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衛東 馬效恩

摘要 目的:探討品管圈聯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方法:選取糖尿病患者2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僅給予常規健康管理服務,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品管圈聯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血糖控制情況較好(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及社會功能評分較高(P<0.05)。結論:在常規健康管理的基礎上加用品管圈聯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應用于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能夠控制血糖變化,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
關鍵詞 品管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糖尿病;健康管理
糖尿病作為臨床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能夠合并多種并發癥,對患者造成諸多不良影響[1]。現我院在常規健康管理的基礎上加用品管圈聯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家庭醫生團隊是基層醫療機構為轄區內居民提供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基本單位,組成一般包括全科醫生、社區護士、公共衛生醫生和鄉村醫生等,通過組成簽約服務團隊共同為各類重點管理人群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服務[2]。本研究觀察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2月選取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衛生院參與健康管理的糖尿病患者200例,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男102例,女98例:年齡51~70歲,平均(61.45±5.23)歲:病程2~6年,平均(4.12±1.56)年。觀察組男117例,女83例:年齡50~73歲,平均(62.23±4.90)歲:病程1~7年,平均(4.23±1.4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方法:對照組僅給予常規的健康管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品管圈聯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具體方法:①成立品管圈推動組織及圈員培訓:在家庭醫生團隊建立屬于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品管圈,命名為“效果圈”。首先通過對衛生院品管圈管理部門、品管圈輔導員、圈長和圈員的持續教育培訓,營造良好的品管圈支持環境,并給予定期的考核[3]。②調查分析:全體圈員通過頭腦風暴等方式分析目前糖尿病健康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造成問題的原因、解決方案及實施方案的有效措施,通過調查糖尿病患者的相關數據進行收集與整理,分析其中因果關系及其中的關聯等。③研擬對策及實施改進:全體圈員根據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現狀擬定改善計劃并設定目標,予以實施具體對策。執行過程中一方面將有效的措施進行確認,標準化后應用于日常工作;另一方面對無效的措施進行檢討并改進,不斷改進健康管理服務存在的問題,提升管理質量。
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情況及生活質量進行比較。血糖控制合格判斷標準:空腹血糖<7.0mmol/L為合格,若>7.0mmol/L為不合格。采用簡易生活質量量表評價生活質量,包括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及社會功能5個方面,得分越高,生存質量越好。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x±s)進行有效表達,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兩組患者血糖控制比較:觀察組血糖控制合格78例(78.00%),對照組合格56例(56.00%),兩組血糖控制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及社會功能評分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大量資料顯示,以品管圈為載體創建優質服務體系的實踐與體會在目前臨床工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針對目前家庭醫生團隊管理情況,利用品管圈工具的同時達到并發揮持續性促進服務質量改進的目的。通過將“品管圈”活動引人家庭醫生團隊,可以充分調動成員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全體成員參與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意識,是品管圈工具在家庭醫生團隊管理各類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中的有效探索。
本研究結果說明,在常規健康管理的基礎上加用品管圈聯合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應用于糖尿病患者中能夠控制血糖變化,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隨訪與研究。
參考文獻
[1]林漢利,林愛華.社區家庭醫生責任制服務滿意度調查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2,25(5):68-85.
[2]肖筱,袁立,周昌明,等.推行家庭醫生簽約對社區衛生服務利用的影響[J].中國衛生資源,2015,18(1):64-67.
[3]張幸國,王臨潤,劉勇,等.醫院品管圈輔導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