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吳穎元 何海飛
摘要 目的:探討以白細胞介素- 1(IL-1),β2防御素(HBD-2)檢測診斷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的準確性。方法:收治因胎膜早破入院患者95例作為觀察組,入院后給予胎膜病理檢查,分為絨毛膜羊膜炎(HCA)組(45例)和非HCA組(50例),選擇同期未出現胎膜早破的正常孕婦98例為對照組,對3組孕婦行IL-1、HBD-2檢測。結果:HCA組IL-1、HBD-2水平高于其他兩組(p<0.05),HBD-2預測HCA特異性為0.78、敏感性為0.68;IL-1特異性為0.76、敏感性為0.79。結論:IL-1、HBD-2用于胎膜早破HCA診斷、預測具有一定臨床價值。
關鍵詞 β2防御素;胎膜早破;IL-1;羊膜腔感染
胎膜早破意指孕婦在預產期前胎膜發生破裂狀況,其不僅可造成孕婦產后感染、宮內感染概率增加,還會引發早產、新生兒死亡等,是一種危及母體、胎兒生命安全的產科并發癥。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我國疾病發生率約為2.7%~17%,且30%胎膜早破者會有早產情況[1]。鑒于胎膜早破能危及母嬰生命安全,如何有效處理這種情況得到臨床醫師關注。臨床認為生殖道逆行感染是造成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學者提出通過對胎膜破裂后羊膜感染檢查,把握抗生素治療時機,改善母嬰預后[2]。本文通過觀察2016年5月-2017年6月胎膜早破者及合并羊膜感染者白細胞介素- 1(IL-1)、β2防御素(HBD-2)檢測結果,分析IL-1、HBD-2用于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者診斷、預測的意義。
資料與方法
2016年5月-2017年6月收治胎膜早破女性患者95例作為觀察組,孕婦臨床出現無控制漏尿、自覺陰道流液,陰道液pH>6.5,經陰道窺器檢查發現子宮頸口流出混有胎脂的羊水,入院后行胎膜病理檢查并根據結果分組,其中絨毛膜羊膜炎(HCA)組45例,孕周35~41周,平均(38.7±1.8)周;年齡22~41歲,平均(29.7±2.9)歲。非HCA組50例,孕周35~40周,平均(38.5±1.6)周;年齡23~40歲,平均(29.5±2.6)歲。同時選擇同期未出現胎膜早破的正常孕婦98例為對照組,孕周36~41周,平均(38.6±1.7)周;年齡22~40歲,平均(29.6±2.8)歲。所有研究對象未合并其他產科并發癥,近期未使用過抗生素,經檢查無明顯宮內感染情況,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病理HCA檢查標準:胃鏡下觀察到患者大量中性粒細胞浸潤絨毛膜、羊膜,且胎盤絨毛膜板不透明、晦暗。
方法:①觀察組:孕婦在分娩結束前取5mL肘靜脈血,離心處理后取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ELISA)以固相夾心法定量對患者IL-1、HBD-2指標水平進行測定,所有步驟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后在孕婦分娩后在其破裂口周邊取大小2cm×2cm胎膜組織,送檢觀察是否存在HCA。②對照組:隨機在相應周數取肘靜脈血,離心處理后取血清,IL-1、HBD-2指標水平檢測方法同觀察組。
觀察指標:觀察3組孕婦IL-1、HBD-2指標水平,分析IL-1、HBD-2與胎膜早破HCA的相關性。
統計學分析:以SPSS19.0系統行數據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χ2和t檢驗,單因素相關性以直線相關分析法進行分析,繪制ROC曲線,以特異性為X軸、敏感性為Y軸,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3組IL-1、HBD-2指標水平比較:HCA組IL-1、HBD-2水平高于其他兩組(P<0.05),非HCA組、對照組組間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胎膜早破是引發胎兒宮內窘迫、臍帶脫垂、早產等的高危因素,是孕婦常見產前并發癥,可致產婦敗血癥、產褥感染、宮內感染、新生兒死亡,因此如何有效減少胎膜早破發生得到臨床醫師關注。近年來隨著疾病研究深入,發現感染是造成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一般在出現明顯感染征象時,感染已經對母嬰預后造成影響。但研究發現孕婦在發病后一段時間內處于無癥狀、體征的亞臨床感染時期,故臨床認為若能在感染早期有效診斷,能使孕婦得到及時處理,可改善母嬰預后[3]。
本次研究提示IL-1、HBD-2用于診斷、預測孕婦HCA準確性良好。分析原因L-1作為炎性細胞因子,能直接參與炎癥發生,其較于其他白細胞介素對炎性反應時間早、特異性高。研究表明當機體感染后,刺激單核、巨噬細胞大量分泌IL-1,并經胎膜、胎盤進入孕婦血液中,造成血液中IL-1水平上升。有研究表明孕婦妊娠晚期水中IL-1β水平每增加1個單位,發生胎膜早破概率增加7.2倍,故通過測定IL-1對預測、診斷HCA有重要意義。而HBD-2主要存在于生殖道中,是機體天然生物屏障組成部分,能對多種病菌起滅殺作用,當患者胎膜早破后,微生物侵入羊膜腔,此時HBD-2參與機體免疫反應,故水平會升高。同時若羊膜腔內微生物入侵未能有效控制,病原產物就會刺激HBD-2表達,進一步使其水平上升,故臨床通過檢測HBD-2能有效預測、診斷孕婦HCA情況。
綜上所述,IL-1、HBD-2用于胎膜早破HCA診斷、預測具有一定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楊麗娜,王凡,于海燕,等.自介素- 1與β2防御素對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預測的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19(3):412-414.
[2]于海燕,楊麗娜,閆莉,等.血清白介素- 1與β2防御素對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羊膜腔感染早期診斷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7,21(10):1777-1728.
[3]郭莉,陳苑紅,梅艷娟,等.IL-18和IL-8在胎膜早破并發羊膜腔感染綜合征中的表達意義[J].當代醫學,2012,18(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