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商業銀行 “第三梯隊”的城市商業銀行,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資產規模得到進一步壯大,截止2017年末,全國城商行資產規模達到31.72萬億元,在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重增長至12.57%,城商行已經成為我國現代金融體系的一支重要生力軍,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鄉居民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持續進行,金融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經濟走勢不確定性上升,受互聯網金融快速興起的沖擊,以及面對宏觀審慎的監管考核、金融監管趨嚴、資金荒和資產荒的嚴峻考驗,在地區和行業風險不斷的暴露的情況下,城商行固有的過度依靠傳統存貸利差,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風險管控能力薄弱等問題進一步凸顯。面對上述問題,陜西城商行同樣表現出了規模發展增速降低,信用風險不斷暴露,新增長點乏力,抵御區域風險能力不足等問題。在新時期和新形勢下,對陜西城商行轉型發展的思考和研究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和現實意義。
目前,在陜城商行主要有8家,其中法人機構2家,省外金融機構在陜開設的分支機構6家,由于省外城商行在陜開設機構主要執行其總部的戰略和方針,與陜西本土的結合以及轉型發展的針對性不強,并且2017年末,在陜城商行中,兩家法人銀行資產規模占全省城商行資產規模的75.8%,研究陜西本土城商行的發展情況更具有針對性,本文主要對陜西本土城商行發展情況進行研究。
截止2017年末,陜西城商行資產合計4436.11億元,占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的9.37%,其中西安銀行資產規模2341.2億元,資產規模較上年增加7.41%,長安銀行資產規模共計2094.91億元,較上年增加15.52%,兩家銀行資產規模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增速的4.8%,城商行的規模增速雖然有所放緩,但增速仍然要高于全省的平均增速。
截止2017年末,陜西城商行各項存款合計共2894.91億元,占全省人民幣存款總額的7.66%,其中儲蓄存款合計898.68億元,占全省儲蓄存款總額的4.81%。具體到兩家城商行來看,長安銀行儲蓄存款占行內存款的比重為27.18%,西安銀行儲蓄存款占行內存款比重為34.87%,而就全省而言,儲蓄存款占總存款的比重為49.45%,由此可以看出儲蓄存款在陜西城商行中的占比要遠遠低于全省平均值,儲蓄存款是陜西城商行負債業務較為明顯的短板,其中長安銀行這種短板較為突出。
陜西城商行成立時間均較短,在不良貸款方面不存在歷史包袱的因素,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加,不良貸款率從2014年的低位徘徊,呈現出快速上升的趨勢。其中長安銀行2017年末不良貸款率為1.96%,2014年該行不良貸款率僅為0.48%,撥備覆蓋率從2016年的163.44%降至2017年的159.97%,趨近于監管要求的不低于150%的要求。西安銀行不良貸款率也從2014年的0.7%升至2017年的1.24%,撥備覆蓋率為203.08%,在不良貸款控制方面,西安銀行要優于長安銀行,但兩家銀行均面臨著被不良貸款困擾的局面。
陜西城商行從成立之初到現在,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內,經過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支持地方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城商行的地位、作用以及社會認可度都得到了較大提升。可以說在當前時期,他們發揮了應有的職能和作用。但是這種由經濟繁榮和寬松金融業態下催生的產物,在經濟新常態下,在面對新形式,繼實現由小及大,再實現由大到強的過程中,又會面臨新的困難和制約發展因素。
目前陜西兩家城商行均已經建立了現代公司治理框架,“三會一層”的結構得到確立,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目前兩家城商行在股權結構上仍然存在政府委托國有企業實行絕對控股,形成了事實上的政府股份“一股獨大”的現象,在公司治理中行政化體制和機制較為明顯,不利于激發城商行的活力,現代化商業銀行的管理優勢沒有得到發揮,雖然西安銀行引入加拿大豐業銀行持股19.99%,作為戰略投資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對政府大股東的制衡,但也無法改變行政化色彩濃厚的實際情況。
在當前區域經濟一體化和金融綜合化的發展趨勢下,跨區域經營客戶和資金跨區流動需求日益增多。城商行定位為地方金融機構,定位為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跨區域發展的道路已經被封堵,跨區域客戶的營銷困難重重。目前陜西兩家城商行業務范圍均已經遍布全省,但業務發展主要基于成立之前原城市信用社的發展基礎,其中西安銀行的業務主要集中在西安市主城區,2017年發放的貸款中,84.42%集中在西安地區,其他地市的業務量較少,且西安銀行在省內縣域設點較少。長安銀行業務則是主要集中在西安市以外的其他地市和縣域支行,2017年長安銀行在西安地區貸款投放占總投放的比重為31.44%,貸款投放主要集中在寶雞和榆林地區。兩家城商行在服務地方經濟上表現出固有的特點,但是在新區域和新客戶拓展以及市場定位上存在較為明顯的不足。
隨著銀行業的持續發展,中間業務收入已經成為銀行重要的盈利增長點,但是一系列中間業務開展的第一道關口是擁有相關資質。陜西兩家城商行目前都缺少債券市場做市商資格、證券投資基金托管業務資格、金融衍生品交易業務資格和非金融企業債券主承銷業務資格等金融業務資質,無法開展上述業務。在加之嚴監管的環境下以及新資管對非標資產的嚴格限制,陜西城商行原有的通道業務和非標資產業務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創新業務發展方面,城商行既發揮不了靈活高效的優勢,又無法體現出后發優勢,城商行在創新業務發展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陜西兩家城商行成立時間均較短,尤其是長安銀行成立時間不足10年,與大銀行以及全國性的股份制銀行相比,人力資源的核心競爭力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內部培養金融人才的能力和機制還有待提高,陜西城商行的金融人才主要依托于從外部引入和挖掘,但陜西城商行為區域性的中小銀行,在職業空間和薪酬福利方面吸引力不強,不能及時引入適合城商行發展的金融人才,或者說從各方引入的人才,不能有效形成促進陜西城商行發展的合力。
陜西城商行發展雖然面臨著諸多問題,但也同時具備了持續快速發展的基礎和能力,陜西城商行應該借助 “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機遇,借助陜西追趕超越進程全面提速的良好態勢,堅持回歸本源頭,服務實體經濟,明晰定位,加快轉型發展,實現二次跨越。
陜西城商行應該在堅持黨的領導的前提下,進一步強化現代銀行管理體制的作用,積極引入外部戰略投資者,發揮外部投資者的指導和帶動作用,積極引導各利益相關方“共同治理”,消除行政化的管理色彩,按照各自治理主體獨立運作、有效制衡、相互合作、協調運轉的原則,優化法人治理結構。按照市場化的方式確定薪酬,建立中長期的激勵計劃,通過開展股權激勵,激活薪酬改革等方式積極引進外部優秀人才,尤其是高級金融人才,全面提升城商行的活力和競爭軟實力。
陜西城商行應該圍繞立足服務區域經濟的本職,緊緊圍繞全省經濟發展的側重點,堅持特色化和差異化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做好“三農”金融服務等工作,并借此爭取到更加優惠的政策扶持。對所服務的客戶群里進行細分和挖掘,重點瞄準適合城商行業務開展的“次優”客戶開展工作,明確大中、小微、個人金融業務的差異化的發展思路,對符合城商行的目標客戶給予重點支持和傾斜,提升目標客戶的忠誠度和貢獻度。以目標客戶為導向,全面提升服務全省經濟的能力。
城商行應該以信息科技建設為手段,不斷的通過完善渠道建設、互聯網金融平臺,金融服務智能化建設等方式提高城商行的服務能力。通過智能化網點的建設,逐漸將營業網點向輕型化和智能化轉型,提高單個網點的投入產出比,提升城商行整體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以信息科技和互聯網作為轉型發展的重要硬實力支撐。通過不斷的服務創新、模式創新和產品創新來滿足市場的需求,通過充分發揮“船小好掉頭”的優勢,緊跟市場,服務市場,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陜西城商行應該在具備一定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參股或成立子公司等方式,逐步涉足基金、租賃、信托、保險等領域。如本身能能力較弱,則可通過與其在業務上有較大互補作用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開展合作,不斷的整合內外部資源,拓展業務范圍。同時陜西城商行應該積極與其他城商行加強交流,互通有無,從“單打獨斗”逐步向城商行抱團發展方向轉變,提升陜西城商行的整體抗風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