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利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緩控釋肥示范推廣取得顯著成績,范圍擴大為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0多種作物,示范點增加到92個,覆蓋我國主要區域的農作物。緩釋肥對玉米增產效果顯著,較農民習慣施肥模式增產10%以上,比配方施肥增產6%以上,每畝最多增收300多元。
緩控釋肥可根據作物需要控制釋放養分,“種肥同播”機械化技術是利用播種施肥機械控制種子與肥料問的距離,同時將種子和緩控釋肥播入土壤。玉米緩控釋肥“種肥同播”機械化技術較常規施肥可增加玉米穗粗、穗長、千粒重和穗粒數,增產9.3%、近900公斤/公頃,一次施肥可滿足整個玉米生長期的養分需求,節省追肥用工費用300元/公頃,增加肥料成本約450元/公頃,按玉米價格2.2元/公斤計算,增效約1800元/公頃。
全膜馬鈴薯種植存在追肥困難、覆膜時間緊和基肥投入不足等問題,且通常施肥量不合理、方式不科學,導致馬鈴薯生長后期脫肥嚴重、病蟲害加劇、產量不穩定且低。對全膜馬鈴薯施用緩控釋肥,在每公頃施用900公斤時,溝施處理的馬鈴薯產量、商品率和大薯率均達最佳,分別為43608.85公斤/公頃、92.7%和72.1%。
比較西洋緩控釋肥和農民習慣施肥對小麥的增產作用,在同等生產條件下,施用西洋緩控釋肥的每畝穗數、小麥穗長、千粒重和穗粒數分別比習慣施肥增加1.5萬穗、0.4厘米、1克和1.6粒;每畝增產11.7%,增產47公斤,增效1558元/公頃;同時西洋緩控釋肥一次性施用,節約用工成本。
連續2年在南方雙季稻區的水稻土上進行雙季稻緩控釋肥大田試驗,結果表明:2年4季產量平均表現為一次性基施80%緩控釋肥>一次性基施緩控釋肥>分3次施肥>不施氮肥,80%緩控釋肥、一次性基施緩控釋肥和分3次施肥分別比不施氮肥增產25.32%、23.93%和22.54%;2年籽粒平均吸氮量,早稻一次性基施緩控釋肥、80%緩控釋肥處理均顯著優于分3次施肥,晚稻一次性基施緩控釋肥顯著優于分3次施肥。一次性基施緩控釋、80%緩控釋肥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均顯著優于分3次施肥;氮肥農學利用率、氮肥偏生產力以80%緩控釋肥最佳。一次性施用緩控釋肥產量水平與推薦分次施肥水平相當,但施用緩控釋肥能顯著提高水稻氮素吸收量和含量。全量施緩控釋肥雖能提高早晚稻氮肥吸收利用率,但氮素生理利用率降低;在推薦施肥的基礎上減量20%施用緩控釋肥的早晚稻氮肥吸收利用率、農藝利用率、偏生產力均顯著提高,氮肥生理利用率與推薦施肥無差異;即在穩產的基礎上,提高了氮素的利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