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雪(淄博職業學院 山東淄博 255314)
一方面,當前冷鏈專業人才的供需出現結構性矛盾。隨著物流行業的內部整合及互聯網的發展,對于制冷、保溫、供應鏈一體化發展的要求提高,亟需具備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但是當前我國冷鏈相關教育資源不足,開辦相關專業的院校較少,導致該方面人才缺口較大,因此在企業的具體運作中,工作效率不高,難以對冷鏈物流產業鏈進行精細化管理,而粗放式管理使得冷鏈物流運作中難以通過業務創新來實現節能增效,相關資源無法得到充分利用,大大阻礙了冷鏈物流體系的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技術創新不足。發達國家在物流的冷鏈化提升中,主要是通過整合冷鏈環節的五個方面來進行,具體包括:運用冷鏈友好型的農產品培育和檢測方式,在產品生產地即開始預冷以延長保鮮期,運用自動化冷庫和氣調儲藏技術,運輸工具標準化、多功能化、節能化,冷鏈物流管理系統信息化。這是針對冷鏈物流的全環節控制,但是我國冷鏈物流技術創新不足,在低溫包裝及檢測、制冷技術、全鏈管理等方面缺乏技術支持,因此難以做到物流的進一步冷鏈化,不僅制約了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的精細化發展,而且阻礙了城鄉雙向流通和物流體系的健康發展。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冷鏈物流企業需要大力往補短板、去庫存、去產能、去泡沫和增盈利的方向改革,而對于當前我國冷鏈物流企業而言,其粗放型管理、相對較低的知識密度和盈利水平,降成本和增盈利成為冷鏈物流企業業務結構改革的主要方向。
在降成本方面,由上文分析可知,當前云南地區冷鏈物流成本偏高主要是由于企業規模小、運輸批量小、貨品損壞率高而導致的,因此,當地冷鏈物流行業一方面應當建立企業間協調機制,加大合作,整合企業之間的運輸業務,冷鏈物流企業間進行協調互補,與其他類型企業進行異業合作,從而提升運輸批量,降低單位運輸成本,從而達到節能增效,提高企業盈利水平的目的。在增盈利方面,需要協調冷鏈物流在農村和城市地區收益不均的現象。市場失靈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需要對此進行積極干預,逐漸加大對農村地區冷鏈物流的資金投入,加大相關資金補貼,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村冷鏈物流盈利水平的提升起到促進作用。
對于物流企業而言,應當對企業現有資源進行積極整合,如對于東部的部分地區,農產品產地少,農產品物流園建設相對飽和,在冷庫容量超過實際需求的情況下,可考慮進行適當整合,以降低冷藏倉庫資源的占用。對于區域冷鏈物流企業而言,當前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物流企業可充分利用“互聯網+”實現跨界融合。冷鏈物流行業與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快遞物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具有緊密聯系,因此可運用“互聯網+”搭建互聯網物流平臺,整合行業間資源,使農村地區“最先一公里”和農產品配送地區的“最后一公里”之間實現全產業鏈整合,從而構建全套冷鏈物流供應體系,積極推動冷鏈物流行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行業整體轉型升級。
在企業管理方面,冷鏈物流企業需要將傳統的物流管理觀念進行調整和轉變,將現代管理模式融入農村冷鏈物流管理中。當前,企業的競爭已經不僅是產品、營銷等個別運營環節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所以,冷鏈物流企業需要在發展中逐漸樹立供應鏈管理的思想,對冷鏈物流的整個供應鏈實施全過程管理,積極協調供應鏈間多種要素,對運用效果進行控制,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對于農村地區冷鏈物流企業融資而言,因為這些企業能夠進行貸款抵押的固定資產并不多,其在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取貸款的可能性較小,因此可運用存貨質押或者票據抵押的方式獲得融資,從而豐富融資方式,開拓融資渠道。在人才培育方面,高校應當加快建立冷鏈物流人才培育體系,當地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也應當積極加入人才培育的隊伍中,聯合學校進行冷鏈人才的培育,促進人才培育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快遞下鄉開啟了城鄉雙向流通冷鏈物流體系供給側改革,我國冷鏈物流體系尚存諸多問題,尤其是農村地區,農產品從農村向城市運輸環節受到冷鏈物流的嚴重制約,阻礙了城鄉雙向流通和物流體系的健康發展?;诖耍獙崿F冷鏈物流體系的供給側改革,還需從推進冷鏈物流企業業務結構改革、優化冷鏈物流企業資源配置、促進冷鏈物流企業創新發展及推動區域冷鏈物流與經濟融合發展等方面入手。
參考文獻:
1.李學工,趙帥.冷鏈物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業態創新[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7(13)
2.黃維平.我國城鄉雙向商貿流通體系運行機制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6(18)
3.黃荔.供給側改革下冷鏈物流企業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7(16)
4.楊利軍.基于供應鏈優化的流通企業供給側改革[J].中國流通經濟,2016,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