樂廣播跨界合作,于2015年5月正式通過雙方微信公眾號面向市民提供用“聲音”傳播文化的創新服務?!拔鋱D之聲”主要推送3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依托武漢“名家論壇”等品牌講座資源,濃縮精品講座內容,讓更多的市民在微信中聆聽名家的聲音;二是深入挖掘江城人文風情、千古佳話、軼聞趣事等地方特色資源,借助電臺著名播音員的甜美噪音解讀城市歷史,講好武漢故事;三是按主題為市民推薦圖書,朗讀精彩片段,在美文、美聲、美樂的完美結合中引領市民愛讀書、讀好書。2018年4月,《聆聽文化的聲音:武圖之聲》在中國圖書館學會舉辦的“創新引領未來——第一屆公共圖書館創新創意作品征集推廣活動”中榮獲“最佳創新獎”。
3)創意新穎,用“情懷”打動人心的武漢大學圖書館。一個別出心裁的創意,一個吸引眼球的標題,常常會給一篇簡單的微信推文帶來意想不到的閱讀量。2017年6月初,武漢大學圖書館圍繞“青春、詩意、陪護、成長”這一情感主題,分別以卡通形象小布和簡筆火柴人代表圖書館和畢業生,以小布的口吻通過微信平臺向在校畢業生們“寄出”了“一封來自小布的畢業情書”。打開“畢業情書”,一幅以手繪漫畫形式展現的小布伴隨武大學子從入學到畢業的時光畫軸,在一首沉靜憂傷的鋼琴曲中緩緩展開,其微信頁面顯示數據包括入館的第一天、在校期間的進館次數、個人借閱量、在圖書館借的第一本書等個人信息內容。一周后,“投票,送一份專屬記憶”“名單,尋找最美畢業照”等一系列后續推文,采用動態H5方式又吸引眾多在校畢業生在個人的“專屬情書”中提交畢業照,發表畢業感言,最后匯成微信“畢業電子照片墻”。2018年6月,該服務案例在上海舉辦的“微服務,新智能——第一屆圖書館新媒體創新服務案例評選”中榮獲一等獎。
2 微信圖書館的建設內容
通過對上述幾個微服務典型案例的分析與研究,筆者認為建設一個較為“成熟”的微信圖書館,至少應該完成以下5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群發圖書館的新聞公告、活動信息,方便讀者及時了解圖書館動態;二是實現在線參考咨詢,方便圖書館與用戶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與互動;三是對接圖書館業務系統,方便讀者完成微信辦證、書目檢索、圖書續借等操作;四是提供在線閱讀,方便讀者隨時獲取電子圖書或期刊等數字資源;五是開通現場直播、在線答題等服務功能,方便讀者參與線上閱讀推廣活動。綜上所述,筆者將微信圖書館概括為基于微信平臺提供館藏資源服務的在線圖書館。
3 微信圖書館的發展策略
1)關注前端技術,拓展服務功能。為讀者提供精準化、個性化、智能化服務,是微信圖書館建設的發展趨勢。點開多家圖書館微信,“微服務大廳”是最常見的一個菜單,通過微信綁定了讀者證的用戶在此雖然可清晰地查詢到個人相關借閱信息,但缺乏對用戶閱讀習慣、閱讀軌跡的分析,因此無法提供更加精準、周到的個性化服務。筆者建議在微信平臺中引進“大數據”分析技術,對讀者的年齡、性別、職業、借閱信息、瀏覽痕跡等數據進行多層次分析,了解讀者閱讀背后的實際需求,以此為據“猜”到讀者的“喜好”,并“投其所好”地將資源通過微信主動推送到身邊,使豐富的館藏資源被合理利用。
2)豐富閱讀內容,激發閱讀興趣。便利地獲取數字資源,并實現在線閱讀是微信圖書館急需解決的核心問題。許多圖書館都習慣將其圖書、期刊、視頻、音樂等數字資源“隱藏”于名為“云閱讀”或“閱讀空間”菜單里,其好處是資源集中,便于管理,但缺點是不夠直觀,不易獲取。此外,由于數據庫提供商的不同,導致每種資源都需按照各自的方式注冊登陸,這些繁瑣的操作大大降低了用戶的使用意愿。因此,為提高資源利用率,筆者建議結合數據庫中的內容,按照主題定期推送一些以原版圖書的文字與圖片為基礎,配以導讀語音或視頻創作出的知識性微文,附上二維碼方便用戶直接獲取全文,轉發給好友或分享至朋友圈,以此來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3)擴大宣傳途徑,提高粉絲數量。線上線下同步宣傳是迅速提高微信粉絲量的有效途徑。線上建議盡量避免純文字,而是運用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采用生動直觀、形式新穎的宣傳方式吸引用戶關注;或利用微信“找朋友”“搖一搖”等定位技術,主動向附近的微信在線用戶問好,并推送信息增加粉絲。線下可在圖書館的讀者服務中心、各種功能閱覽室等讀者密集區域里,遍布街頭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設備上,穿梭城市的汽車圖書館車身上,甚至城市的公交地鐵上張貼圖書館微信二維碼,面向更多的市民介紹微信圖書館的服務與資源,讓微信閱讀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
4)加強團隊協作,保證持續發展。微信圖書館就是一個濃縮型的微型圖書館,組建一個專業技術較強、人員配置合理的服務團隊是建設微信圖書館并保證其健康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筆者曾多次參加行業內的新媒體服務工作培訓,在與同行的交流中了解到,業界新媒體服務認知度較高的國圖、上圖、杭圖以及深圖等,早已陸續建立了專職從事微信圖書館建設的部門或團隊,其分工包括:內容策劃、文字編輯、美術設計、服務推廣等,并通過輪流值班制為讀者提供及時的信息資源服務。同時各館還通過制定各種微信管理辦法規范工作流程,保證服務質量;采取評優評先、推送外出學習等一系列的激勵機制,鼓勵團隊伙伴勤于思考,樂于創新,以高質量的原創作品來保證圖書館微信服務
發展。
4 結束語
微信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最大流量窗口,日益成為一種無處不在的生活方式。因此,圖書館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重視微信公眾平臺的技術開發和運營管理,利用新應用、新成果逐步完善自身服務,運用“圖書館+”思維,創造圖書館服務新業態,將豐富的館藏資源主動推送到每一位讀者身邊。
參考文獻
[1]微信官方發布《2017微信數據報告》[EB/OL].[2017-11-12].http://tech.sina.com.cn/roll/2017-11-12/doc-ifynsait6972637.shtml.
[2]清博指數[EB/OL].[2018-06-10].http://www.gsdata.cn/query/wx?q=圖書館.
[3]陳熒.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服務實踐——以廣州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刊,2016(5):9-13.
[4]黃晶華.微信公眾號在高校圖書館中的服務模式創新研究[J].圖書館,2017(2):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