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麗
(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太原030001)
根據山西省假幣收繳情況監測情況,近年來全省沒有發生假人民幣大量集中出現的情況,目前大面額假幣仍然占據了收繳假幣的絕大部分,但是20元及以下小面額假幣的收繳量明顯增加,造假分子有把造假重心向小面額假幣轉移的趨勢。對此,我們對全省十個地市以及部分縣市小面額假幣收繳情況進行了調查。
從券別結構看,近五年來,小面額紙幣收繳量增長幅度明顯高于大面額紙幣。20元面額以下紙幣2017年比2013年增長了近六倍,平均每年的增長率在100%以上,其中2015年增長率達到高峰,為142.6%。
從近幾年小面額假幣流通活動區域看,小面額假幣流通區域集中在兩個區域,一是在火車站、長途汽車站和各類收費站;缺乏鑒定儀器和識別能力的公交及出租車等,以及城鄉結合部的蔬菜、水果、小商品等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夜市等環境相對復雜,社會治安條件比較薄弱,流動人員相對集中的繁華地段。二是在防假識假意識薄弱的偏遠農村,近年來小面額假幣以較快的速度向農村擴散。這兩個區域的收繳量占到總收繳量的70%以上。
通過對收繳的小面額假幣分析發現,99%為機制膠印假幣。其大小與真幣相同,制造用紙為普通紙,紙質較柔軟,票面陳舊;觸摸“中國人民銀行”行名、盲文面額標記、面額數字、手感線等處比較平滑;毛澤東頭像衣領、手感線處凹凸感不強;固定水印部分,假幣正面水印平視可見,迎光透視無立體感,且水印位置偏移較重;冠字號碼、磁性安全線等用儀器檢測無磁性,安全線仔細觀察為直接印刷在假幣紙張上,通過透視觀測安全線條發現有斷斷續續的現象。
根據公安機關的調查,目前,山西省并未發現假幣制造窩點。市場上的假幣主要從倒販渠道流入,販運者大多屬社會無業及外出務工人員;假幣侵害主要是通過欺騙、買東西調包、換錢等手段實現。
一是不少人在鑒別假幣時,有著“重大輕小”的慣性思維。據調查,群眾對100元、50元大面額票幣的防范較為重視,基本上掌握了其防偽特征,而85%以上的人對20元、10元小面額假幣防范較為輕視,缺乏警惕性。二是假幣集中流通的區域,多數缺乏假幣鑒定儀器,居民又以老人、小孩為主,反假知識相對薄弱,給假幣的流通帶來了便利。三是收繳假幣總體成新率較差,在收繳之前的周轉流通次數多,犯罪分子通過故意磨損假幣來增加欺騙性,以達到交易使用的目的。據調查:20元、10元、5元面額假幣成新率約為五成。
一是從公眾心理角度看,當消費者在誤收假幣后,為了轉嫁損失,想方設法地把假幣使用出去,而對故意持有和使用假幣的現象,則持與己無關、少找麻煩的態度,不愿報告公安部門或規勸當事人上繳。據調查,90%的被調查者在收到小面額假幣后會選擇直接花出去。二是從假幣流通區域看,農貿市場、農村等區域對小面額現鈔的需求量大,公眾、小攤販等由于怕麻煩等心理,不會及時將手持票幣存入銀行,導致柜面反假的作用大大削弱。
無論是機制小面額假幣,還是通過購買電腦、彩色打印機、燙印機、裁剪機等制假設備,打印或復印小面額假幣,都具有投資少、銷路快、交易好的特點,導致小面額假幣犯罪的增加。
一是嚴重損害了人民幣信譽。人民幣作為我國法定流通貨幣,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很高的信譽。但是由于假幣的流通,不但破壞了人民幣的正常流通秩序,還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壞的影響。二是假幣的存在和蔓延嚴重干擾了正常的經濟秩序,制販假幣,干擾了貨幣流通的正常秩序,破壞了社會信用原則。三是損害群眾利益,特別是農村地區收入不高,假幣的流通使得農村老百姓蒙受的損失更為嚴重。
為了更好地做好反假貨幣工作,各地雖然建立了以人民銀行、金融機構為主體,相關職能部門參加的城鄉反假網絡,成立了反假貨幣工作站。但是,由于缺少履職約束機制和責任追究機制,部分成員單位對反假貨幣工作認識不高、責任不強、協作不夠,在實際工作中形成人民銀行獨木難支的局面,聯席會議因整體合力不足而不能有效地發揮其職能作用。
一是宣傳工作不到位。在宣傳內容上往往存在“重大輕小”的情況。在宣傳方式上,雖然金融機構每年組織的反假宣傳并不少,但是真正深入到農貿市場、城鄉結合部等小面額假幣集中區域進行流動宣傳的少,宣傳效果并不理想。二是農村反假形勢嚴峻。農村反假工作站是提高農村地區反假知識的有效手段,但受資金、人員、交通等多種因素的制約,造成反假知識宣傳不到位,資料不到位,反假設備不到位,致使農村反假工作站的反假人員和農民對一些假幣無法識別,假幣“坑農”事件和農民誤收假幣的情況仍時有發生。
一是缺少高素質的反假貨幣隊伍,在金融機構商業化經營模式下,反假貨幣工作人員多為兼職且變動頻繁人員,內部培訓的時效性和針對性難以保證,不利于反假貨幣工作的穩定性和延續性;二是當前商業銀行存款業務競爭激烈,在工作中有時會把柜臺上發現的假幣擅自退還顧客。三是缺少高質量的反假幣設備。金融機構反假貨幣硬件投入不足,一些功能不全或性能老化的設備得不到及時改進或更新,影響了防假的準確性。四是人民銀行反假貨幣專項經費不足,與反假工作的艱巨性和長期性不相適應,不能充分調動全社會的力量群防群治。
我國刑法規定,持有、使用假幣罪是指當事人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持有使用數額較大的,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如不構成犯罪的可對其進行治安處罰。這個數額較大指的是4 000元以上。這就給小面額假幣的持有使用者帶來了可乘之機,使他們打起了法律的擦邊球。
加強人民幣管理工作對金融環境和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只有加大反假力度,抵制假人民幣的流通和蔓延,才能保證金融市場和諧健康發展,保證轄區經濟、金融的穩定發展,因此,建立人民幣反假長效機制,對維護正常的貨幣流通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要提升各級政府在反假人民幣管理機制中的主導地位。各成員單位通力協作,使反假幣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共同打擊制作、販運和故意使用假幣的違法犯罪行為,在全社會構筑起反假幣的銅墻鐵壁。真正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針對反假貨幣工作提出的“維護人民幣的信譽,維護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的指示精神。
一是堅持反假貨幣日常宣傳和集中宣傳相結合,加強對小面額現鈔反假工作的宣傳,讓群眾意識到小面額假幣鑒定的重要性,提升公眾防范意識,養成找零時無論面額大小仔細驗證的自我保護意識,不給假幣在農村地區泛濫提供土壤。二是把握重點區域。積極完善和發揮城市農村社區反假貨幣工作站作用,服務農村,服務農民,以維護經濟金融秩序的穩定,努力構建和諧的金融環境。三是及時做好假幣新動向的宣傳普及。利用各種方式和途徑,發布假幣新動向,讓群眾及時掌握市場上主要類型小面額假幣的特征,提高公眾識假反假能力。四是通過宣傳鼓勵公眾使用非現金結算方式進行消費,減少小額現鈔的使用量。
一是中央財政要為反假貨幣成員單位核定專項經費,以保證全方位地開展反假人民幣工作。地方財政設立反假專項獎勵基金,對在反假貨幣工作中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二是人民銀行要從反假宣傳經費里撥出專項資金,用于人員培訓和考核獎勵,保障農村反假貨幣工作深入持久的開展下去。三是各金融機構要加大資金投入,及時更換技術落后的驗鈔設備。四是強力推進人民幣凈化工程,提高流通中小額現鈔的整潔度,降低假幣識別難度。
建議修訂完善《人民幣管理條例》中界定不清的條款,對小面額假幣的違法行為予以明確,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細則,增強可操作性。建議有關部門繼續采取有力措施,保持對販賣假幣的打擊和查處力度,對典型制假、販假犯罪分子依法從嚴處理,增強打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