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華春
現在高中生的時代參與意識較強,熱衷于關心“國事、天下事”,對國內外的重大形勢,社會熱點非常關注。同時,思想政治課具有較強時效性這一特點,政治學科在高考文科綜合的試題中,把時事政治考察滲透到背景材料中。所以,無論從學生的角度,還是高考的角度,時事政治教學的作用至關重要,教師必須把時事政治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體現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一、時事政治教學的地位
從思想政治課學科特點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版)在《課程性質》明確規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緊密結合社會實踐……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進程,培育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眾參與等核心素養……基本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沒有時事政治教學,政治學科教學就會失生根發芽的土壤,就會變成一朵枯萎的花朵,同時也會失去學生對政治學科學習探索的興趣。搞好時事政治教學,可以更好地培育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從歷年的高考真題看,無論是選擇題還是主觀題的材料背景都與當年的重大時事組織熱點有關。因此要搞好高考復習工作就必須要進行時事政治教學。
二、時事政治教學的選擇
本人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注重引導學生自己搜集相關材料,并以課前五分鐘的形式向全班學生展示出來,但是時事政治熱點問題很多,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做出合理的選擇。時事政治內容選擇要把我的幾個方面。
1.社會關注程度高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是培育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資源。比如經濟生活中國有企業改革,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共享經濟,供給側改革。文化生活中各種公益廣告,《如果國寶會說話》等學生熟悉的綜藝節目等。
2.爭議性較大的問題。高中生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面對當前價值觀多元化的情況,一些問題出現必然會引起較大爭議,而學生在這些爭議中可能會出現偏激和以偏概全的現象,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了解這些問題,并加以引導。如面對高鐵霸座男、飛機抖腳男等一系列現象,從公民自身素質、服務提供者以及國家等角度分析如何避免類似現象的發生;面對“于歡案”“昆山案”,分析我國司法實踐進步的歷程等。
三、時事政治教學的方法
1.課堂時政快報。每節課給學生五分鐘時間上臺說自己收集到的時事政治新聞,并和同學們分享自己新的體會。教師注意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內容,由簡到難的方式逐步推進,提升學生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播放時事新聞。在每周自習課中,抽出一定時間組織學生觀看《新聞周刊》,讓學生了解一周時事問題的進展,提高學生對社會熱點的關注度。并在觀看完引導學生分析其中與課本知識相聯系的知識點,積累相關專業術語。
四、時事政治教學要注意的問題
1.處理好時事與教材的關系。既要防止脫離時事,照搬書本和教材的傾向,又要防止教學內容過于時事化,脫離教材的傾向。如清華退休老教授趙家和的事例,可結合生活與哲學價值觀的相關知識來分析如何實現人生價值;利用“奪命順風車”事件,引導學生回答如何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等。
2.要對時事內容進行整理。時事的內容分類主要以教材的知識點為基礎,按照教材內容進行分類。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熱點問題進行分類、概括、歸納和重組。
3.盡量多的查詢和收集相關專家的分析、評論。通過這種途徑積累相關專業術語,如“幸福感、獲得感;破除機制體制障礙;放大功能、保值增值”等。學生對熱點時事問題掌握的越充分、詳實,理解越深刻,高考中才能高度凝練和概括,舉一反三。
4.要認真研讀黨和國家的重要會議精神、法律文獻的出臺修改。注重培養學生養成閱讀報紙好習慣,對每年的特別是十九大以來的重要會議精神和相關的熱點法律出臺要做到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