閤海燕
摘要 目的:探討延續性護理在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收治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80例,分為先前組和改進組,每組各40例。先前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改進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延續性護理。結果:改進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康復更快。結論:延續性護理減少了術后并發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 延續性護理;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應用體會
目前,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主要用于治療嚴重的膝關節疼痛、畸形和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經保守治療無效或效果不佳的患者[1],已經成為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成功率很高。有研究顯示,105例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中,36%的患者是因醫院限制住院天數而提早出院,此時患者的功能尚未完全康復[2],尤其我院是二甲醫院,膝關節置換的患者多來自農村,因費用問題提早出院遠高于36%。出院指導是患者獲取康復知識的主要途徑,多數患者出院后由于疼痛、康復意愿低、家庭支持系統薄弱等原因而停止康復訓練或不按正確方法進行康復訓練,從而不同程度出現假體松動、關節不穩、關節黏連、深靜脈血栓形成、感染等并發癥,延緩了康復進程。為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延續性護理服務項目在2011年已經納入了原衛計委的課題研究領域[3],我們打破單純出院指導的常規,采用延續性護理的方法,對患者康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糾正和監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40例為先前組,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40例為改進組。
納入標準:①年齡40~60歲;②診斷為單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③患者認知理解能力無障礙;④得到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雙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②伴有惡性腫瘤和嚴重的心、肝、腎功能不全、呼吸衰竭;③膝關節周圍肌肉癱瘓。
方法:兩組患者在住院期間均接受常規護理,自患者入院即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疾病相關知識、飲食、心理、關節活動度鍛煉、并發癥預防、康復訓練及人工關節的保護等),術后針對不同的患者、不同的護理要求采取相應的護理支持(包括膝關節功能鍛煉及術后并發癥的護理等)。先前組:在院期間給予常規護理,出院前由主管醫生和護士對患者進行常規口頭和書面出院宣教,記錄患者出院1-3個月復診時膝關節恢復情況。改進組在先前組進行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延續性護理,由醫院服務向家庭注r區延伸,指定專人負責出院患者的持續隨訪和指導跟進工作。出院前1d由隨訪護士向患者介紹延續性護理的具體內容,詳細收錄患者信息,建立電子檔案,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診斷、住院號、聯系電話、家庭住址、出入院時間、手術時間、應訪時間、已訪時間、隨訪內容、現階段存在問題、干預措施、干預后結果、責任護士簽名等,并留取兩位直系親屬的聯系電話,建立QQ群及微信群。具體干預措施:①電話回訪:定期電話回訪患者并記錄,出院第1個月每周1次,第2、3個月每2周1次,共8次。②定時復診:囑患者每月到醫院復查1次,連續3個月,采用HSS美國紐約特殊外科醫院膝關節恢復評分表(HSS評分量表)進行評價患者膝關節恢復情況,做好記錄。③指導康復訓練:針對性制定康復計劃,包括出院后就近社區醫療資源的利用、親屬參與等,發現異常可通過QQ群、微信群、視頻等進行咨詢,必要時就診。④提供康復手冊:包括康復知識、現階段鍛煉方式、注意事項等。
評價方法:采用HSS評分量表評定術后3個月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主要包括疼痛30分,功能22分,關節活動度18分,肌力10分,屈曲畸形10分,關節穩定性10分,滿分100分。優≥85分,良70~84分,中60~69分,差<60分。其中疼痛根據行走和休息時的疼痛程度打分,兩者無疼痛各得巧分,兩者嚴重疼痛均不得分。
結果
先前組平均得分中疼痛20分,功能巧分,關節活動度10分,肌力6分,屈曲畸形6分,穩定性7分,總分64分,為中等。改進組平均得分中疼痛25分,功能19分,關節活動度15分,肌力9分,屈曲畸形8分,穩定性8分,總分84分,為良好。以上結果提示延續性護理可以促進患者膝關節功能的康復,加快患者的康復進程。
討論
傳統意義上,患者出院后存在于醫院和患者之間的治療關系便結束,而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的住院時間為11~14d,術后更多的康復訓練是在院外完成的,一般3~6個月,在較長的康復過程中,患者僅能從復診中得到信息,這種單一的護理模式已不能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馬惠敏等調查了756例創傷骨科患者[4],出院后有54%的患者缺乏觀察病情的知識,48%的患者家屬不能為患者進行康復鍛煉。因此,許多出院患者仍有很高的健康照護需求,主要集中在老年、慢性病、恢復較差的患者[5]。延續性護理適時提供專業性康復指導,提醒和督促患者更好地按要求康復鍛煉,減少并發癥發生,不僅節約了醫療資源、減少了醫療費用,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周文娟,劉義蘭,胡德英.新編骨科康復護理指南[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3:109.
[2]鄭群怡,高姍,戰穎.對開展關節置換術后患者院外延續性護理的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1):94-95.
[3]郭燕紅.2010年護理管理工作簡要回顧及2011年工作重點[J].中國護理管理,2011,11(1):7-8.
[4]馬惠敏,井永敏,張義敏,等.創傷骨科患者家庭護理需求調查與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0):3-4.
[5]陳璐,陳湘玉.國內外居家護理概況及對我國居家護理發展方向發熱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7):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