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意志的體現,當前已將其納入教材,走進課堂。當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簡單的背誦,也非一時的口號,更不是浮泛概念和抽象的標簽,是存在于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行為和每句語言。價值觀不同,人們的言行也不同。如何在品德教學中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沈壯海所著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第三版)》(2016年3月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認為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學生思想體系,成為學生個體意志及自覺行為。同時,需要強化品德教學,利用課程設計等方式來實現培養及踐行的目標。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品德教學的必要性。同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活動能夠讓學生直接感受生活經驗,推動其學習的主動性,進而提高其學習及教學效果。但若采用被動說教的方式和單純地學習書本,學生很難真正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生活行為中。對于品德教學,該書認為,應以生動、活潑和有趣的方式來展現教材內容,將學生生活中的焦點及矛盾設計成不同的情景劇或小品讓學生探討,這樣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解決和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不斷激活其生活,也確保了活動的有效性和目的性,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品德。對于學生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對抽象,如果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融入學生生活及學習中,讓學生在生活體驗中去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使其在不斷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否定中去感悟、體驗和成長,可以在不知不覺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學生大腦中,且引導其行為活動。由此可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融入品德教學中,以教學的趣味性和活潑性來激發學生學習和感悟生活,進而能夠推動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品德教學中創設話題討論,以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該書指出,在品德課教學中,教師應創設各類生活情境,開展各類文明話題討論,將社會生活中的不文明現象設計成不同的情境,讓學生參與討論和探討。例如,先讓學生列舉生活中哪些行為是文明的,哪些現象是不文明的,而后分成小組,分別在校園內尋找不文明的現象,并隨機記錄下來。也可以組織學生觀察社區內、大街上及學校中的不文明現象和不文明行為,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交流,評論不文明行為。教師也可以利用手機拍攝校園內的不文明行為,而后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讓他們意識到講文明是其責任。
在品德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以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誠信是做人的基本素養,該書提出,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將歷史上講究誠信的名人逸事以故事的形式向學生講述,還原誠信故事內容設置相應的場景,讓學生扮演其中的人物去表演,以體驗故事中的人物,并引導其討論感受,評論歷史人物。同時,還可利用生活中講究誠信的現實例子,編成小品或情景劇等,讓學生參與和感受生活中誠信的重要性。此外還可以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生活中講誠信的行為,讓其體味失信和誠信的不同心理感受。比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場景:列出10個生活中的常識性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回答完全正確者當場獎勵。可以想象未完全正確回答的同學也都會較為興奮,會向回答正確的同學投去羨慕的目光。在此情景下,教師突然說,剛才的獎勵沒有了,是逗大家玩的。這時學生可能會嘆氣、搖頭,甚至大喊老師不講信用,且在嘰嘰喳喳地議論。之后,教師又把獎品發給了那些回答正確的學生,并要求他們談一下聽到沒有獎品后的感受以及收到獎品后的感受,讓學生感受守信和失信的不同體驗,明白失信給他人帶來的心理感受,這種體驗真實且印象深刻,教育作用明顯。
讓品德走出校園,以提升品德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為了讓學生感受和認識祖國文明的光輝燦爛,該書設計由教師組織學生去參觀博物院,將教學課堂搬到社會中讓學生去體驗和學習,并巧妙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入學生的頭腦。隨著一件件精美的文物進入學生的視野,在講解員詳細的講解中讓學生了解我國輝煌的歷史文明和燦爛的文化史。教師則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了解哪些文物是學生們的興趣點。參觀結束后,教師可要求學生利用筆記、作文及手抄報等方式將此次參觀的感受詳細記錄下來。總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品德教學中,必須改變教學模式和方法,以生動性和實踐性讓學生去感悟和體驗,這樣才能夠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品德教學中的培養效果。
(席秀妍/河北省張家口市教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