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春梅

摘要 目的:探討門診采血中心規范化感染管理的應用效果。方法:將70例采血患者采用規范化感染管理方式,對效果進行分析。結果:管理后滿意率達92.8%,管理前滿意率為71.4%,管理后的滿意率高于管理前。結論:門診采血中心采用規范化感染管理措施,其效果明顯,能提升患者滿意率和服務水平。
關鍵詞 門診采血中心;規范化管理;應用效果
門診采血中心是醫院的重要部門,為了分析門診采血中心規范化感染管理的應用效果,選擇門診采血中心70例需要采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規范化感染管理方式,對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選擇門診采血中心70例需要采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3~56歲,平均(35.2±0.8)歲,所有患者均需要進行采血。
方法:本次研究采用規范化管理措施,具體如下:①環境管理:對門診采血中心進行合理的布局,將操作區和等候區等進行分離,對人群進行分流處理。操作區要具備洗手液和空氣凈化設備等,保證患者和護士能實現一對一操作。此外從設備和設施的角度人手,能控制感染現象,保證采血中心清潔。針對空氣凈化設備的要求,在整個處理階段,對等候區進行消毒處理后,配備消毒液進行擦拭。②衛生管理:門診采血中心的衛生管理對整體管理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在實踐過程中醫護人員需要及時洗手,洗手是切斷醫護人員操作感染的關鍵所在,同時也是最基本和簡單可行的預防措施。在預防處理過程中,進行適當的衛生指導和培訓后,能提升護理人員的自身護理意識。此外,操作區要張貼洗手圖,做好衛生宣傳和管理。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參與到相關感染控制中,要求控制專家進行適當的講座,發現其中存在的不合格現象及時處理。更為重要的是,要對護理人員手消毒建立懲罰機制,對于表現優秀的工作人員給予鼓勵,對于表現不好的工作人員給予適當的懲罰。患者在等候采血過程中需要熟悉整個過程和步驟,對工作人員進行監督[1]。③物品控制:臨床科室中多采用一次性無菌醫療用品,用前需要進行認真的檢查,如果存在包裝不符合標準或者存在過期的現象,需要及時處理。整個使用過程中要以無菌操作作為基礎,采用一次性采血針和采血管,做到一人一針一管,如果操作臺出現滲血的現象,擦除后進行消毒。對消毒使用的一次性物品要及時處理,同時物品擺放必須有序,護理人員要負責對標本進行處理,操作區分離放置,保持干燥和清潔[2]。④醫療廢物處理:醫療廢物的規范化管理是重要內容,采血中心通過學習相關醫療設備后,對醫療文件進行了解,制定門診采血中心醫療方案后,對材料進行回收和處理,必要時進行登記。更為重要的是在采血中心要對感染性廢物以及損傷性廢物進行分類處理,專人進行回收和處理,設置專用的垃圾桶,張貼目標標識。⑤血液標本處理:血液標本的處理是關鍵,經過電腦終端系統對信息進行處理后,專門人員需要對標本進行分類管理,各個科室的工作人員需要到采血中心對信息進行處理,保證患者從分診、叫號以及采血、化驗等進行全程追蹤,便于進行查詢。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和計數資料采用t和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在本次研究中對管理前和管理后的滿意率分析,管理前滿意50例,管理后滿意65例,管理后的滿意率達92.8%,高于管理前的7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門診采血中心管理過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針對其特殊性,在具體管理階段要從實際情況人手,做好管理工作。根據實踐可知,感染監控屬于微環境的系統管理模式,在實施過程中要對結構、人和物等進行全方位的思考。此外考慮到程序結構和規范形式可知,通過環境管理后,對門診人流進行積極分流處理,能減少患者停留時間,避免出現交叉感染的現象。在規范化處理中,要按照管理細則和要求實施,保證物體平均菌落達標。通過強化各項管理措施后,能提升工作效率,起到防患未然的優勢。
在采血管理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感染現象,直接影響管理效果,因此在評估過程中需要按照實際要求進行。任何醫院感染的發生都直接或者間接影響到醫務人員的行為,采血處是直接接觸患者的重要場所,根據科室的工作要求和實際情況可知,在實施階段需要按照管理條例進行處理。可以制定對應的管理制度,重點提升護士自身防范意識和感染意識,保證患者避免受到感染[3]。
在后續管理中,要按照檢驗科和實驗室的規范要求執行,以標準化實施準則為前提,靜脈采血采用一次性采血器和采血管實施,無論患者多少均需要進行個性化管理。使用過的采血針需要放人到盒子中,包裝后送到固定科室處理。細化處理和落實是重點,醫護人員要按照操作規范和準則要求進行,操作階段要分輕重緩急,檢驗結果由電腦打印,將結果報告給患者。每個環節都需要進行合理和規范管理。門診部、醫院感染部等需要對各類信息資料進行處理,操作過程中提前進行消毒,只有保證操作的規范性和合理性,才能適應監測和管理要求,避免出現交叉感染現象[4]。
采血室的相關負責人在處理階段需要根據感染管理類型和實施準則等進行,將個案管理納入到考核過程中,對消毒劑進行檢測后,每天對使用的消毒劑進行檢測。更為重要的是要按照本院現有的消毒管理標準和制度實施,在實施過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可能會出現感染管理不到位或者效果差等現象,在實施階段可以進行適當的監控處理,按照控制類型和指標等實施,減少消極因素的影響,滿足應用要求[5]。
綜上所述,規范化感染管理模式在門診采血管理中起到突出的作用,患者滿意率比較高,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汶諭,張曉蕓.門診采血室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及防控措施[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8):196-198.
[2]劉麗莎,陳瀟瀟,林淑蘭,等.規范化感染管理在門診采血中心的應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11):2622-2624.
[3]黃峭,朱春平,盧桂芳,等.條形碼技術在門診采血工作中的應用與流程管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9(1):65-66.
[4]李霞.門診采血室感染管理[J].包頭醫學,2013,37(1):61.
[5]范俊文,吳清梅,于秀鳳.5S管理法在門診采血室管理中的應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1,30(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