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梅 朱云波 吳蓉 邱建華 楊早香



摘要 目的:探討以全血細胞減少為首發癥狀的巨幼細胞貧血(MA)的實驗檢查特點。方法:收治以全血細胞減少為首發癥狀的巨幼細胞貧血(MA)患者20例為觀察組,同時以全血細胞減少為表現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20例為對照組,比較兩組血細胞參數[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紅細胞平均體積(MCV)、平均血紅蛋白量(MCH)],貧血三項(葉酸、維生素B12、血清鐵蛋白)、骨髓及血片細胞形態的特點。結果:兩組MCHC、MCV、MCH、葉酸、維生素B1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血片中性分葉核過多,紅細胞大小不一,大紅細胞為多;骨髓片中性分葉核分葉過多,有巨桿狀核,幼紅細胞各階段巨幼變,核幼漿老,巨核細胞分葉過多。結論:以全血細胞減少為首發癥狀的MA實驗檢查有特異性,結合這些特點可做到準確診斷。
關鍵詞 全血細胞減少;巨幼細胞貧血;細胞形態
臨床上全血細胞減少,醫生首先會考慮是否患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而全血細胞減少原因很多,現探討以全血細胞減少為首發癥狀的巨幼細胞貧血(MA)的實驗室檢查特點,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以全血細胞減少為首發癥狀的MA患者20例為觀察組,男12例,女8例;年齡31~75歲,中位年齡53歲。同時以全血細胞減少為表現的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20例為對照組,男12例,女8例;年齡46~72歲,中位年齡59歲。
儀器與試劑:邁瑞CA2000i全自動發光儀,希森美康XS-1000i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配套的試劑,經校準品校準后,儀器精密度、準確性好;奧林巴斯顯微鏡;瑞氏染液由懷化市天騎有限公司提供。
方法:①在嚴格無菌的條件下,行骨髓穿刺術,推骨髓片5~7張,待干;同時采取手指末梢血,推血膜片3~5張,待干,骨髓片血片經瑞氏染色,顯微鏡下檢查。②空腹抽靜脈血,未抗凝3~5mL,離心后取血清,6h內上發光儀做貧血三項。EDTA-K2抗凝血2mL做血細胞參數分析。
診斷標準:MA診斷參照文獻[1],全血細胞減少,≥2次HGB<100g/L,WBC<4.0×109/L,PLT<100×109/L。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9.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紅細胞平均體積(MCV)、平均血紅蛋白量(MCH)、葉酸、維生素B1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血片、骨髓片情況不一,見表1~3。
討論
全血細胞減少是指外周血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均低于正常值的下限。它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實體,而是由不同疾病過程所引起,原發或繼發的累及骨髓所導致的一種相同的血液學異常現象,是多種疾病的共有特征[2]。MA系由于多種原因引起維生素B12、葉酸缺乏,最終導致細胞增殖時脫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礙,細胞分裂受阻引起的一類營養性貧血,可見于進食新鮮蔬菜、肉類較少的人群[3]。本組資料顯示的特點可以與全血細胞減少為表現的MDS區別。大血小板、鐵蛋白正常或增高,兩種病會出現無特異性。MDS多為正細胞貧血,大小均一,紅細胞參數多在正常范圍內;葉酸、維生素B12不缺乏,且有染色體7q- 等異常。病程較長,有反反復復的抗貧血治療史,效果不理想。巨幼細胞貧血,有消化道癥狀,一般是年老體弱、挑食、吸收不良或消耗增加的患者多見等。一旦確診,治療效果及預后好。
參考文獻
[1]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2]Metikurke SH,Rashmi K,Bhavika R.Correla-tion of Bone Marrow Aspirate,Biopsies andTouch Imprint Findings in Pancytopenia[J].JHemato1,2013,2:8.
[3]陳灝珠,林果為,王吉耀.實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