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艷
摘 要: 隨著數字化、網絡化、共享化的快速發展,高校圖書館物理空間利用率問題日益凸顯。為了了解讀者獲取知識的習慣、喜好、需求和影響因素及其對圖書館的熟悉程度和對圖書館現狀的滿意度,提高師生入館率和對各類資源的利用率,2018年5月初圖書館進行了一次紙質問卷調查,并針對問題提出了建議,以期為高校圖書館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高校圖書館 問卷調查 物理空間 數字資源
在數字化、網絡化、共享化的時代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物理空間利用率問題日益凸顯,對圖書館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1]。與圖書館物理空間利用率下降形成明顯反差的是,圖書館占座現象普遍。為了摸查全校師生對圖書館服務現狀的滿意度和師生獲取知識的習慣、愛好等信息,以便更好地打造“第三空間”[2],提高師生入館率和對各類資源的利用率,2018年5月初圖書館進行了一次紙質問卷調查,共發放了問卷200份,收回了問卷198份,反饋率為99%。調查對象為全校師生,其中學生占98%,教師占0.5%,教輔占1.5%。
1.調查情況
1.1讀者對圖書館的評價
調查結果表明,多數讀者每周的入館次數為1—2次,占比43.37%,另外有28.57%的讀者入館次數較多,為3—4次。只有27.41%的讀者對圖書館熟悉,很熟悉的僅占4.57%,53.81%的讀者對圖書館的了解程度一般,占絕大多數,不太了解的也不少,占了14.21%。盡管圖書館每年都對新生進行入館教育,但是學生對圖書館的了解程度一般。讀者利用圖書館(或圖書館網站)的目的依次為借/閱紙質圖書、學習/自習/備考、查閱電子數據資源、使用電腦/上網和研討,分別占67.5%、66.5%、31.4%、26.8%和6.7%。讀者對圖書館布局、資源、開放時間及工作人員的總體評價為滿意(圖1)。
1.2讀者對閱讀途徑、時間和場所的選擇
圖2顯示,部分讀者通過手機(電腦及pad)閱讀的比重在20%到80%之間,有少部分低于20%和高于80%,說明大多數讀者都在或多或少地采用移動終端設備進行閱讀。
通過調查發現,讀者喜好的閱讀時間依次為晚上、深夜、清晨和下午,分別占56.6%、40.3%、39.3%和28.6%。該結果基本符合現在很多年輕人的作息規律,同時也從側面反映現在年輕人與老一輩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的不同。讀者對圖書館閱讀環境的期望依次是安靜、清新典雅、寬敞明亮/書海環繞,分別占75.1%、56.3%和53.3%,選擇伴有大屏幕視頻播放或音樂的僅占14.2%。大多數讀者喜歡在宿舍和圖書館閱讀,占比分別為47.4%和46.4%。宿舍空間相對狹小、封閉和安靜,讀者活動較為自由,時間也不受限制,分析這是很多讀者選擇在宿舍閱讀略高于在圖書館閱讀的原因。
1.3讀者的課外閱讀傾向/途徑/影響因素及對閱讀推廣活動的建議
通過調查獲知,讀者選擇課外閱讀的內容依次為專業相關、個人愛好、人物傳記、娛樂、科普類,分別占54.4%、51.8%、41%、34.4%和31.3%,反映師生對專業知識和個人愛好的關注度較高。師生選擇課外閱讀的類型主要有電子圖書和紙質圖書,分別占32.8%和31.3%,而對多媒體形式知識和數據庫資源的獲取程度不高,分別為16.9%和11.8%,分析這與調查對象以本科生居多有關。現在的學生上課形式主要以教師現場授課為主,課后作業大多圍繞教材完成,因此,學生較少需要使用數據庫及公開課等多媒體資源。
調查發現,讀者獲取課外書信息的途徑依次為網絡推薦、圖書館、同學朋友推薦和從讀過的書延伸,分別占66%、54.8%、48.7%和35.5%,另外,有讀者是通過老師推薦和隨機/無意間看到的書。在各種移動終端、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網絡已逐漸成為學生獲取課外書信息的主要來源[3]。影響讀者閱讀量的因素主要為不知道該讀哪些課外書和學習任務重,分別占51.3%和35.4%,有讀者認為是玩游戲占用他們大量的時間。關于閱讀推廣工作,69.4%的讀者認為應多開展活動,47.8%的讀者認為應該增加宣傳力度和途徑,31.7%的讀者建議向特定群體推送特定信息。
1.4讀者希望獲取圖書館信息的途徑和內容
通過調查獲知,對于圖書館資源、動態及服務等信息,有82.4%的讀者希望圖書館通過閱讀APP/微信公眾號/微博/支付寶/QQ等大眾軟件宣傳,各有36.3%的讀者希望圖書館通過信息素養課/讀者培訓講座和校內海報宣傳,有34.2%的讀者希望專業課教師課堂講解,有27.5%的讀者希望圖書館通過食堂外面的大屏幕宣傳,有22.8%的讀者希望通過參與課題研究或者科研活動等途徑了解圖書館資源、動態及服務等信息。讀者希望圖書館推薦的信息內容依次為好書/新書75.6%、各類比較好的免費資源(慕課/公開課教育資源、軟件等)56.9%、專業相關新聞/信息41.1%、圖書館的各種資源動態及服務35%、講座信息33.5%、主流或經典視頻28.9%、展覽信息23.4%。
1.5讀者希望圖書館提供的延伸服務
通過調查獲知,讀者希望圖書館提供的延伸服務依次為網上個人書房50%、免費咨詢指導(關于考研、生活、情感、心理等)(已開設)46.9%、獨立研討空間(已開設)35.2%、虛擬現實和3D打印機等高科技裝備體驗空間30.6%、咖啡屋27.6%、讀者薦購(已開設)26%、租借筆記本電腦/電子書/平板等服務25.5%、影音空間24.5%、實體展覽(已開設)20.9%、整合的電子資源(含免費)19.4%、朗讀區域18.9%、網上展廳15.8%、自助影印空間13.8%。讀者對已開設的服務項目仍然勾選,從側面反映出讀者對圖書館的了解程度一般。
2.問題及改進建議
盡管每年都有新生入館教育,但是一些讀者對圖書館的了解程度一般。由此可見,有必要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向師生宣傳圖書館的資源動態、服務和最新資訊,如通過閱讀推廣活動、信息素養課、讀者培訓講座、校內海報、食堂外面的大屏幕、專業教師課堂講解及學生參與課題研究或者科研活動等途徑宣傳圖書館。近期圖書館正在引進的游戲闖關式新生入館教育軟件,希望增進師生對圖書館的了解。
調查發現,一些讀者不知道該讀哪些課外書,對專業知識的需求較高,傾向于電子閱讀。好奇心是學生尋求知識的動力[4]。建議圖書館通過閱讀APP/微信公眾號/微博/支付寶/QQ等大眾軟件向特定讀者推送專業相關的好書/新書、比較好的教育資源、軟件、新聞、講座、展覽等信息,另外,建議增加虛擬現實和3D打印機等高科技裝備體驗空間、整合的電子資源、網上展廳等服務,以期激發讀者的學習興趣,提高圖書館物理空間和電子資源的利用率。
就讀者對多媒體形式知識和數據庫資源的利用度不高及學習任務重的問題,建議任課教師減少基礎知識課堂親自授課的比例,增加網絡優質資源的課堂替代率,這對于提高資源相對薄弱地區的教學水平應該是有利的。網絡課程之所以稱之為優質資源,是因為絕大多數名師對基礎知識的講解都非常透徹。這種拿來主義行為不僅是對教師自身的減負同時也是對學生的負責,有利于促進教育公平。同時,可以使教師抽出更多時間研究教學改革,另外,也可以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個性化輔導,發現學生興趣點并進行有效引導,以點帶面地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如借鑒優秀教育工作者陳耀老師的教學經驗[5],挖掘學生潛能,增長學生靈性[6]和智慧[7]。
對于圖書館的占座行為,建議增加提示標語,加強宣傳和監督并定期清理,對于嚴重占座行為給予一定的懲罰,另外,圖書館也可以提供一些存放書籍的地方。對于禁止帶食物進圖書館,建議在門口等處設立提示標語,加強宣傳和監督,必要時給予一定的懲罰,此外也可以嘗試開設專門飲食區[8]。
3.結語
讀者對圖書館布局、資源、開放時間及工作人員的總體評價為滿意。為了增進讀者對圖書館的了解,建議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向讀者宣傳圖書館的資源動態、服務和最新資訊。為了激發讀者的學習興趣,提高圖書館物理空間和電子資源的利用率,建議圖書館通過網絡向特定讀者推送專業相關的好書/新書、比較好的教育資源、軟件、新聞、講座、展覽等信息,同時,建議增加虛擬現實和3D打印機等高科技裝備體驗空間、整合的電子資源、網上展廳等服務。
參考文獻:
[1]于雪飛.國外高校圖書館物理空間改造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7,39(12):131-136.
[2]劉小鳳.國內圖書館空間再造研究進展[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7(03):18-23,63.
[3]楊亞,趙楚楠.大學生閱讀行為對圖書館建設的影響[J].科技經濟導刊,2016(21):122-123.
[4]傅登順.以“好奇心”為引擎的閱讀教學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18(19):11-14.
[5]俞水.一場直抵內核的科學教育革新[N].中國教育報,2010-04-25(003).
[6]侯長林.大學是涵養靈性的地方[J].銅仁學院學報,2018,20(01):35-36.
[7]侯長林.大學靈性教育的理論探討與實踐策略[J].重慶高教研究,2017,5(06):3-12.
[8]張蕾,羅世華.由“亞馬遜Kindle閱讀模式”淺談未來高校圖書館物理空間再造[J].上海高校圖書情報工作研究,2017,27(02):44-46.
基金支持: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trxyDH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