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荷,周昭雄
(上海理工大學 管理學院,上海 200093)
為了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促進完善開放型經濟體制的建立,上海自貿區建立這一國家政策,是先行先試、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這項以制度創新為基礎的重大改革,軟實力提升是重點,其影響力之大、難度之高。事實上,上海自貿區的建立是中國積極地從一個嶄新的角度去探尋新的開放試點,其推進加速改變了政府職能和行政體制改革,促進了經濟增長以及優化了經濟結構,這就要求政府將市場行為的主導權歸還給市場主體,加快人民幣自由兌換匯率的進度,促進稅制改革。因此,自貿區建立將會啟發并推進貿易、稅收、金融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相應出臺。而且,其頒發的相應變革措施可為全國性的變革提供相當大的示范效應和可復制的經驗。在這個歷程中,改革紅利也會一步步釋放出來,終將推進中國經濟達成轉型升級。因此,對自貿區的建立對周邊區域內城市出口貿易發展的影響進行深入回顧與總結評價,這不僅是上海自貿區五年來建設成果總結與評估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同時也為后續推動其他自貿區的啟動以及在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下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等政策提供非常寶貴的經驗。
事實上,已有很多文獻從不同角度對上海自貿區的建立進行了研究。貿易問題一直備受學者們關注,如汪璐瑤等(2015)研究分析了上海自貿區對浙江經濟發展的影響。徐美娜(2016)在上海自貿區推動長三角地區發展存在的制度瓶頸基礎上,提出了幾條政策意見。黃南(2015)的觀點是,上海自貿區的建立將對長江經濟帶的對外開放型經濟發展產生非常顯著的溢出作用、輻射作用、虹吸作用和擠壓作用。徐立平(2015)以杭州市為例,研究了上海自貿區對杭州市的影響。譚娜等(2015)采用了反事實分析方法來評價有哪些經濟增長效應是源自于上海自貿區的建立,她認為,自貿區的建立確實對上海經濟增長有著更加顯著的正向效應。
對現有文獻進行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仍可對當前的研究進行繼續擴展分析:現有文獻對上海自貿區的建立對周邊地區的出口貿易的研究相對缺少。現有對貿易的研究多集中于宏觀(國家)層面進行考察,但是上海自貿區的建立等相關舉措可能不僅會對中國整體的貿易層面帶來重大影響,而且它更有可能起決定性的作用,在對某片微觀區域(如長三角地區)的貿易方面,而且后者作為微觀基礎為了能夠理解前者,更應該需要被加以分析。
如果自貿區建立后長三角地區的出口貿易確實受到明顯變動的話,除了其相關影響是來自于自貿區之外,還有其他哪些影響因素需要值得注意?從上海自貿區設立看機遇分析,上海自貿區的建立會對長三角地區具有“溢出效應”,促進了自貿區內貿易的便利化,這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交流舞臺,它有助于加快國際化歷程,為長三角區域實行“引進來,走出去”政策創造得天獨厚的環境。上海自貿區的建設也為長三角地區的將來發展起到了相當好的帶頭效應,其制度上的改革、政策上的創新,一系列的創新實踐為后來者提供了非常多的既有效又成熟的借鑒。上海自貿區的建立也有利于推進長三角地區其他城市的合作與交流,促進合作發展,增強整個長三角地區的競爭力。
自貿區的建立與否與長三角地區貨物出口貿易的關系:基礎回歸模型。
自貿區的建立最初的目的之一就是通過改革相應的制度以及進行金融創新來使貿易的便利化得到促進,自2013年10月成立初期至2017年12月間,自貿區出臺了多項與貨物貿易相關的政策舉措,工商、海關、交通運輸、質檢、稅務等與貨物貿易相關的部門都是政策出臺主體,這些政策舉措使出口企業的辦事流程得到簡化,相關成本得到降低,極大地促進了企業貿易的便利化。
基于此,我們分別構建了長三角地區貨物貿易出口的計量模型如下:
其中,export代表長三角地區貨物貿易出口額;T代表是否建立上海自貿區(自貿區設立前取值 0,設立后取值為1);X代表相應的控制變量,包括長三角地區中兩省的GDP、實際的有效匯率指數等;α為常數項,ε為誤差項。該部分重點對長三角地區貨物貿易出口是否受自貿區建立的影響進行考察,即重點研究自貿區是否建立T的系數。如果該系數顯著為正,則說明自貿區的建立確實促進了貨物貿易出口。我們首先預期自貿區的建立會對長三角地區的貿易出口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本文的數據來自Wind數據庫,以及相關省市的統計局。在基礎模型回歸設計中,模型只涉及到江蘇省和浙江省的相關數據。將時間跨度范圍盡可能地進行了擴展,跨度為2007年第一季度至2017年的第四季度。
表1 相關的解釋變量
通過模型建立,主要得到以下研究結論:
第一,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僅將出口額對自貿區虛擬變量進行回歸,可以發現,參數估計結果為0.345,通過1%的顯著性檢驗,顯著為正,說明上海自貿區的建立能顯著提高江蘇和浙江地區的出口額。但是進一步觀察模型R2發現,R2僅為0.419,為了進一步提高模型的擬合優度,引入更多變量進行下一步研究。
表2 回歸結果
第二,通過模型(2)的回歸結果可以發現,模型(2)的R2為0.926,擬合優度較好。在各個變量方面,自貿區變量參數估計結果為0.851,同樣顯著為正,這進一步驗證了之前自貿區設立能顯著增加江浙地區出口額的結論。在其他變量方面,GDP同樣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顯著為正,說明GDP的提升也能夠拉動出口的增長。人均消費性支出和CPI雖然符號為負,但僅通過10%的顯著性檢驗,對出口額影響較小。此外,匯率對出口額不存在顯著影響。
鑒于建立自貿區的根本目的之一是通過制度改革和金融創新來促進貿易便利化,我們由此重點考察了自貿區設立與否對長三角地區貨物貿易出口的影響,同時也觀察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等其他變量對其出口額的影響,得到如下結論:第一,上海自貿區回歸系數為正數,表明了上海自貿區的建立確實對長三角出口貿易起著促進的作用。上海自貿區的建立促進推進的各種簡化政策,使長三角地區內的企業貿易成本降低,審批效率得到加快,從而推進了貿易的發展。第二,長三角的GDP與長三角出口額呈現正相關,表明長三角GDP是影響長三角出口貿易的重要因素。上海自貿區施行的“負面清單”,該負面清單列出了外商投資準入的特別管理舉措,對很多外資的流入有強烈的吸引作用。長三角地區有著絕佳的地理位置,是上海市的經濟腹地,產業鏈之間存在著密切相關的聯系,自貿區的建立所帶來的溢出效應,增加了長三角出口額。第三,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下跌,其價值將會相應貶值,人民幣的貶值導致長三角出口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上升,從而應該促進了出口貿易,因為模型選取受其他自變量的影響,其對長三角地區貿易出口額沒有發揮顯著的影響。第四,江蘇省和浙江省的GDP與長三角出口額呈現正相關。第五,江蘇省和浙江省的人均消費支出和CPI與長三角的出口額影響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