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國高職教育的辦學歷史比較短,經驗欠缺,很多問題還在摸索之中,而且隨著近幾年高中畢業生總人數的下降,高職院校開始實行注冊入學,各學校的生源幾乎都是學習成績處于最末端的學生,這批學生總體來說自律性差,規則感不強。很多教育工作者對此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得出了很多值得借鑒的理論觀點,但仍有不足。作為一名專職輔導員在從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過程中,對此問題也有思考和總結,尤其對近年比較突出的學生的自信心問題、學生校外兼職的安全問題、學生的認同感問題關注比較多。文章即圍繞這樣三個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以及思考。
一、學生的自信心問題
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目標,絕不僅僅是為了造就一批技術工人,而是要以打造具有完整人格的人才為根本。但是,現今高職院校學生的一個明顯的不足就是自信心的缺乏,這是阻礙學生向更高層次發展的瓶頸所在。關于學生自信心缺乏的原因,綜合現有研究成果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當前社會對高職院校存在歧視態度。職業教育雖然是國家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目前中國整個社會對職業教育比較歧視,對職業院校的認可程度不高。目前高等職業教育的地位還是十分尷尬的,高等職業教育最大的特色是職業技能的教育,這是其與普通高等教育最明顯的區別。但在課程設置上,很多高職院校沿襲、照搬了普通高校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管理模式。這種簡單的拿來主義,學生也對自身的定位較為模糊,容易造成自信心的不足。(2)高考成績不理想的陰影長期存在。當前我國大部分高等職業院校以普通高中畢業生為招生對象,起點上比中等職業教育高,但毋庸諱言的是,錄取學生分數線大都遠低于本科院校。學生自我感覺是高考的失敗者,與本科院校學生相比,有低人一等的感覺。(3)就業前景的不樂觀造成的心理壓抑。由于每年高校畢業生的人數都及其龐大,大學生就業的問題在近幾年十分嚴重,這對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影響更加嚴重。在就業市場上,嚴重的學歷歧視導致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面十分狹窄,就業率偏低。即使能順利找到工作的畢業生,也多以底層工人為主,即傳統所謂的“藍領工人”,大家都認為這類工作不夠體面。就業難,就業崗位沒有吸引力的問題嚴重損害著學生的自信心。
為了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為了學生更好地發展,我們一定要重視學生自信心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在現階段,單憑我們個人的力量還無法改變大的社會環境,高職院校得不到社會高度認可的現狀短時間內無法徹底解決。我們應嘗試從其他方面著手解決這一問題。如鼓勵學生積極考取專業技術證書,以此來帶動學習熱情,證明自己的能力,提升自信。此外,還可以搜集高職院校畢業生在各領域的佼佼者作為案例,向學生展示成功的可能性。
二、校外兼職的安全性問題
大學生校外兼職的現象在近年十分普遍,不論其出發點是為了賺取收入,還是為了鍛煉能力,其益處都是十分明顯的。作為高職院校的管理者,我們應該鼓勵和幫助。但是我們也應認識到,高職院校學生的校外兼職具有特殊性,而且隨之而來安全問題更值得我們重視。
近年來,高學學生校外兼職被騙甚至被害的案件時常見諸報端,已經引起社會各方的憂慮。考慮到高職院校學生的特殊性,我們更應該重視這一安全問題。該機構對學生校外兼職的信息掌握遠遠不夠,對學生權益的維護更是尚在起步階段。因此,為了更好地維護學生的安全和權益,我們一方面要加強相關機構的建設和完善,補充法律人才等專業隊伍,另一方面,也要更有效地利用輔導員這一力量。
在日常工作中,輔導員要反復向學生宣講安全意識,尤其是對女同學,要時常向其強調提高警惕心,最好結伴去做兼職。對于在校外做兼職的學生,輔導員要及時、準確地統計掌握學生兼職的單位、時間等信息,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幫助學生排除那些聲譽不好的單位。在兼職期間,要求學生經常同輔導員或班干部保持聯系,最好能做到每天報一次平安。同時還要與學生家長做好溝通,因為現在的大學生往往獨立性較強,凡事不愿告訴家人,輔導員要將這些信息告訴家長,雙方共同來為學生保駕護航。
三、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問題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已有十幾年的辦學歷史,各自培養的學生也都數以萬計,但是毋庸諱言的是,不論畢業生還是在校生,對自己的學校都不甚認可。他們往往并不以自己的學校為榮,甚至羞于提及,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學生對學校認同感不強。由此帶來的問題十分嚴重,一方面是學校口碑無法樹立,招生困難;另一方面,在校生對學校沒有感情,導致不服從管理,違紀現象泛濫。
正如上文所說,目前社會上對高職院校存在歧視情緒,這是導致學生認同感不強的重要影響因素。學校要通過各種宣傳手段,重點明確地宣傳自身的辦學特色與核心價值,通過樹立典型事例來推介自己的理念,就例如本學期開展的五個勵志故事的宣講,故事都是選取本校學生的,對于在校生也比較有教育意義。學校的管理者要杜絕官僚主義作風,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維護學生利益,尊重學生意見,站在學生角度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以此來增加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同時,作為輔導員也有許多問題需要改進。學生對學校存在不滿情緒,也有很多地方是因為我們自身做得不夠,如公平問題。時常有學生反映,在各種評獎、評先進的過程中,輔導員偏袒、照顧個別學生,這類現象嚴重損害了其他同學對學校、對老師的感情。因此,我們要反省自身,真正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另外,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輔導員與學生的人數比例嚴重偏低,造成師生交流少,感情淡薄,這也要求我們輔導員要盡可能地關心學生,噓寒問暖,無論課上課下多與學生溝通不要總是一副高高在上、頤指氣使的態度。最后,可以通過舉辦更多精彩的校園文體活動來豐富學生課余生活,讓學生在享受歡樂、增進友誼的過程中,更好地了解校園文化,將來走上工作崗位,這也是對學校一份沉甸甸的懷念。
我們真正要做的,應該是把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落到實處,體諒學生的難處,關心學生的困難,謀事在先,細心從事,防范問題,改善工作,給學生創造一個健康、快樂、安全的環境,為高職院校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簡介:李文弟(1983.07- ),女,漢族,江蘇徐州人,學士,九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