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鑫 楊皎平、2 教授 通訊作者(、渤海大學管理學院 2、渤海大學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研究院 遼寧錦州 203)
隨著“眾包式創新”模式的盛行,當前諸多互聯網企業開始搭建眾包平臺、組建眾包社區來實現社會大眾參與企業創新,并且取得了巨大成果。然而也有很多眾包社區發展緩慢,任務交易量很少,這是因為成員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不高,相互之間的鏈接強度不夠。因此要促進眾包社區持續發展,以及激發社區的創新生機,平臺企業應該努力營造一種氛圍,增強眾包社區的關系嵌入強度。
許多有關網絡組織創新的研究將關系嵌入作為前因變量、中介變量和調節變量,來分析其對創新績效和知識共享等的影響,并指出關系嵌入對網絡組織的創新績效有重要的作用。既然關系嵌入如此重要,那么哪些因素會促成或阻礙關系嵌入?現有的文獻對此研究甚少。學者們認為社區互動會幫助社區成員更快的適應社區,會使社區成員對社區形成依賴感和歸屬感。那么眾包社區互動能否提高社區關系嵌入?如果社區互動能提高社區關系嵌入,那么眾包社區互動影響社區關系嵌入的機理是什么?本文首先假定眾包社區的互動正向影響社區的關系嵌入,利益感知充當該影響過程的中介變量,然后通過實證分析來驗證這一假定,希望為提高眾包社區關系嵌入提供理論依據。
通過文獻梳理發現,由于研究目的不同,關系嵌入性可分為不同的維度,本文將關系嵌入作為一個單維度的概念進行處理,將其稱之為關系嵌入強度。本文借鑒Bonner和Rindfleisch的研究將關系嵌入定義為眾包社區成員在參與任務時,成員會主動“嵌入”社區網絡之中,進而形成緊密的聯結關系,成員重視相互間的關系質量、共享活動和依賴程度。
本文借鑒趙宏霞等(2015)的觀點將眾包社區互動分為成員間互動、成員與社區平臺互動和成員與發包方互動三個維度。
眾包社區的互動主要是眾包平臺、社區成員和發包方三方間的交流互動。首先,社區成員在與其他成員、眾包平臺和發包方的互動過程中,會逐漸形成一種以社區為中心的群體意識,當群體意識發展到一定程度,社區成員會將眾包平臺、發包方和社區其他成員看作一個整體,并增強與該整體的親密聯系。其次,社區互動有助于保持成員活力,有助于吸引更多網民參與社區,提高社區口碑,促進社群成長。特別是在社區互動過程中社區成員能從中獲得信息,幫助完成任務進而獲得利益,從而進一步增強成員與社區聯結的愿望。最后,社區互動能夠使成員對社區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社區成員的主人翁意識得到增強,使社區成員主動維護社區利益,在此過程中強化了成員之間的聯結強度。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社區互動對眾包社區的關系嵌入強度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H1a:“成員—成員”互動對眾包社區的關系嵌入強度有顯著正向影響;
H1b:“成員—平臺”互動對眾包社區的關系嵌入強度有顯著正向影響;
H1c:“成員—發包方”互動對眾包社區的關系嵌入強度有顯著正向影響。
Finsterwalder等(2011)認為社區互動會提升成員的價值,為成員帶來功能性利益、社會性利益和體驗性利益。在眾包社區中,成員間的互動以及成員與眾包平臺、發包方間的互動,一方面可以使成員獲得解決眾包任務的關鍵信息,降低參與眾包任務的風險和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使成員獲得歸屬感和社會支持,增加成員的舒適感和愉悅性,提高成員的利益感知。
功能性利益是指通過社區互動,成員獲得與眾包任務有關的知識和信息,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創意。眾包社區的成員通常來自于不同的行業和職業,他們能力出眾、見多識廣、擁有多元化的知識。互動使成員間相互共享知識、交換意見、甚至共同解決問題,因此互動有助于成員完成眾包任務,有助于獲得物質利益,而物質利益的感知將會提升社區成員之間的關系聯結強度。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設:
H2:功能性利益在社區互動與關系嵌入強度之間的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H2a:功能性利益在“成員—成員”互動與關系嵌入強度之間的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H2b:功能性利益在“成員—平臺”互動與關系嵌入強度之間的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H2c:功能性利益在“成員—發包方”互動與關系嵌入強度之間的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體驗性利益是指成員通過社區互動獲得精神和興趣的滿足以及獲得愉悅的體驗感覺。眾包社區互動可以為成員帶來智力挑戰和興趣滿足,例如當企業發布亟待解決的復雜任務,并將該任務提交到眾包社區中,對此任務感興趣的成員會自發聚集到一起,相互交流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眾包社區互動水平越高,越能滿足成員的興趣和愉悅感,讓成員感覺到這樣互動的意義,進而加強與社區的關系聯結強度。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H3:體驗性利益在社區互動與關系嵌入強度之間的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H3a:體驗性利益在“成員—成員”互動與關系嵌入強度之間的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H3b:體驗性利益在“成員—平臺”互動與關系嵌入強度之間的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H3c:體驗性利益在“成員—發包方”互動與關系嵌入強度之間的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社會性利益是指社區成員通過互動可以滿足社會支持和歸屬感以及交往機會的需求。成員在社區的交流互動不僅可以獲得信息知識,還可以獲得個人的自尊意識和滿足感。本文認為眾包社區互動水平越高,越能夠滿足成員的社會性利益,相應的就會增加眾包社區成員的關系嵌入。因此提出假設如下:
H4:社會性利益在社區互動與關系嵌入強度之間的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H4a:社會性利益在“成員—成員”互動與關系嵌入強度之間的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H4b:社會性利益在“成員—平臺”互動與關系嵌入強度之間的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H4c:社會性利益在“成員—發包方”互動與關系嵌入強度之間的關系中起中介作用。
關于社區互動的測量中,本文在唐嘉庚(2006)的量表基礎上,結合眾包社區的具體特征進行一定的修改,形成了眾包社區互動的測量問項。關于利益感知,本文借鑒了Zhu(2012)有關功能性利益、體驗性利益和社會性利益的量表,關系嵌入強度參考了魏江等(2010)的度量指標。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預測試,刪除不合理的問題后,最終得到7個潛變量23個問項。經測量相關變量的α系數大于0.7,因此判斷該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
調查對象是活躍在眾包社區的人員,調查方式主要采取網上發放,選擇的眾包社區主要有豬八戒網、一品威客網、任務中國等。主要通過QQ、微信、微博等發布鏈接,讓社區成員進行填寫。本文共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467份,有效問卷395份,有效率為84.6%。
采用Cronbach的一致性系數(α系數)來考察樣本數據的內在一致性,經過分析所有變量的α系數均大于0.7,表明問卷的信度較高。測量題項借鑒國內外成熟的量表,對調查問卷進行反復修改和預測試,問卷內容效度較高。采用因子分析法檢驗結構效度,通過計算得到7個變量的KMO值大于0.7,且各觀測變量的因子載荷均大于0.5,因此問卷具有顯著的結構效度。
令“成員間互動”為MM,“成員與社區平臺互動”為MW,“成員與發包方互動”為ME,“功能性利益”為FI,“體驗性利益”為EI,“社會性利益”為SI,“關系嵌入強度”為CS。采用回歸分析得到表1所示結果。
模型1發現成員—成員互動對功能性利益具有正向影響且具有顯著性;成員—平臺互動前的系數為正但不顯著;成員—發包方互動對功能性利益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因此功能性利益不可能充當“成員—平臺”互動與關系嵌入強度之間關系的中介變量,H2b沒有獲得支持。
模型2發現成員—成員互動對體驗性利益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成員—平臺互動前的系數為正且具有顯著性;成員—發包方互動對體驗性利益具有正向影響但不具有顯著性。因此體驗性利益不可能充當“成員—發包方”互動與關系嵌入強度之間關系的中介變量,H3c沒有獲得支持。
模型3發現成員—成員互動對社會性利益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成員—平臺互動對社會性利益具有正向影響但不具有顯著性;成員—發包方互動前的系數為正但不具有顯著性。說明社會性利益不能充當成員—平臺互動、成員—發包方互動與關系嵌入強度之間關系的中介變量,H4b和H4c沒有得到支持。
模型4發現成員—成員互動對關系嵌入強度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成員—平臺互動對關系嵌入強度具有顯著正向影響;成員—發包方互動前的系數為正且具有顯著性。由此H1a、H1b、H1c均得到支持。
模型5發現功能性利益、體驗性利益和社會性利益前的系數均為正且具有顯著性,同時成員—成員互動的系數為正且具有顯著性,成員—平臺互動和成員—發包方互動的系數為正但不顯著,H2a、H3a和H4a均得到了支持;成員—平臺互動對關系嵌入強度不存在直接作用,體驗性利益在二者之間起到了完全中介的作用,H3b得到支持;同樣成員—發包方互動對關系嵌入強度不存在直接影響,而是通過功能性利益間接影響了關系嵌入強度,H2c得到支持。
眾包社區的成員—成員互動對社區關系嵌入強度既具有直接影響,也具有間接影響。其間接作用中,成員在互動過程中所感知到的功能性利益、體驗性利益和社會性利益均充當了中介變量。
眾包社區的成員—平臺互動通過體驗性利益感知間接影響關系嵌入強度,其對關系嵌入強度的直接作用不明顯。這是因為成員—平臺互動屬于技術互動,眾包平臺的互動性和生動性會為社區成員提供一種沉浸感、臨場感體驗,成員主要通過這種體驗來強化關系嵌入。
眾包社區的成員—發包方互動通過功能性利益感知間接影響關系嵌入強度,其對關系嵌入強度的直接影響不顯著。這是因為成員—發包方互動為交易雙方的互動,在互動過程中,成員主要是為了更加準確的了解發包方的實際需求,獲取詳細的、關鍵的信息,因此成員主要通過這種功能性的利益感知來強化關系嵌入。
社區可以開展各種活動促進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通過線上線下的活動加強成員之間的溝通,促進相互之間的了解,加強社區的凝聚力;通過開展一些話題的討論,為社區成員營造一種溫馨、輕松的氛圍。
提高眾包平臺的互動性和易用性,提升社區成員體驗。眾包平臺通過優化瀏覽系統和頁面布局,使成員在眾包社區的平臺上快速找到眾包任務,看到清晰的眾包任務說明,降低任務交易的風險和成本,提升其體驗性利益感知。
豐富任務承包方和發包方的溝通方式,暢通他們相互之間的溝通渠道。多樣的溝通方式、暢通的溝通渠道有助于社區成員與發包方實現信息的充分交流,降低任務的交易成本,提升成員的功能性利益感知。
參考文獻:
1.Ferrary M.Specialized organizations and ambidextrous clusters in the open innovation paradigm[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11,29(3)
2.Finsterwalder J,Volker G.Kuppelwieser.Co-creation by engaging beyond oneself:the influence of task contribution on perceived customer-to-customer social interaction during a group service encounter[J].Journal of Strategic Marketing,2011,19(7)
3.Bonner J M,C W.Selecting Influential Business to Business Customers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Relational Embeddedness and Knowledge Heterogeneity Considerations[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4,21(3)
4.Rindfleisch A,Moorman C.The Acquisi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in New Product Alliances:A Strength-of-Ties Perspective[J].Journal of Marketing,2013,65(2)
5.趙宏霞,王新海,周寶剛.B2C網絡購物中在線互動及臨場感與消費者信任研究[J].管理.評.論,2015,27(2)
6.Bruhn M,Schnebelen S,Scha fer D.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quality of e-customer-to-customer interactions in B2B brand communitie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4,43(1)
7.Baron S,Patterson A,Harris K,et al.Strangers in the night:speeddating,CCI and service businesses[J].Service Business,2007,1(3)
8.唐嘉庚.互動性對B2C環境下信任及購買行為傾向影響研究[D].復旦大學,2006
9.Zhu R,Dholakia U M,Chen X,et al.Does Online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Foster Risky Financial Behavior?[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12,49(3)
10.魏江,鄭小勇.關系嵌入強度對企業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基于組織學習能力的中介性調節效應分析[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