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波
摘要 目的:探討肝膽外科手術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有效護理。方法:收治肝膽外科手術患者200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針對性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肝下和膽囊窩積液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通過針對性護理干預能有效促進肝膽外科手術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
關鍵詞 肝膽外科手術;胃腸功能恢復;護理方法
肝膽疾病在臨床是較為常見的一類普外科疾病[1]。為了使患者在肝膽外科手術之后盡快恢復胃腸功能,需要在臨床上提供必要的干預和指導。本研究對此進行調查,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11月收治肝膽外科手術治療患者200例,采用隨機方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平均每組100例。對照組男52例,女48例:年齡22~78歲,平均(52.4±13.4)歲。觀察組男51例,女49例;年齡21-79歲,平均(50.8±12.4)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排除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肝膽外科手術治療的相關指征,排除有精神病史者,患者不存在意識障礙,所有患者對本研究均知情,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本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的認可和批準,同意進行此次調查。
方法:對照組患者配合常規的護理進行干預指導,主要內容包括幫助患者維持水平衡,糾正電解質紊亂情況,同時對患者進行常規的營養支持。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之上應配合針對性的護理指導,同時為患者口服多潘立酮和預防性抗生素,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和病情的類型對患者多潘立酮藥物劑量進行控制,有針對性地為患者予以抗生素治療,方式主要為口服給藥。在患者手術以后配合相關的治療,術后6h為患者進行促進胃腸功能的相關活動,鍛煉患者的咀嚼能力,可以讓患者咀嚼口香糖,這樣能夠促進消化液的分泌[2]。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手術后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并進行評價,主要評價兩組患者的首次進食時間、首次肛門排氣時間和首次排便時間。調查兩組患者的肝下和膽囊積液的情況,主要分為積液長徑>2cm,積液長徑≤2cm和無積液等情況。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6.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手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情況,觀察組比對照組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肝下和膽囊窩積液的情況,觀察組患者積液長徑>2cm 7例(7.00% ),積液長徑≤2cm 16例(16.00%),無積液77例(77.00%)。對照組患者積液長徑>2cm 30例(30.00%),積液長徑≤2cm26例(26.00%),無積液44例(44.00%)。兩組患者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本研究主要分析肝膽外科手術以后,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相關護理策略。臨床上對于肝膽疾病進行治療的時候容易導致患者胃腸道出現麻痹狀態,一般情況下需要在手術結束以后72h以后才能恢復,導致患者出現多種不良的并發癥,使患者出現下腔靜脈血栓等情況,對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產生影響。本研究在常規護理基礎之上,為患者應用多潘立酮和相關抗生素進行干預,多潘立酮能夠有效促進患者胃腸動力的恢復,可以對于患者的消化不良、惡心、嘔吐癥狀進行改善。對患者預防性應用抗生素能夠起到有效的抗菌消炎效果,避免手術以后出現感染。通過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情況比對照組更優,兩組之間存在差異性。
綜上所述,通過針對性的護理干預進行指導能夠有效地對肝膽外科手術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起到促進作用,是一種值得推廣應用的護理方案。
參考文獻
[1]程遠建,王明澤,王群先.肝膽外科手術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臨床觀察[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10(4):98-99.
[2]武鳴,吳為.肝膽患者外科手術后胃腸功能恢復的臨床研究[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8):3886-3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