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軍人運動會是一個綜合性的世界最高級別軍人運動會,被稱為“軍人的奧運會”,自1995年開始每四年舉辦一次。世界軍人運動會由國際軍事體育理事會舉辦,除常規賽項外,還設有其它運動會沒有的軍事五項、空軍五項、海軍五項、跳傘和越野等項目。
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將于2019年10月18日在武漢舉行,共舉行10天,設田徑、游泳等27個大項、329個小項。屆時,將有來自100多個國家的近萬名現役軍人同臺競技。這是中國首次承辦綜合性國際軍事賽事,也是繼北京奧運會后,我國舉辦的規模最大的國際體育賽事,許多國家領導人將蒞臨武漢。
在武漢舉辦的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也將創下多項紀錄:第一次在一個城市舉辦所有比賽項目;第一次集中新建運動員村;競賽項目設置歷屆中最多。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武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這次第七屆軍運會,這次軍運會是中央賦予武漢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中央軍委作出的重要決策,是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對武漢的信任和重托,是提升武漢國際影響力的重大歷史機遇,它具有非凡的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武漢社會經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武漢的體育賽事更是如虎添翼,日新月異。第七屆軍運會,是武漢迄今為止舉辦的規模最大、級別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國際盛事,這是振興武漢的里程碑。它必將加速“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建設,助力武漢驚艷亮相世界舞臺。彼時的武漢,將呈現一個加速建設的世界級亮點城市,高水平建成長江主軸和東湖生態綠心,展示世界級濱水生態綠城的獨特魅力,讓國內外政界人士、軍體健兒和嘉賓朋友充分領略最現代、最生態、最靚麗的大武漢,也必將促進武漢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決定了武漢從“國之地理中央”上升為“國之戰略中央”的地位。近幾年來,武漢在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背景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武漢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武漢調查隊公布2016年武漢國民經濟數據:全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912.61億元,比上年增長7.8%,GDP總量在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位居第四,是中部唯一一個突破萬億元的城市。另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GDP總量為82.71萬億元,而北上廣深四個城市的GDP總量相加達到10.16萬億元,也就是說北上廣深四個城市的GDP總量占全國GDP總量的1/8左右。天津、成都、武漢、蘇州已成為“新一線”城市,其中武漢2017年GDP總量達1.34萬億,居全國第九位,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0%,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分別高于全國、全省1.1和0.2個百分點,增速在全省17個市州中排第4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8.20億元,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5861.35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7140.79億元,增長9.2%。產業結構繼續優化,三次產業占比為3.0:43.7:53.3,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提升0.5個百分點,對武漢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9.0%,拉動GDP增長4.7個百分點,武漢經濟實現了高效快速發展。
武漢體育賽事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國際化水平越來越高,極大地促進了武漢體育產業的發展。我們知道,體育產業在中國當前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和對外開放的動力;是全面實施全民健身計劃,有效增強人民群眾身體素質的重要保證。而體育賽事又是體育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體育產業發展的基石,是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發展,我國的體育事業雖然在社會化、市場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以武漢馬拉松為例,據漢馬組委會提供的數據,2017武漢馬拉松賽事期間外地參賽選手停留武漢平均時間為2.5天,人均消費支出約2541.87元。而外地來漢觀摩的觀眾停留武漢平均時間為3.6天,其間人均消費支出約3554.01元。參賽選手加上陪同人員一起統計,2017年武漢馬拉松賽事的直接經濟效益為1.3億元,間接經濟效益為1.8億元,賽事產生的綜合經濟效益超過3億元。給武漢酒店、旅游景區、商業等方面帶來的商機更不可估量。
2018年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工作會議9月20日在南寧召開,湖北省也出臺并實施了《湖北省體育產業基地管理辦法(試行)》,推進體育產業集群的發展,推進武漢體育高新技術及休閑產業園、大梁子湖運動休閑度假基地、神龍架戶外運動休閑基地、武當山休閑運動基地、李寧體育工業園、雙峰山戶外運動基地等產業基地建設。湖北省積極籌建體育用品聯合會和湖北省體育器材裝備中心,為體育服務,為企業服務,為消費者服務,使其成為體育行政部門聯系體育市場的助手、紐帶和橋梁。把體育用品、競技體育、娛樂體育、健身體育、休閑體育整合起來,健全市場化運作機制,推進體育產業規模化發展。體育產業已成為一個蘊藏著巨大商機的新興產業,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
武漢體育賽事不僅帶動了武漢旅游經濟的發展,提升了武漢的國際影響力,而且還促進了武漢體育產業快速發展。近兩年來,我國體育產業呈現出“三熱”特征:投資熱、賽事熱和全民健身熱,武漢市政府已經把體育產業作為新一輪的經濟增長點。湖北省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的主要指標,比如體育產業總值、增加值比例、體育服務業比重等,均以數量為標準,突出了體育產業統計的重要性。武漢在此計劃中已定位為湖北省體育產業的核心開發區,以盡快建立具有武漢特色的現代體育產業體系。目前,武漢體育產業正借助漢馬、武漢網球公開賽、世界體育舞蹈錦標賽等國際高水平體育賽事,進行體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改變武漢體育產業結構“兩極分化”的狀態,即以政府為主導的體育賽事產業和體育用品制造銷售業占比較大,而其他體育細分產業規模偏小且發展緩慢。
近年來,武漢的體育消費、體育用品、體育企業、體育彩票業不斷發展,產品結構逐步優化、經濟效益逐年提升,體育產業發展勢頭良好,隨著武漢體育產業不斷深化,體育文化和消費需求逐步成為武漢體育賽事的真正推動力,而武漢軍運會必將是武漢體育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引擎。
世界軍人運動會是一個綜合性的世界最高級別軍人運動會,既然是運動會,就必然具備體育賽事的條件與特點,其積極影響主要包括:
1、刺激武漢經濟發展
體育賽事本質性經濟特征可從產業、產品、成本結構、生產要素構成、交易等方面進行分析。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積極作用主要包括經濟活動的增加、就業崗位增多、勞動力需求加大和公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刺激經濟發展。2008年我國舉辦的北京奧運會,獲得了13億美元的收益。2000年悉尼奧運會創造了10萬人的就業機會。可以看出,舉辦大型體育賽事的直接和間接經濟利益是極其誘人的。
體育賽事的舉辦往往需要大規模基礎設施的改造和興建。武漢軍運會不僅要有高規格的體育比賽場館,同時還要有高度發達的交通、通信等配套設施。武漢市政府將利用軍運會的契機,興建一個運動員村,興建和改建31個基建項目,優化道路交通、生態綠化、市容市貌環境,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這種巨大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資所產生的幾何效應、輻射效應和示范效應,將拉動武漢的經濟快速增長。
2.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吸引投資和旅游
軍運會將通過大量媒體報道、直接觀看賽事的旅游者的口碑效應、城市的直接廣告、不同的賽事,以及武漢市政府結合不同的體育賽事進行一系列城市推介、城市形象傳播,擴大城市的影響力,提升城市的形象,吸引投資和旅游。
3.提升國際地位及形象,增強民族凝聚力
武漢舉辦軍運會是國家形象工程,它不僅可以提高國家的知名度和認可度,而且可以提升武漢的國際地位和形象。舉辦軍運會,是一項涉及全國人民和武漢市人民切身利益的活動,需要傾注整個社會群體的共同努力,這必將提高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時,也會推動全民健身活動的廣泛開展,增強人民的健康意識和參與意識,提高整個民族的健康水平。
距2019年武漢軍運會越來越近,武漢正在按照國際軍體標準和奧運會標準積極籌備。一批新建和改造體育場館將融合最先進理念、最前沿科技、最本土文化、最人性化設施,充分體現國際視野、時代潮流和荊楚文化,成為精細精致精到的建筑精品。武漢人民不忘全國人民的重托,發揚“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漢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勵精圖治,奮勇爭先。武漢必將敞開胸懷,擁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