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關中的傳統民居建筑是中國北方傳統民居建筑中的代表,它采用傳統的院落式建筑布局模式,深刻地反映了陜西關中地區的地理特色、宗教文化特色、生活習俗習慣等。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陜西關中傳統民居建筑的生存空間逐漸被現代化的建筑風格所占據,但是關中傳統民居卻仍有著重要的建筑藝術傳承價值,在現代建筑的多元化發展中,關中傳統民居還需要得到進一步的傳承和創新。李琰君編撰的《陜西關中傳統民居建筑與居住民俗文化》(2011年6月由科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是一本系統化研究關中傳統民居建筑的專著,全書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性闡述,包括關中民居建筑的人文環境介紹、歷史形成介紹和建筑風格的整體形制特點;第二部分是建筑藝術的分論述,包括門窗工藝、雕刻藝術、室內裝飾、家具陳設等;第三部分是關中傳統民居建筑和關中民俗文化的內在聯系,以及關中傳統民居建筑藝術的傳承保護價值和現狀調查。
首先,關中傳統民居建筑是關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繼承和創新是保留地域特質、弘揚地域文化、樹立地域文化品牌名片的有效路徑。因此,在現代建筑藝術日益繁榮的當下,關中傳統民居建筑仍有著重要的繼承和創新價值。關中傳統民居建筑是極具地方特色的建筑藝術,無論是從建筑文化的繼承發展角度,還是從區域文化建設和經濟發展的角度,都有著重要的價值。尤其是在建筑文化多元發展和激烈競爭的當下,對關中傳統民居建筑的深入研究和繼承創新有助于為區域建筑藝術的發展找到有地域標簽的藝術特色和藝術風格,實現建筑藝術實踐的個性化和區域化發展,在建筑實踐的市場競爭中,形成顯著的差異化競爭特色。落實到關中傳統民居建筑的繼承和創新,我們必須堅守關中區域地域文化和建筑文化的原則,既不能簡單地重復和復制,也不能不顧文化觀念和建筑理念的原則進行篡改,最重要的還是要在傳承中創新,實現傳統和現代的協調交融,實現自然、人文和藝術的創新共存發展。
其次,如果不改變陜西關中傳統民居建筑基礎呈現方式和組成要素的本質特征,那么它的傳承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傳統民居建筑的保護、修繕和重建,讓關中傳統民居建筑能夠以完整的形式展示在人們的面前,讓人們觸摸到關中傳統民居建筑原汁原味的建筑之美。對關中傳統民居建筑的傳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對傳統民居建筑的保護,讓具有特色的關中傳統民居建筑能夠通過規范性的傳承保護得以流傳下來,繼續將關中傳統民居建筑中的文化風俗和建筑藝術完整地呈現給觀看者和解讀者。第二個方面是關中傳統民居建筑的組成要素在現代建筑藝術中融合和體現。現代建筑的理念是多元化的、開放的,因此,我們可以在現代建筑中融合關中傳統民居建筑的建筑理念和文化表達,增加關中傳統民居建筑中的特色元素。
再次,關中傳統民居建筑的創新主要是從現代民居建筑的創新上來談,關中傳統民居建筑對現代民居建筑有著大量卓有價值的啟發。一方面,關中傳統民居建筑融合了大量歷史的智慧和經驗,在院落組合、保溫通風和文化內涵表現上有著獨到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這些都值得現代民居建筑設計者來學習和思考。關中地區的傳統民居建筑充分考慮了夏季的散熱和冬季的暴怒眼,因此呈現出了坐北朝南,東西短,南北長的建筑特色,敞開的屋架和庭院保證了良好的通風和微氣候循環,并且在建筑材料和裝飾上也采用了造價更低,保溫性能更好的建筑方式。這些都是現代民居建筑設計中可以參考的建筑方式。另一方面,在關中地區的農村地區,民居建筑的設計還大量保留著傳統的印記,我們應當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創新性地增加現代建筑的新工藝和新技術,從而提高農村地區的居住條件,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
以上就是筆者在研讀《陜西關中傳統民居建筑與居住民俗文化》的過程中,對關中傳統民居建筑的繼承與創新的幾點思考和研究。總的來說,陜西關中傳統民居建筑是陜西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物質表現形式,因此在繼承與創新的過程中,我們既要注意對傳統民居建筑的保護和修繕,也要注意對關中傳統民居建筑特色元素和設計理念的傳承和創新應用,弘揚地域特色建筑文化,樹立區域建筑的文化標簽,讓關中傳統民居建筑能夠以更加鮮活、有價值的方式參與到現代多元建筑理念和建筑風格的交流、互動和競爭當中,創造出更大的建筑、文化和經濟價值。
(本文為陜西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關中地區傳統民俗建筑造型的創新發展研究”,項目編號:17JK0254)
(葛海飛/碩士,渭南師范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