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茜
(中鐵華鐵工程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38)
鐵路運輸設備制造業指用于運送旅客、裝運貨物等的各種鐵路車輛制造業、鐵路車輛用零配件制造業及修理業。我國關于該行業的研究,數量非常稀少。其中,王燕研究并提出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鐵路運輸設備制造業的應對之策[1],黃振認為中國鐵路運輸設備制造業,將分享鐵路大發展的紅利,從而將得到快速發展[2],而杜曉旭等則研究分析了中國鐵路運輸設備制造業國際競爭力[3]。然而,學界目前沒有對該產業與城市關系的研究。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各地相繼提出了工業或第二產業“退城進郊”的戰略。2001年河北秦皇島[4]、遼寧鐵嶺縣[5]分別開始實施了企業“退城進郊”計劃和工業企業“退城進郊、活地興企”戰略。2005年以來河北邯鋼要“退城進郊”[6],黑龍江齊齊哈爾工業企業要啟動“退城進郊”[7],哈爾濱麻紡廠也“退城進郊”[8],廣西柳州通過實施“退城進郊”[9]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江西為民機械也實施了“退城進郊”[10]。2010年河南航天車輛廠通過“退城進郊”和“土地置換”政策[11],建設新廠區,進行整體改造,優化升級項目。湖南冷水江市開始助推企業“退城進郊”[12],改善城市環境質量。而福建加快企業“退城進郊”[13],實現共贏發展。綜上可見,加快工業或第二產業“退城進郊”,是城市騰籠換鳥,實現更新升級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企業獲得新的發展空間,實現優化提升的重要途徑。而鐵路運輸設備制造業因為占用大量城市空間,也在“退城進郊”之列。本文以河北省會的某鐵路車輛企業“退城進郊”為案例進行研究。
本研究的鐵路車輛企業原坐落于河北省省會石家莊市市區中心區,始建于1905年,是石家莊城市建設發展和裝備制造工業的奠基企業。該企業于2008年1月1日重組改制,現有員工4 000余人。歷經百年滄桑,已發展成為集鐵路貨車制造與修理、鐵路特種車輛制造、軌道交通制冷裝備研發制造、機車車輛中小配件生產制造于一體的現代大型企業。公司建有行業領先的基礎工藝線,擁有主要設備1 800余臺,固定資產3.2億元,年銷售收入12億元。該車輛企業由南廠區和北廠區等組成,廠區總占地面積約32萬m2,建筑物總面積約14萬m2。其中,南廠區占地22.9萬m2,建筑面積12.8萬m2;北廠區占地面積7.5萬m2,建筑面積1.2萬m2;車站與北廠區的東西鐵路聯系線占地0.5萬m2,南北廠區間的鐵路聯系線占地1萬m2[14]。
鐵路是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和國民經濟的大動脈,鐵路的發展關系到國民經濟發展大局和人民群眾利益。沒有鐵路運力的可靠保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就難以實現,沒有鐵路的現代化,國家的現代化就會受到制約。國資委在《關于公布中央企業主業(第二批)的通知》(國資發規劃[2005]80號文)中,確認了鐵路運輸設備制造產業屬于涉及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家產業技術政策》(國經貿技術[2002]444號文)和原鐵道部《鐵路主要技術政策》(鐵科技[2004]78號文),都提出了要重點支持和發展鐵路運輸設備制造產業。此外,國務院《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國發[2005]40號文),也提出了要“加快發展鐵路、城軌交通、客運專線和運煤通道”以及“優化產業組織結構,調整區域產業布局”的政策。
2004年頒布的《鐵路主要技術政策》,明確了鐵路技術發展的總目標是實現鐵路現代化。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建立客運高速、貨運重載、行車高密度協調發展,高新技術與適用技術并舉,不同等級技術裝備并存的具有中國鐵路特點的技術體系;建設大能力、高質量、高效率、安全可靠、環保型和全面信息化的現代化鐵路。技術發展方向是旅客運輸高速化、快速化,貨物運輸重載化、快捷化,運營管理信息化,安全裝備系統化,工程建設現代化,經營管理科學化。就鐵路運輸裝備而言,提出以滿足運輸市場需求,提高經濟與社會效益為目標,根據不同線路的條件及其承擔的客貨運輸任務,充分利用運輸資源,實現列車速度、密度、重量的合理組合。
由此可見,鐵路貨車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這一產業進行結構優化和產業布局調整,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又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該鐵路車輛企業一直致力于鐵路貨車技術的不斷發展,此次“城郊搬遷”是該公司跨越升級的重要契機。因此,結合外遷對該石家莊公司進行必要的技術改造,全面提升貨車新造及修理能力是必要的,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和產業戰略調整的需要。鐵路車輛企業“退城進郊”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是產業戰略調整的需要。
近年來,國民經濟結構和城市建設發展規劃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全國范圍內各地政府鼓勵企業有計劃地退城進郊,把與城市規劃不相適應的工廠、倉庫、施工基地等遷出主城區,置換出原有用地,用于發展金融、商貿、服務產業。既為城市建設置換了大量的土地資源,又為企業提供了大量的發展空間和資金,同時可以帶動入駐地的城市化、工業化的進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綜合效果。利用政策,對相關企業實施退城進郊整體搬遷是各級政府大力鼓勵的基本政策。
石家莊市城市發展規劃要求位于城市中心區域的工業企業實施“退城進郊”。石家莊市確定了“工業立市、工業強市”的發展目標,力爭以五大基地(裝備制造基地、循環化工基地、生物醫藥基地、紡織基地和信息產業基地)的發展帶動和促進全市工業經濟的發展。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經濟強市,自2004年來石家莊市政府為加快主城區的發展,鼓勵企業“退城進郊”,陸續出臺了《關于加快主城區工業企業搬遷改造和產業升級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五大基地建設的意見》以及關于扶持石家莊市50強企業的系列優惠政策,著力培育一批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大公司、大集團、大企業。
2007年,石家莊市政府啟動了鐵路樞紐改造工程,實施“客進貨出、穿城入地”方案,對鐵路沿線土地收儲改造,這項工程的實施將直接影響到該鐵路車輛企業賴以生存的鐵路專用線的存在。該企業現所在地與京廣線緊鄰,整體搬遷項目實際上是鐵路樞紐改造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2008年初,石家莊市委、市政府做出做好“三篇大文章”、實現“三年大變樣”的戰略部署,提出加強城市產業和空間布局調整工作,切實加快主城區工業企業搬遷改造和產業升級步伐,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由于該鐵路車輛企業地處石家莊市一環以內的城區中心地帶,必須實施搬遷才能維持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石家莊市政府將該鐵路車輛企業整體搬遷列入重要議程,為加快實施進度,成立了專門工作機構,同時將從辦事效率、優惠政策上對該鐵路車輛企業整體搬遷給予最大支持。
“退城進郊”后,新的貨車修造基地建成,將以鐵路貨車車輛造、修及鐵路配件等產品促進和帶動基地相關產業快速發展,逐年增長的銷售規模將為帶動下游產業鏈的發展起到領頭羊作用。該企業將完善石家莊市的鐵路運輸設備制造產業鏈,為石家莊裝備制造行業產業結構優化和產品制造水平的發展做出貢獻。鐵路車輛企業“退城進郊”,是其所在城市建設發展規劃的要求。
該企業與石家莊市政府多次協商,提出以整體搬遷為契機,深化貨車產業結構調整,構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華北地區貨車造、修基地的戰略合作設想,并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通過對該鐵路車輛企業貨車系統的技術改造,合理調整現有的產品結構,實現整車生產集約化、重要配件專業化、一般配件市場化、生活服務社會化,將會大大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鐵路快速、重載的實施、促進國民經濟及本企業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意義,符合行業規劃和產業技術政策。
該鐵路車輛企業“退城進郊”是空間資源優化、調整,企業以此為契機升級、跨越,推進石家莊裝備制造基地建設和促進華北地區貨車基地建設的重要舉措。
盡管經過多年發展和多次的技術改造,公司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與市場的要求和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相比仍存在諸多不足。如地理位置和環境條件制約無法進行徹底、全面的生產結構調整,導致總的工藝流程不合理、物流不順暢;由于技術改造資金短缺和歷史原因,部分工裝設備老化落后;許多新項目實施和新產品的開發都受到了作業場地和空間的限制。
該鐵路車輛企業現廠址分南、北廠,工序間的運輸距離長,作業面積非常緊張,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形成了嚴重制約,整體搬遷是解決問題的重大舉措。借搬遷之機對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工藝流程,以高技術含量、規模化的市場產品為目標,采用先進、適用的技術,使企業整體技術水平上一個新臺階。
長期以來,該鐵路車輛企業以廠修鐵路貨車為主,產品結構單一,產品附加值較低,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也較低。近幾年來,該企業在新造車和鐵路配件加工領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并獲得了國鐵新造車的生產資質。走過了特種車、企業自用車、專用車到國鐵通用貨車的新造歷程,取得了較大的成果,形成了廠修車和新造車“雙線并行,兩輪驅動”的經營格局。然而,由于場地、資金等因素的制約,新造車在現有廠區不能形成規模生產,在經濟效益上制約了企業進一步發展。
另外,鐵路車輛企業新型鐵路配件的制造,經過多年努力,已形成支柱產業,但現有廠區的場地、生產用電、工業燃氣等受到了嚴重制約,已無可發展空間,嚴重影響了公司鐵路配件產業的發展。
該鐵路車輛企業“退城進郊”將系統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破除發展瓶頸,獲得更大發展空間。隨著新造車業務進一步的做強做大和公司整體搬遷項目的實施,將逐步擴大新造車整車及鐵路配件國內和國際市場的份額。
鐵路車輛企業“退城進郊”將減少對城市的環境污染,而且隨著企業搬遷將提升環境標準,提高生態環境門檻。該鐵路車輛企業產品生產過程中主要污染物為焊接煙塵、粉塵、噴漆漆霧等,在搬遷后將繼續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有利于清潔生產和保護環境。生產中采用高效節能型設備、儀器以及節能管理等措施,有利于減少能源消耗。在項目全過程嚴格執行“三同時”原則,均可以達到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要求,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該鐵路車輛企業“退城進郊”將符合保護環境、清潔生產、可持續發展方面的要求。
該鐵路車輛企業為適應鐵路貨車提速、重載的發展要求,實施“退城進郊”,同時結合本次整體搬遷,進行必要的技術改造。鐵路車輛企業“退城進郊”是為適應中國鐵路快速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為實現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建立良好的平臺,同時是適應城市發展建設的需要,而且強化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為進一步拓寬國際市場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綜上來看,鐵路車輛企業“退城進郊”有利于長遠可持續發展,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和產業戰略調整的需要,也有利于該類企業的競爭力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燕.立足優勢加快發展—中國加入WTO后鐵路運輸設備制造業的應對之策[J].中國機電工業,2002,(2):54-55.
[2]黃振.鐵路運輸設備制造業:分享鐵路大發展紅利[N].上海證券報,2007-09-13.
[3]杜曉旭,李釹鈴.中國鐵路運輸設備制造業國際競爭力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6,(23):27-29.
[4]吳永哲.秦皇島實施企業退城進郊計劃[N].河北日報,2001-09-05.
[5]蘇文平,許冬梅,劉立綱.鐵嶺縣工業企業“退城進郊”[N].遼寧日報,2001-04-11.
[6]馮濤,閻逢嘉.邯鋼要“退城進郊”[N].中國環境報,2005-01-25.
[7]王丙西,譚迎春.齊齊哈爾工業企業退城進郊[N].黑龍江日報,2005-07-10.
[8]倪偉齡.哈麻紡廠退城進郊整體搬遷[N].經濟日報,2006-05-11.
[9]蘭天.退城進郊促進縣域發展[N].柳州日報,2008-12-06.
[10]陸洲.江西為民機械退城進郊[N].中國證券報,2009-04-27.
[11]劉歆華.退城進郊舊貌換新顏[N].中國航天報,2010-01-14.
[12]李林森.企業退城進郊政府收獲綠色GDP[N].中國財經報,2012-08-11.
[13]黃俊.加快“退城進郊”實現共贏發展[N].閩西日報,2013-06-26.
[14]該鐵路車輛企業整體搬遷暨產業園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R].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