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是融合了分布式數據庫技術、P2P組網、非對稱加密等多種技術的一種融合性解決方案。它具有諸多特性,如匿名安全、高度共識、不可篡改以及去中心化等,在很大程度上顛覆了社會各界對以往金融格局的理解和認識。我國政府已經確定要加強該領域的前沿布局以及基礎研發,從戰略高度肯定了該技術的社會價值以及發展前景。
最近兩年來,區塊鏈技術獲得了快速發展,鑒于區塊鏈技術的諸多顯著特性,在與本身就具有高度虛擬化、數字化的金融業結合過程中,各國都對其進行了嚴格的控制和管制。中國針對保險、證券、銀行等諸多金融業態,制定了相當多的法律法規,由“一行三會”等國家層面的監管主體,滬深兩地證券交易所組成了行業層面的監管主體,組成了嚴密的監管體系。但是引入區塊鏈技術后,肯定會影響如今的金融監管態勢。區塊鏈自身的諸多特點,決定了它會在較大程度上脫離以往的監管體系,極大地影響政府部門監管貨幣有序運行的工作。但是,整體來看國內如今尚未制定區塊鏈方面的法律法規,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但是,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滲透速度日益加速,缺乏法律法規導致的矛盾日益顯著。可以預見的是,雖然國內區塊鏈發展日益加速,但是在短時期內,缺乏監管依據、立法比較滯后的情況,將會是常態化的現象,這也是國內金融業務必要謹慎面對的重大挑戰。這些都需要金融業從業企業以及監管部門,開展過前瞻性的鉆研、分析和探索,為國家完善該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輔以充足科學的依據。
就其實質而言,區塊鏈是與TCP/IP相類似的一種基礎性協議,是規范信息在網絡中的傳遞以及管理狀況的相關規則與基本格式,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諸多應用標準,是新建大樓的一張“設計圖”,會影響到大樓建設的成敗。如今世界范圍內已經掀起了區塊鏈標準的戰斗,各方都意識到了“得標準者得天下”。瑞士銀行、摩根大通、花旗銀行等打造了R3區塊鏈聯盟,在制定區塊鏈標準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而且試圖在推動制定適宜于國際金融業采取的統一化區塊鏈技術標準,增強自身在世界金融業中的地位。但是國內金融業尚未真正地開始研究以及嘗試制定區塊鏈標準的事宜,和世界相關領域的發展有不小差距,應該高度重視這個問題。
區塊鏈技術會對科技金融業帶來顛覆性的重大影響,世界各國都在密切關注和積極研究這項技術,而且將其當成了Fin-tech(金融科技)領域的一種核心技術,資本市場也是紛紛追捧。區塊鏈的技術源頭在于美國。英國等國家,雖然國內很多個人以及機構參與了該領域的相關研究,然而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科研實力以及總體水平依舊差距較大。對國內金融行業來說,全面發展以及運用區塊鏈技術,業已成為了一項重要任務,然而如何及時突破該領域的技術瓶頸,依舊是非常棘手的問題。如今國內金融科技領域中真正實施的區塊鏈金融項目非常少,普遍缺乏開發以及運用區塊鏈技術的經驗,應該補足該領域的“技術制約”短板,為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持。
毫無疑問,“安全”問題是金融行業的命根子,對國家、金融企業、金融機構以及個人都是這樣。金融業以及區塊鏈逐步融合,會導致金融行業在多個領域面臨重大的安全挑戰,以下是具體表現。首先,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區塊鏈技術的運作機制具有去中心化的特點,勢必會削弱中央政府管控金融領域的力度,可能會影響一國的金融安全。其次,用戶操作的匿名化,在出現密碼丟失等意外情況時,無法有效地保護用戶的合法權益。再次,客戶端風險,填充墻下存在于用戶的手機或者電腦里,可能會招致黑客或病毒的攻擊,可能會出現系統誤操作等,造成了丟失問題。必須高度關注區塊鏈運用于科技金融中的狀況,但絕不可因噎廢食,要采取有效措施,強化安保能力,預防可能出現的風險。
毫無疑問,“人才”是發展區塊鏈技術的最大瓶頸,特別是金融業區塊鏈的運用以及發展,勢必會長期缺乏相關人才,依靠社會招聘或者引進高校畢業生來解決這個問題,存在著較大難度。以下是可行性較強的多個建議:首先,應該采取聯合培養等多種方法,安排本單位潛力較大的相關人才,到國內外的相關科研機構以及高校進修學習,讓這些高水平的業務人才可以及時掌握和“嫁接”先進的區塊鏈技術;其次,設立特定的區塊鏈人才培養項目,引進高素質的專家團隊以及專業師資,聯合打造專業的區塊鏈人才;再次,開展“金融區塊鏈應用創新大賽”等多種活動,找到具備了較強實力以及較好基礎的團隊或者個人;最后,聯合有關科研機構以及高校,組建科技攻關項目,通過這些科技攻關項目,發現、培養區塊鏈領域的專門人才。可以肯定的是,如何突破區塊鏈的人才瓶頸,是非常曲折、復雜的過程,應該持續推進、多管齊下,循序漸進地獲得取得理想的預期效果。
區塊鏈是典型的新生事物,亟需解決相當多的技術問題以及理論問題,特別是運用在金融行業應用中,要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創新以及合作。所以,要求和行業內部的合作以及交流,推動政產學研的密切合作。就行業合作而言,應該充分借鑒R3區塊鏈聯盟推動行業合作的相關措施和策略,自R3聯盟組建以來,所獲成果豐碩,變成了世界金融區塊鏈應用領域的“風向標”。國內銀行業間出現了較多的合作結盟,如中信銀行與10多家股份制銀行積極聯合起來,打造了“銀行網絡金融聯盟”,然而專門面向區塊鏈應用的此類合作聯盟卻非常稀少,亟需提升合作深度以及廣度。此外要大力推動政產學研的密切合作。要意識到,金融區塊鏈應用是系統性的復雜工程,科研機構、高校、技術服務商、金融機構以及政府部門等,都是非常關鍵的參與主體,只有各個方面密切合作,方可形成較強的合力,破解所遇到的諸多困難和問題,以贏得更大更多的發展機遇。
“標準”為金融業區塊鏈領域的運用以及發展提供了通行證,為金融行業走向有序規范提供了必要的保證。如今各個國家緊緊圍繞如何制定和運用區塊鏈標準,進行了相當多的討價還價,Chain公司是區塊鏈技術的主要供應商,和三菱日聯金融集團(MUFG) 、第一資訊(First Data)、富達(Fidelity)以及花旗集團(Citigroup)等世界著名的金融機構進行了合作,而且頒布了Chain開放標準1。部分先進的金融企業參與到了它的開發當中,在諸多區塊鏈項目中紛紛采取了這個標準,在可伸縮性的相關數據模型、智能合約運行、私鏈數據加密、金融區塊鏈領域的相關共識模型等領域,進展較大。如今我國逐步開始重視金融區塊鏈應用標準的相關制定和起草,國家互聯網金融協會等多個部門在準備相關工作,然而區塊鏈標準的實施與制定,是艱巨而復雜的重大任務,應該循序漸進地推動,經由通力合作,勢必會制定出可行性較強的區塊鏈標準和規范。
區塊鏈技術為世界范圍內的金融業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挑戰與機遇,對國內金融業來說,應該積極行動起來,擁抱新技術革命帶來的滾滾浪潮,爭取成為這項技術的受益者以及顛覆者。各種金融企業以及政府金融監管機構應該審時度勢,主動積極,有所作為,充分抓住區塊鏈技術帶來的諸多發展機遇,將推動區塊鏈在國內金融業中的運用與發展,當作國內金融業升級轉型的一把利器,切實增強金融行業的市場適應力、國際競爭力以及服務發展力。國內金融業應該持續地提升技術應用水平,優化服務提供,改進和完善商業模式等,爭取在該領域不斷實現新突破。
自從區塊鏈技術問世以來,短短幾年內發展迅猛,出現了以“以太坊(Ethere·um)”等為主要代表的世界性區塊鏈服務平臺。如今,世界金融大亨對金融行業中運用區塊鏈的項目開發密切關注,持續推進有關項目業務的研發。我國在研發金融區塊鏈技術方面,才剛剛起步,整體來看該領域缺乏良好的研發基礎,應該做出更大努力,盡量在短時間開始研發相關項目。建議由中國人民銀行等國家部委牽頭,主要加大研發數字貨幣、跨境支付、證券發行、銀行跨行結算以及數字票據等方面的力度,構筑多個通用型的區塊鏈應用服務平臺,為金融企業利用區塊鏈技術辦理各種業務,提供必要的應用支持。就安全防范而言,應該聯系區塊鏈技術以及金融系統的相關特點,找出可行性較強的解決方案。在此過程中,應該深化金融區塊鏈領域的有關法律法規,持續地進行探索和研究,健全保障體系,為有序發展區塊鏈金融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撐。
綜上所述,科技金融發展日益加速,亟需更多的產品、服務和組織創新。區塊鏈技術能夠促進科技金融的穩步發展。然而因為它還沒有發展成熟,未來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科技金融領域要不斷完善區塊鏈技術的相關運用模式和措施,產業界以及學術界應該深入地研究區塊鏈技術的相關理論和運用技術,充分發揮它的優勢,堅信它有著光明的發展前途,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采取得力措施,穩步推進,科技金融和區塊鏈技術的結合將會日益密切,會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機遇和更龐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