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凡 ,栗俊杰 ,2
(1.燕山大學—河北省公共政策評估研究中心,河北 秦皇島 066004;2.邢臺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邢臺 054000)
1.政府各職能部門需要增強服務意識和轉變工作作風。河北省營商環境雖有很大改善,政府部門努力改變傳統的官本意識,但“重管控輕服務”的傳統舊習仍然嚴重,導致“服務意識差”“服務意識很差”等負面的評價比重居高,亟待改進提升。
2.政府依法履職仍需規范。河北省各級政府部門急需改進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抓緊規范工作程序,徹底轉變變向性的“吃拿卡要”不良作風。
3.政府落實政策的力度急需加大。急需各級政府根據本地區或本部門營商環境現實,強化政策落實責任,加大政策落實力度。河北省城市政策執行行為得分率城市之間差距較大,影響了河北省優化營商環境的均衡發展。
4.政策制定能力有待增強。政策本身不夠科學,部分政策缺乏可操作性措施,不接地氣;不同政策之間存在差異甚至沖突、互不相容;政策過多,聚焦度不夠,需要調整和梳理;政策之間缺乏協調性,需要統一和歸口。
5.政策的社會影響力不強。政策宣傳渠道相對狹窄,傳遞不及時、不到位;政策文件傳達效率低,有些政策落實不到位,需要提高政策執行效率;部分政府工作人員對政策解讀不精準、不明確。
6.政策的執行力有待提高。部分政策配套措施不高,難以落實;政策執行存在偏差;政策落實不便利;政策含金量不高;政策執行存在過多附加條件;執行節奏慢;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不夠;政策的“一刀切”存在。
7.對民營企業引進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需要加大。民企管理者反映,作為三、四線城市的民營企業,在引進人才方面存在天然的區位劣勢。
8.政策漏洞需要修補,服務效率有待提高,配套政策需要完善。在改善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制定和執行中,出現了一些政策漏洞和缺陷,需要不斷修補和完善。
9.雙創政策帶來的成功案例少。各市、縣區都有創業園,財政投入資金很多,但是企業創業成功的案例較少,導致地方政府對該政策的實施效果并不樂觀,雙創政策沒有取得預期成果。
10.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執行效果不佳。關于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雖然政策多、力度大,但是享受門檻偏高。
11.其他方面。促進科技創新的財政和金融政策仍不完善,科技人才政策有待完善,政策之間存在沖突,開發區落實政策的效果有待改善。
1.高度重視政策的科學性、穩定性和可預期性。我們在放松管制、減少干預上做了很多努力,效果也很明顯。但就企業的反饋來看,目前意見非常大的是政策不科學、不穩定、不可預期。政府政策變化太快,沒標準、沒方向,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不科學的政策也就不穩定,沒有一個規范的法治化的決策機制,政策隨意性大,也就很難預期,企業無所適從。因此下一步改革方向應該考慮在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學性、穩定性以及可預期性上下功夫,從體制上解決問題。現代的公共問題越來越專業化,要考慮讓專業人士真正參與決策。可以考慮將重要的公共政策上升到法律,這樣才有較好的穩定性。各種治理措施和限制性措施,一定要有標準,要有長期的規劃,政策要有前瞻性,不能“翻燒餅”,給社會、給企業一個明確的目標和預期,這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讓企業正常經營、社會正常運行的必要條件。
2.增強政策的聚焦度、協調性與權威性。建議將現有47個政策文件重新進行歸類疏理,按照優化市場環境、推進對外開放和開發區改革、鼓勵雙創、支持民營中小微企業發展、促進貿易流通發展及其他行業加快發展這六大類進行政策規整,組織專家編制《河北省推進營商環境發展政策及解讀手冊》,并將手冊的電子版發至政府網站平臺,進行時時更新,以便企業家隨時可以像查字典一樣進行查閱和學習。作為政策制定部門要廣泛調研、充分溝通,吸收省內外優秀成果和經驗,形成既具創新性又具科學性及可操作性的政策。各部門在出臺和執行政策時,切實做到“一盤棋”。加強統籌協調,避免政策之間相互矛盾、相互抵消,避免在政策執行時隨意解讀、執行偏差,要加強溝通,協作配合,形成合力。各部門在出臺和執行政策時,要做到一個口徑、一個聲音,切實加強統籌協調,避免政策之間相互矛盾、互相打架,最終造成好的政策起不到好的效果。
3.提高政策執行力與行政效能。政府職能部門人員在政策執行中,首先要提高認識,增強依法行政意識,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加強行政誠信建設,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做好誠信宣傳工作,為有效行政提供基本的環境;其次要優化利益觀念,預防因執行部門受局部利益狹隘觀念的制約,執行不力導致政策效應的流失。為此,一要優化部門以及政府人員的利益觀念,破除本位主義,增強整體意識與行政服務意識,不斷優化行政執行的思想環境;二要加強監督與問責制度建設,增強有關部門及領導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并在執行過程中最大程度地透明化、公開化、規范化,促進政策落實;三要預防違規應允許愿,避免既得利益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出現。
4.完善要素支持政策,切實解決民營企業的老難題。努力推進金融支持政策創新。明確小額貸款公司的性質及稅收標準,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制和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拓寬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改善民營企業的融投資環境。政府可試行建立“守信用企業白名單”,通過對信用度高的企業可獲準得到高額度貸款激勵的措施,激發企業落戶和擴大生產的積極性,遏制本地企業外向投資傾向的“原始”動力。從資金支持看,建議政府或園區繼續扮演好牽線搭橋的角色,通過召開銀企對接會,篩選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和項目參會,鼓勵金融機構對誠信經營、發展前景好的民營企業貸款給以利率支持,特別是對小微企業的信貸,對于時效性強的信貸行為,加快出臺特色的信貸產品。同時,完善信貸擔保體系,例如,建議對創業者的小額貸款,能否通過個人征信評價體系來發放低息貸款。又如,企業早期所進行的資產評估和目前的市場價格相差十幾倍,建議企業對自身資產進行重新評估,并按照重新評估的價值向銀行申請貸款,以獲得更多的融資支持。人才政策方面,有理、有利、有節地兌現政府優惠政策,定期評估政策落地效果,激勵人才發展,增強投資的引力;由政府搭建統一的人才招聘、開發平臺和網站,舉辦人才招聘會,企業需要人才時,可以隨時到政府平臺尋找相關人才,以解決單個企業招聘和吸引人才的不便。出臺更積極、靈活的人才政策,如對高學歷人才、特需人才等加大補貼力度,特別是注重把本地戶籍的人才吸引回來,從子女入學、住房保障等方便完善配套政策。在企業土地政策方面,建議采取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出讓等多種用地方式,簡化土地證書發放程序,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對于未利用地,建議允許企業和農民商量租用就行了,不需要走正規的土地報批手續,簡化程序,縮短項目落地時間。
5.出臺科技創新好政策,建構起良好的創新生態體系。政府提高服務意識,簡化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認定手續,加大高新企業在土地、資金、環保方面的政策傾斜力度。促進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科技創新合作,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為小微企業服務優勢,推進中小微科技企業自主創新,擴大科技型中小企業專項基金的規模和種類,充分發揮基金的引導作用。從強化科技創新的資金支持看,加快推進市級財政科技計劃、專項資金、基金等優化整合,完善跨部門的財政科技項目統籌決策和聯動管理制度,以形成合力,強化科技投入和管理。進一步為科研人員松綁,讓科研院所和高校在科研立項、成果處置、產權管理等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權。
6.以高質量發展為抓手,促進開發區開放發展。按照能放即放原則,進一步向開發區下放行政審批權和社會管理權限,推進開發區審批局的改革,理順審批、服務和監管機制,做到“一個中心對外、一個窗口受理、一站式辦結、一條龍服務、一枚公章審批”。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和辦事程序,清理和規范審批項目,堅決取締一批不必要的審批項目,對于可以市場決定的,減少政府干預。構建市縣和園區并聯互通的互聯網政務服務系統,實現各級各部門間數據的共享交流。嚴格落實首問負責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時辦結制等,重大項目或需要代理服務的項目,實行全程代理幫辦服務制度,確定專人全程協助辦理各項前期手續,加快審批進程,最大限度地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