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技術和平臺應用以來,給中國語言文化的對外交流和服務帶來了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和應用實踐發展中,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展現出了強烈的實踐化發展趨向、跨文化交流發展趨向,以及跨學科交流發展趨向。國家旅游局人事司編撰的《漢語言文學知識(修訂版)》(2004年8月由中國旅游出版社出版)在總結我國導游行業培訓經驗和旅游業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需求基礎上整合了漢語言文學知識體系,它是漢語言文學理論實踐和旅游專業理論與實務相結合的產物,主要面對的對象是旅游業的專業學生。在研讀該書的過程中,筆者認為,它以旅游業為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應用場景,系統化論述了漢語言文學與旅游之間的文化關聯和應用關聯,進一步展現了當前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發展中的實踐化趨向、跨文化趨向和跨學科趨向。
就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的實踐化發展趨向來說,在新媒體語境下,漢語的語言和文字與其他圖片、視頻等元素共同組成了新媒體傳播中的重要內容,也就是說,在新媒體傳播中,漢語言文字和漢語言文學的掌握能力有助于提升新媒體傳播的效果和價值。具體表現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漢語言文學的專業性培養逐漸向實踐技能拓展,學生在漢語言文學專業領域的研究能力和在漢語言文學應用場景的實踐能力都將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和評價中被凸顯出來。
就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的跨文化發展趨向來說,新媒體技術和平臺打破了傳統的語言文化交流方式,語言文化的互動日漸頻繁和深入,在對外的交流中,漢語言文學的理論基礎和應用能力有助于提升對外的文化交流水平,有利于提高漢語言文學工作者的文化素養,幫助人們在跨文化的交際場景中以更加自信和嫻熟的姿態融入跨文化的交流活動中。在現代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實踐中,將跨文化的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人才的培養融入教學實踐目標和課程設計中是當前最為普遍的發展路徑。在國際化的旅游交流活動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會展開深入的文化交際,而語言作為文化交際的重要工具,它對人們文化價值取向的表達、歷史文化的闡述方式、人際交流互動模式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就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的跨學科發展趨向來說,漢語言文學是一門基礎性的語言學科,它在其他學科的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和輔助性作用,在旅游專業的理論和實踐發展中,漢語言文學的跨學科應用和延伸,有助于提高旅游業對外交流實踐的語言交際水平和文化傳播水平。因此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不僅要充分掌握漢語言文學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強化漢語言文學的理解、表達和應用能力,還應當在特定的應用場景中,實現漢語言文學的跨學科跨領域的靈活應用和實踐。在新媒體語境下,大量的漢語言文學資源是呈現共享狀態的,對中國各大文化景點的介紹和陳述也是如此,對旅游行業來說,如何更好地通過漢語言文學的應用實踐技巧將景點的特色向外界進行展示,以及如何通過漢語言文學的資源共享和整合來讓導游的表述更加生動、獨特、自然,這兩者都是必須去深入思考的問題。也就是說,在旅游專業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漢語言文學的應用能夠幫助旅游業形成較好的行業品牌塑造和文化傳播,也能夠整合網絡資源,在旅游實踐中打造個性化的、獨特的旅游內容,讓旅游業更加具有深刻而活潑的文化內涵,給旅游客戶提供更優化的文化旅游體驗。
同時,加大對導游語言文化水平的培訓有利于提高導游從業人員的文化水平,有利于提高導游從業人員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總的來說,該書是在新媒體傳播的時代背景下,以旅游業語言文化訴求,以導游從業人員的工作實踐為前提來進行探索和變革的,它是漢語言文學在面向市場、面向社會實踐、面對跨文化跨學科交際需求的一大應用方向,漢語言文學跨文化發展研究與理論研究、創作研究和學術研究一道成為漢語言文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筆者認為,新媒體改變了文化傳播和應用的大環境,對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發展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實踐化的發展路徑、跨文化的發展路徑和跨學科的發展路徑。以旅游行業和導游實務為例,作為新媒體傳播時代中重要的文化載體和內容傳播形式,漢語言文學的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有利于提高旅游行業的文化體驗、品牌打造和跨文化交流,給旅游受眾帶來更好的旅游體驗。
(金戈/黃岡師范學院文學院;胡路漫/碩士,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