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柏冬 王成研 韓春霞
摘要 目的:探討整脊療法治療交感神經型頸推病的有效性。方法:收治交感神經型頸推病患者60例,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采用針刺療法治療,治療組采用整脊療法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采用整眷療法治療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療效顯著。
關鍵詞 整脊療法;交感神經型頸稚病;針刺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主要表現為項背疼痛麻木、心悸、氣短、頭痛、頭暈、眼花、耳鳴、多汗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癥狀。本研究收治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患者60例,分別采用整脊療法和針刺法進行治療,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齡39~68歲,平均49歲。
診斷標準:①多見于中老年人。②多數緩慢發病,可有頸部創傷史或勞損史,也可急性發作,病程較長。③X線顯示頸椎曲度改變、鉤椎關節骨質增生。④臨床表現為項背脹痛麻木沉重、頭痛或偏頭痛、心悸、心動過速、肢體發涼皮溫降低及耳鳴、耳聾等一系列交感神經癥狀。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年齡18~70歲。③自愿加入本試驗,并由本人或監護人簽汀“患者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不符合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以及雖然符合診斷標準,但不符合納入標準者。②年齡<18歲或>70歲。③合并有脊柱結核、脊柱骨折。④頸部外傷、頸椎發育異常者。
治療方法:治療組采用整脊療法,具體操作:(1)查找陽性點:患者坐位,上身端正,頭微低,醫者站立于被檢查者背后,左手扶住被檢查者前額,右手拇指指腹觸壓脊柱棘突左側,自上而下緩慢移動查找陽性反應點,換手觸摸另一側。大多數在C5旁有壓痛。(2)理筋:對椎旁出現的陽性反應點,采用拇指按、拿等手法行松解理筋,以放松緊張肌肉,操作過程中應注意掌握合適的力度和時間,避免加重患者的損傷。(3)脊:①用單人定點側旋提推法復位,患者坐位,囑其放松略低頭。術者站其身后用一手掌托住患者下頜部輕輕旋轉,使頭偏向一側,側旋約45°;另一手拇指側頂住樞椎棘突或側偏的橫突,然后雙手配合做側旋提推動作,常可聽到“咯”的一聲,拇指下有椎體移動感。②患者取俯臥位,先放松背部肌肉,然后在T5-7棘突兩側進行整脊操作。術者一手拇指固定棘突一側,余4指呈扇形,緊貼皮膚;另一手掌置于拇指對側,雙手協調緩慢用力下壓至最大限度時,稍加用力,即可復位。③囑患者仰臥,術者一手托其下頜,另一手托枕部,將其頭作上仰側轉,緩慢搖動2~3下,囑患者放松,將頭轉成較大幅度時稍加有限度的“閃動力”,多可聽到關節復位時彈響聲,表示復位成功。復位成功患者頸部往往有一種輕松感,活動功能亦有改善。所有患者整脊手法操作時一定要找好角度,恰當用力,以免造成脊柱損傷。
對照組采用針刺法治療,具體操作:①腧穴定位:取頸夾脊穴(2、3、4、5頸椎棘突下旁開0.5寸)。②針具選用華佗牌0.5~1.0寸不銹鋼毫針。③操作方法:患者坐位,75%酒精常規消毒針刺部位,直刺0.5~1寸,平補平瀉,得氣后留針20min。治療時如出現眩暈、惡心,應立即停止治療,臥床休息10min,緩解后方可活動。兩組患者均每日治療1次,10次為1個療程。
觀測指標:①療效性指標:主癥:項背脹痛麻木沉重、心悸、頭痛。次癥:頭暈、氣短、耳鳴。②癥狀量化分級標準及積分:癥狀按輕、中、重度分級,主癥輕度積2分,中度積4分,重度積6分;次癥輕度積1分,中度積2分,重度積3分。
療效判定標準:①痊愈: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均全部消失,患者能夠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證候積分減少≥95%。②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勞累后頭頸部仍有輕度不適,證候積分減少≥70%。③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有所減輕,未能完全緩解,仍需治療,證候積分減少≥30%。④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無改善,證候積分減少<30%。
結果
治療組痊愈10例,顯效12例,有效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痊愈6例,顯效9例,有效10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3.3%。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整脊療法,是以分筋彈撥、按壓疏理等整復手法作用于脊椎背膂,促進督脈氣血通暢,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頸背部腧穴包含督脈、夾脊穴、膀胱經腧穴,給予該部位適當的刺激能有效調節經氣,維護陽氣,從而起到強壯身體、治療疾病的目的。經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夾脊穴區組織中廣泛分布神經末梢,每穴都有相應椎骨下方發出的脊神經后支,推拿手法能通過脊神經后支影響前支,從而影響交感神經功能。因此,整脊療法具有調節自主神經功能,對治療脊柱周圍組織損傷及其相關疾病具有明顯優勢。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屬痹證范疇,究其因,頸為諸陽之匯,頸部若勞之過度,筋肉受累,再感寒濕,留戀不祛,凝而為痰,阻于頸部,則會導致頸部氣血不暢,產生疼痛不適等癥狀。停于關節,痼結根深,難以逐除;停于肉墻,則變為痰結。阻于清空之脈,則清空失養,故健忘、頭痛;阻于手少陰心經,則胸悶心煩;阻于足陽明胃經,則呃逆陣陣;阻于足厥陰肝經,則血壓升高。在本研究中,我們采用組合的手法對患者進行康復治療,能夠同時在患者的多處經脈穴位中起到治療作用,從而有效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臨床應用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