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妮


摘要 目的:探討舒適護理模式與常規護理模式在骨科手術體位擺放中的效果。方法:收治患者100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舒適護理模式,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舒適率更高,生理數據指標更加正常(P<0.05)。結論:舒適度護理模式在骨科手術體位擺放中的應用效果更好。
關鍵詞 舒適護理模式;常規護理模式;骨科手術體位
手術是一種侵人式的治療方式,治療期間對患者造成一定的損傷。在手術過程中需要調整患者的體位,以便于手術操作,結合患者的手術情況確定是否需要調整患者的姿勢。配合體墊,保證患者的手術舒適度。骨科手術時間長,手術創傷大。患者長時間躺在手術臺上,會出現身體不適感,也會出現血壓異常、心跳加快、交感神經興奮等癥狀[1]。本文研究舒適護理模式、常規護理模式對骨科手術患者之間的應用差異性。對手術患者提供舒適護理模式,分析患者的病癥表現,對手術細節進行掌控。
資料與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接受骨科手術患者100例,男64例,女36例;年齡22-70歲,平均(45.1±9.6)歲;手術類型,股骨頭置換術28例,骨折手術50例,髖關節置換術22例。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兩組手術患者均知悉我院的本次醫療調研活動,并簽署病患知情同意書。為了保證試驗數據的客觀性,排除高血壓、心臟病、精神障礙的患者。分析兩組變化數據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①對照組患者,在手術期間用常規的護理方式,包括對患者的體位護理、調整患者的體位,保證手術操作的順暢度。在患者進行術前,宣教告知患者手術注意事項、手術操作流程、手術時間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狀況,患者術前禁食禁飲。②觀察組患者,采用舒適護理模式,進行手術護理工作。舒適護理模式,包括術前麻醉和患者的手術體位調整,手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告知患者需要裸露的身體位置。消除患者的手術不適應性、手術壓力。護理人員和患者進行耐心交談,提升患者的手術依從性。幫助患者放松心情,盡量減少患者手術期間的身體裸露,維護患者的隱私,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提升患者的手術適應性。生理舒適護理中,護理人員完成患者手術體位的擺放。移動患者時,需要注意動作的同步性,保證以輕盈的方式,完成對患者的手術護理[2]。合理調整擺放患者體位,動作一致。以輕盈的手法,移動患者,注意對患者的保暖。舒緩壓力,舒緩患者手術期間的壓力,墊柔軟的體位墊,完成對患者的局部保護。調整約束帶的松緊度,避免患者的血管、神經受到壓迫。手術時對患者進行按摩,保證患者手術期間的血液流通更加順暢。體位護理,根據手術類型,調整患者的體位,讓患者保持平臥位,以患者的臀部為支撐點,調節患者的軀干角度。將角度控制為300保證患者的身體壓力均勻分散,避免患者治療期間產生壓瘡。在患者的頭部墊軟枕,幫助患者放松頸部的肌肉,讓患者雙手抱頭,肘部放松。側臥位,由醫護人員完成對患者的體位擺放,讓患者保持側臥位,患者肩峰前側、骼前上棘、股骨上端等與體位墊或支架直接接觸的部位均墊海綿墊,胸腹部位應保持中空,以保持呼吸暢通。俯臥位,應用軸線翻身法調整患者體位,先將患者調整成側臥位,再將患者由側臥位調整成俯臥位。患者在頭部墊頭圈,緩解頭部和眼部壓力,調整患者體位,避免患者的呼吸受到壓迫。選擇體位時,需要注意患者的性別,選擇合適的手術姿勢,對患者的私密位置進行保護。
觀察指標:監測兩組患者手術狀態,觀察患者手術期間對身體指標。監測患者手術期間生體的收縮壓、舒張壓以及心率變化。了解骨科手術患者的手術姿勢。舒適護理擺放體位后分析患者的生理指標數據變化。調查兩組患者對手術舒適度(包括舒適、基本舒適以及不舒適),采用問卷調研的方式,對患者對手術護理舒適度進行分析,評價等級。對患者對手舒適度做出評價,了解術后感覺,判斷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
手術舒適度判定標準:舒適度是指患者手術結束后,基本不出現異常癥狀。基本舒適度是患者出現的術后不適感。不舒適則是指患者在手術結束后出現較為嚴重的疼痛現象以及不良反應。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20.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術后生理指標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的生理指標更加正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舒適度比較,觀察組患者的治療舒適度更高(P<0.05),見表2。
討論
舒適度是指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期間的肢體感受。手術舒適度的調查是指患者在手術結束后的身體異常感觀。而舒適護理模式則是一種新型的手術護理方式。隨著人們對醫療服務治療的迫切要求,手術舒適度也被逐漸關注[3]。它可以從直觀上對患者的心理反應以及生理功能進行記錄。
本文中的觀察組患者進行手術期間患者,護理人員合理調整患者體位,降低患者的手術不適感。對患者進行了功能保護,減輕了患者的生理不適和心理壓力。從兩組患者之間研究數據中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更顯著,生理數據更加正常,手術舒適度更高(P<0.05)。所以舒適護理模式在骨科手術體位擺放過程中的應用價值更高。
參考文獻
[1]劉金寧.舒適護理模式與常規護理模式在骨科手術體位擺放中的效果比較[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20):82-83.
[2]張茹茹.舒適護理在骨科手術中的干預效果[J].健康之路,2016,5(2):43.
[3]吳美麗.舒適護理在骨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7(10):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