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以網絡為主的新媒體技術不斷發展,不但使人們對信息的需求得到了滿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媒體的新聞傳播產生了影響。在新聞傳播方面,新媒體更加具傳播優勢,新媒體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新聞的傳播方式,不僅豐富了新聞的內容,更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速度,使新聞能夠在短時間內達到眾人皆知的程度[1]。本文闡述了新媒體的概念與特點,分析了新媒體對新聞傳播速度和新聞內容的影響,以期能夠進一步推動新媒體在新聞傳播方面的應用與發展。
關鍵詞:新聞傳播 新媒體 影響 特點
伴隨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電子信息產品廣泛運用在人們生產與生活的各個領域。隨著新聞媒體的更新,新聞傳播已經從文字時代發展到了視覺時代,新媒體的迅速成熟給新聞傳播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在新媒體背景下,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新聞傳媒只有順應經濟和時代的發展趨勢,才能使社會的需求得到滿足,不被社會所淘汰。
一、新媒體的概念
人類傳播的發展史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口頭傳播時期、手寫傳播時期和印刷傳播時期。現在已經進入了以手機、網絡等為主要傳播媒介的新型媒體傳播時代,智能手機和移動網絡的普遍使用使得移動端新媒體備受青睞,由于人們媒介使用習慣的轉變,導致獲取信息的手段和方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2]。新媒體是以先進的科學技術為基礎而產生的媒體形態,比如數字電視、數字電影、數字報紙、移動電視、數字廣播等,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等四種傳統媒體,新媒體被人們稱作“第五媒體”。 所謂新媒體,指的就是以網絡和電子傳播為主的一種新型的傳播方式。
二、新媒體傳播的特點
第一,新媒體傳播速度較快。傳播速度快是新媒體傳播最明顯的優點,打破了時空限制,具有較強的時效性。目前,最新的消息或新聞往往會第一時間出現在網絡上,或者運用手機新聞等方式,讓大家接收和知曉。相比于傳統的傳播媒介,手機和網絡等新媒體傳播程序簡單、接受信息速度快,能夠及時的觀看現場直播。因此,它具有的快捷性和時效性讓新聞發布不再受地域的限制,進而拉近了觀眾和傳播者的距離。
第二,新媒體傳播海量化。目前,網絡中的資源無限、信息繁多。互聯網擁有的數據庫非常龐大,對于信息的儲存幾乎沒有限制。運用手機通過網絡的整理傳播,能夠向每一個手機用戶傳遞信息,使人們能夠通過手機進行上網活動,進而了解一些知識、新聞等。新媒體的這種新型的傳播形式,能夠良好地吸引更多的用戶,刺激人們產生閱讀的興趣,使人們可以更加輕松的搜尋到想要了解的信息。
三、新媒體下新聞傳播的速度顯著提升
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的速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多種多樣的新聞資訊、時間和話題,都會在非常短的時間里被迅速傳播,受到眾人的關注。在新媒體背景下,所有人都能夠作為新聞事件的傳播者,因此,很多新聞事件都有人們親自拍下的事件細節,通過多種新媒體快速傳播到各種網絡平臺。在網友們的再次傳遞下,新聞事件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被傳播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傳統的新聞傳播媒體(例如廣播、報紙)也能夠積極主動地對各種新聞資源進行整合,并且憑借自身強大的傳播力量,迅速實現新聞實況直播、深入調查以及跟蹤報道。但是新媒體比傳統新聞媒體更加快速便捷,使人們能夠及時了解到最真實、最立體、最全面的新聞報道。因此,新媒體受到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并迅速發展。
四、新媒體下新聞傳播內容的豐富
傳統新聞在社會發展的影響下,傳播的主要內容都是有關于國家發展政策與或者是社會新聞,傳統新聞反應的社會問題往往是國家領導人的最關注的問題。但隨著近年來新媒體的產生與發展,新聞傳播的主要內容逐漸從國家政治方面轉變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件,新聞傳播的內容大部分和人們生活、明星私事有關,在新聞中也將從國家領導人的視角進行討論轉變為從人民群眾的視角進行討論。如此一來,不同層級的人對于同一個新聞事件所產生的觀點各不相同,間接豐富了新聞的內容。
新聞傳播中所探討的內容還可以按照新聞傳播的研究對象進行更改。新聞傳播的探討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網絡新媒體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能夠通過互聯網來參與新聞事件的傳播與探討。對于同一個新聞事件,在有不同教育程度、不同人生閱歷的人來看,會出現很多不一樣的觀點與想法,進而使新聞事件的內容更加多樣化、更加充實。
五、結語
總而言之,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新聞傳播的發展進程也在順著這個浪潮不斷推進[3]。新媒體作為新型的傳播載體和技術平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前的新聞傳播形式。新媒體的出現,不僅使人們能夠通過更加便捷的方式獲取社會信息,還能推動新聞傳播朝著便于互動、更加直觀、更加快捷的方向發展。但新媒體傳播新聞也給各個相關部門提出了更多要求,因此,在未來新聞傳播的過程中,還需要多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以便能夠更好地利用新媒體進行新聞傳播。
參考文獻:
[1]王繼斌.新媒體新聞傳播方式對傳統新聞傳播方式的影響[J].傳播力研究,2018,(10).
[2]劉娟.移動新媒體對我國當下新聞傳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新聞世界,2017,(07).
[3]韓沂瑾,郝振坤.淺析新媒體發展對新聞傳播的影響——以新浪微博、騰訊微信為例[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6,(08).
(作者簡介:張小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中學,高中學歷,研究方向:新聞與傳播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