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



內容摘要:本文以新凱恩斯主義視角為切入點,利用調整成本約束特征構建出約束特征的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DSGE模型),研究在調整成本約束下我國經濟波動效應,以及在外生沖擊下我國經濟波動效應,以其分析出引起我國經濟波動的關鍵因素以及在長期以及短期波動的情況下,各種外生沖擊的關鍵程度。
關鍵詞:經濟波動 DSGE模型 調整成本約束
基于調整成本約束的經濟波動效應分析方法與思路
(一)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建模步驟
本文立足于調整成本以及外生沖擊等宏觀經濟特征,構建出動態隨機一般均衡模型。第一,模型構建。劃分經濟主體之后,面向各個經濟主體展開建模且求解,最終假設經濟里可能出現的沖擊服從一階回歸方程,且得到部分待估計初始值。第二,模型求解。將得到的模型線性化并求解。第三,參數估計。求出模型所具備的均衡條件,賦值參數,存在兩類選擇,分別為采取計量經濟方法來對參數進行估計以及對參數進行校準。第四,對沖擊效應進行定量分析。
(二)方程的對數線性化方法
在對模型進行線性化時,我們運用穩態一階泰勒近似法,將模型轉化為線性方程,其中把嚴格正變量用X表示,穩態水平用X表示。得到:
(三)經濟波動參數校準與Bayes估計
必須要進行校準以及估計參數具體能夠劃分成兩種類型,其一為結構參數,其二為標量穩態值。
1.參數校準。本文對模型中的相關參數展開了校準,以β為例,該參數反應出經濟主體對未來和現在效用的預期,文中借鑒君羊、賀云松(2010)等的有關研究,取值0.988。由于篇幅所限,其它參數的校準過程在此不贅述。最終得出: γ取值0.412; μ取值1.400;δ取值0.025;α取值0.331; φ1取值3.000;取值0.850; θ取值6.000; π取值1.043;b取值4.601;A取s值1.000。
2.部分參數的Bayes估計。基于防止隨機奇異性問題,模型里選取的可觀測變量數當前不會超出外部沖擊數,因而盡可以選取4個觀測變量,也就是存在obst={yt,ct,it,mt}。所選擇的樣本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網站以及iFinD數據庫。在對Bayes進行估計的情況下,必須科學選取參數先驗分布,參考現有文獻的一般先驗設定來對先驗分布參數設定。
針對價格調整成本 φp測度而言,具體借鑒毛彥君等(2012)的研究應用Gamma分布。勞動調整成本 φn則借鑒Dib(2003)的研究應用Beta分布。參照劉斌(2010)針對技術沖擊、貨幣需要求沖擊以及消費偏好沖擊和利率平滑系數來展開相應的設置,分別是ρA、ρb、ρe以及ρR,均值和方差是0.5和0.2;而通脹反應系數借鑒李成等(2010)設置為Gmma分布,均值設置為2,產出反應系數均值設置為1,其方差均為1,標準差服從Gammma分布。
本文運用Matlab里的Dynare模塊來計算,實際所得結果如表1。pμ貨幣供應量平滑系數取值0.6,pπ通脹反應系數取值0.31, py產出反應系數取值0.08;σμ供應量規則沖擊的標準差取值0.0415。
基于成本調整約束的經濟波動效應實證分析
(一)調整成本約束下的經濟波動效應
基于對價格、資本以及勞動這三部分類別有區別的外生調整資本來經濟波動引發的效益展開有效劃分的目的,具體為:只存在價格調整成本的SSP模型,包含價格與資本調整成本的PCR模型,包含價格與勞動調整成本的PER模型,存在價格、資本以及勞動三類調整成本的PCER模型。明確這四方面模型在經受外部條件影響的情況下發生的變化。
(二)外生沖擊下的經濟波動效應
1.技術沖擊下的脈沖響應。模型表示生產率每升高百分之一,技術沖擊對產出、工作、通貨膨脹率以及勞動時間引發的脈沖響應。結合圖1以及圖2能夠得知,在受到1%正向技術沖擊之后, SSP以及PCR模型由于不具備勞動調整成本,產出、工資以及勞動時間會迅速偏離穩態,產出偏離穩態值超過了5%及4%,工資超過了1.5%及1.8%,勞動時間超過了3%以及2%。而就PER以及PCER模型而言,產出、工資、勞動時間增長以及降低幅度處于平緩狀態,只是被沖擊瞬間通貨膨脹率降幅最大。四類模型中,通貨膨脹受到影響相對不大,第三季度以后均逐漸回歸到穩態值。
結合分析可以了解到,若是生產率得以提升,在相對較短的時間里廠商具體成本就顯現出下降的趨勢,結合SSP模型以及PCR模型來看,廠商能夠加大投資,產出以及勞動投入在增幅以及增速方面都超過了PER模型以及PCER模型。鑒于勞動調整成本的存在,企業若是想要調整勞動投入,勢必會導致成本的上升,因而由于擴大生產而造成的成本上升,就會使得一些生產率提升所得到的成本優勢被抵消,在一定程度上就會對產出增長造成限制。與之相同,在SSP模型以及PCR模型里,資本調整成本能夠削弱企業反應沖擊的能力,但是PCR模型在沖擊后產出的波動幅度小于SSP模型。
2.貨幣供給沖擊下的脈沖響應。就此模型而言,具體是貨幣供應量提升百分之一時,貨幣政策沖擊作用與各模型引起的脈沖響應。在此情況下,價格、資本、勞動調整成本模型響應方向是趨同的,僅僅具體幅度有所差異。而產出、通貨膨脹率、實際工資以及勞動時間均和其表現出同方向的變化,且波動持續性也相對較短。由圖3、4能夠得知,在五季度以后產出以及勞動開始恢復到穩定狀態下,通貨膨脹率在四季度以后就開始恢復到穩定狀態,工資也在五季度以后向著穩定狀態轉變。經歷了1%正向貨幣供給沖擊的情況下,SSP和PCR模型之中的產出、工資和勞動時間和穩定狀態數值偏差的幅度都要比其它模型更大。
綜上,若是貨幣供給量增多的情況下,價格的調整就會趨于平緩,實際利率也會降低。企業掌握了機會提升了生產效率就會使得產出增大。在PCR以及PCER模型里,廠商在增大投資的情況下所引發的成本會在一定程度上對產出形成抑制。另外,企業提升產出就會使得其對勞動的需求增大,也就付出比之前更高勞動報酬,實際工資水平也隨之升高。在PRR與PCER模型里,勞動以及實際工資波動幅度比SSP模型小。產出增大會使得產出過剩,勢必會引起產品成本變大,隨之產品價格就會上升。
參考文獻:
1.汪潘義,李長花,胡小文,徐龍斌.數量型還是價格型貨幣政策比較——基于利率市場化角度的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14,28(9)
2.趙倩,陳嫻.美國政治周期、經濟波動與對華反傾銷[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6)
3.陳利鋒.中國貨幣政策:價格規則還是數量規則——基于DSGE-貝葉斯VAR方法的考察[J].求索,2014(3)
4.毛其淋.二重經濟開放與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演進[J].經濟科學,2012(2)
5.楊柳,李力.貨幣沖擊與中國經濟波動——基于DSGE模型的數量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1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