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利/江蘇省原子醫學研究所
“職業使命感”是近年來職業心理學領域的顯學。使命感一詞早期來源于西方信仰這一文化土壤和語境,外國學者對職業使命感的概念研究有不同側重,對職業使命感的內涵進行了逐步演進。本文采用的即是Dik&Duffy(2009)提出的職業使命感的新古典主義觀點,認為職業使命感是“一種源于自身并超越自我的超然召喚,即以一種能展現或獲得目的感或意義感以及以他人導向的價值觀和目標作為基本動機來源的方式去踐行特定生命角色?!保?]這一觀點包含了職業使命感的三大維度構成:超然的召喚、工作的意義性、親社會性。就目前國內學界而言,學界對在校醫學專業學生或醫療衛生工作人員的職業使命感研究非常缺乏。因此,本文試圖在這一具體職業領域進行探索,對醫療衛生工作者的職業使命感情況進行理論與實踐研究。
在研究之初,職業使命感在西方學者的視域下,就帶有特定的階級屬性或者意識形態功能,如馬克思·韋伯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就把職業視作連接世俗生活追求的紐帶,并認為正因如此,資產階級才得以形成勤勉勞動和忠誠職守的倫理精神,進而形成資本主義精神。當職業使命感這一熱詞從西方學界走進國內,它的意識形態功能也應當得以重視。
目前,國內學界對職業使命感的意識形態功能尚未達到自覺研究。經“中國知網”主題搜索“職業使命感思想政治”相關文獻資源時,幾乎沒有主題密切度較高的文獻。但反觀學界對大學生和教師這兩大群體的集中關注,可以看出這一研究指向的隱性意味:大學生與教師恰恰是社會公眾中接受意識形態教育較為系統、全面、常態化的兩大群體,他們的職業使命感狀況與系統、全面、常態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可能分割開來。因此,本文認為,鑒于醫療衛生行業的公益性、民生性、全民性,對職業使命感這一內在激勵作用的發揮也應該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范疇之中,醫療衛生工作人員才能真正成為深化醫改的實踐者、“健康中國”的建設者。
關于樣本單位,本課題組選取的是一家醫學科研單位,該單位業務種類多樣,涉及科研、臨床、研發等多個方面,可謂是醫療衛生服務大系統的微觀縮影,具有一定典型性。
關于調查對象,本課題組認為,醫務人員是醫療衛生工作者群體中的典型性代表,但醫療衛生工作者的范圍并不限于此,還另外涵蓋了醫學科研人員、醫學技術成果轉化人員、醫務管理和行政管理人員等,他們同樣是深化醫改進程中的主體力量。因此,本次問卷的發放不僅針對該單位下屬的醫院部門,還覆蓋到科研部門、研發部門、行政管理部門等。
關于問卷設計,職業使命感的測量目前有多個版本的量表,本文在掌握資料的基礎上,根據職業使命感的上述定義和維度,采用了針對在職員工的簡化版量表[2]。該量表(見表 1)包含導向力、利他貢獻、主動進取三大因子,共10個條目,均經過了因子負荷度驗證,被認為是一個信效度良好的量表,簡短且對在職員工有較強的適用性。為了增加問卷的針對性,本課題組在量表基礎上增設了多個對調查對象的屬性甄別條目,最終形成了有18個條目的“綜合性醫學研究單位員工的職業使命感情況調查問卷”。
為了提高問卷調查的參與度和意見的真實性,本次問卷借助專業的第三方在線調查平臺,通過電子郵件、手機微信、QQ等渠道進行發放,回收有效問卷260份。
(1)調查基本情況。調查對象中性別占比為女性63.08%,男性36.92%。21-30歲占21.29%,31-40歲占38.85%,41-50歲 占27.69%,51歲 及 以 上 占12.31%。??萍耙韵聦W歷占30.38%,本科占49.62%,碩士研究生占12.69%,博士研究生占7.31%。
(2)調查結果及分析。本次調查量表中的1-4條目為導向力因子,5-7條目為利他貢獻因子,8-10條目為主動進取因子。
表1 在職員工的職業使命感量表
調查結論Ⅰ:樣本人群的職業使命感水平整體較高。其中,導向力維度顯著,中等以上符合程度的占比依次為96.15%、94.62%、93.07%、93.84%。 利他貢獻維度突出,中等以上符合程度的占比依次為99.62%、99.23%、99.23%。主動進取維度同樣凸顯,中等以上符合程度的占比依次為99.23%、99.62%、98.07%。
調查結論Ⅱ:樣本人群的職業使命感水平隨著人群年齡的增長總體呈波浪線型曲線。以中等以上符合程度的占比為指標,21-30歲、31-40歲、41-50歲、51歲以上人員的占比總和數值由高到低排序為第三、第四、第一、第二,呈現出一定的波動性,但在41歲后保持高位水平。
調查結論Ⅲ:樣本人群中不同工作年限的人員在職業使命感表現維度上有差異。以中等以上符合程度的占比來衡量,工作10-20年的人員在導向力維度上的占比總和數值是最小值;工作3-5年的人員在利他貢獻維度上的占比總和數值是最小值;工作5-10年的人員在主動進取維度上的占比總和數值是最小值;工作3年以下的人員在三個維度上的占比總和數值都是最大值。而總體來看,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樣本人群的職業使命感水平呈U型曲線,工作3年以下和20年以上人群處于兩端高峰,而工作5-10年的人群則位于谷底。
在將職業使命感進行西為中用的過程中,應該首先立足于我國國情,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語境下尋找這一概念的適用根基。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字”則是它的靈魂和內核,對國家、社會和公民都提出了明確的價值要求,也為發揮職業使命感的內在激勵作用注入了有中國特色的精神內核。
以樣本單位的實踐為例,該所黨委自覺認知職業使命感激勵作用背后的意識形態功能,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有機融入黨員教育和員工教育之中。一是融入黨建目標責任制管理。分解細化教育實踐的責任,與黨建工作目標一同部署與考核,明確所黨委的主體領導責任和各黨支部、工會、團委負責人的主體具體責任。二是融入黨校和員工學?;顒?。將教育實踐與黨員教育、員工教育等常規教育全面結合、全程貫穿,以有形的工作抓手促進教育實踐著力穩固。三是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依托已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進一步發揮黨、政、工、團的資源優勢,加大人、材、物、制度等方面的資源統籌,讓教育實踐實現覆蓋到邊、深入到底。通過這樣的升級創新,該所著力打造了一所“樹人”課堂,持續提升職工綜合素質,培育出一支在價值內涵上認同、在思想感情上共鳴、在工作生活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有高水平職業使命感的職工隊伍。
為充分調動出全體職工的主體能動性,樣本單位黨委堅持以人為本,調整工作視角,注重從全體職工的需求和關切出發,培育全體職工的主體能力,進而提升職業使命感的激勵作用。一是強化全體職工的主體責任意識。責任感是自我主體意識覺醒的重要引擎,該所黨委全面推進責任制管理,所長、黨委負責人分別與中層干部、黨務干部簽訂每年度綜合目標考核責任書、黨建目標責任書,各科室負責人與部門職工簽訂每年度崗位聘用協議書,通過心理授權促進干部職工實現外在責任的自我內化。同時,開展黨員和職工的理論與法制教育,普及黨和國家的政策法規和相關執業法規,明確主體行為邊界。二是強化全體職工的主體實踐能力。實踐能力是踐行主體責任的充要條件,該所黨委通過覆蓋全體職工的員工學校活動和針對性人才培養工程,以所內集中培訓、短期學習進修、國際學術訪問交流、崗位技能競賽等形式,全方位提升職工的業務能力和職業素養。三是強化全體職工的主體權利意識。義務與權利是主體身份的雙重內涵,該所黨委鼓勵支持廣大干部職工合法合理行使主體權利,進一步實行陽光化的管理,通過職代會、職工大會、各級干部會、所務公示欄、內部通報等多種形式,及時就所內重大事項聽取職工意見,公開辦事結果。落實領導接待日制度、公布領導電子郵箱,接待、解決職工反映的問題。
醫療衛生單位應當將醫療衛生事業的健康發展引導為醫療衛生工作者職業使命感的效用指向。樣本單位黨委在這一過程中,非常注重以身邊典型啟發職工的職業使命感,尤其是在“令我感動的凡人小事”評選、道德講堂、優秀共產黨員表彰等活動中,通過廣泛發動,推選出職工身邊的優秀職工代表,圍繞職業使命,深挖他們獻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平常卻不平凡的故事,進行宣傳與展示,讓每位職工為他人和自己的工作點贊,提升全體職工的職業成就感。同時,樣本單位黨委班子以長遠眼光提早謀劃,緊抓發展機遇,積極為單位發展夯實前期基礎,以征地擴建為發展契機,力爭在“十三五”“十四五”期間將單位打造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綜合性核醫學研究基地,以美好的藍圖和奮進的目標激發全體職工投身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持續熱情。
正如前文調查結論所揭示的那樣,醫療衛生工作者的職業使命感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有著明顯波動變化的。因此,醫療衛生單位要重視對醫療衛生工作者的工作重塑,幫助他們及時找回職業和生命的意義感,保持較高的職業使命感水平。樣本單位黨委近年來著力消解所內職工的職業不安全感,先后實施了編外合同制員工“同心工程”、江原“健康之家”、“家味食堂”等民生項目,并結合每年的“為職工辦實事”工作,輔以工團組織的運動健身、閱讀分享、“教你學做菜”、主題座談等豐富活動,為職工疏解工作壓力,減輕后顧之憂,重塑工作意義,增添使命正能量,讓廣大職工更顯著地感受到職業和生活帶來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