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云,王獻升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廣西 崇左 532200)
1.區域內少數民族數量多。新中國成立后經過民族識別,目前在廣西境內共有少數民族11個,分別是壯族、苗族、瑤族、侗族、京族、水族、回族、毛南族、彝族、仫佬族和仡佬族。這些不同的少數民族各自擁有不同的傳統飲食、傳統服飾、傳統節日和生活習俗,為發展少數民族體育旅游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
2.少數民族分布范圍廣。廣西境內的少數民族基本上覆蓋了廣西各個縣市,這種較為廣泛的民族分布情況使得不同民族的文化得以交流傳播并在交流的基礎上創新發展處新的民族體育項目,這為發展少數民族體育旅游提供了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3.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多。由于不同民族在生活環境、生活實踐、宗教信仰、民族語言等方面擁有較大差異,所以廣西少數民族體育活動的資源異常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廣西境內的11個少數民族共有接近500項傳統體育項目。這些項目都具有非常鮮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并且還有一定的健身性和可普及性,豐富的體育項目為體育旅游提供了有力保障。
4.少數民族體育活動參與度高。由于受到自然環境條件的限制,各個民族的傳統體育活動的場地要求較為簡單、資金要求也不高,技術難度也不大。這些特性使得游客可以較大程度地參與到傳統體育活動中來,滿足游客的好奇心。同時,參與度的提高也增加了游客的停留時間,這意味著游客可以進行更多的消費,這有利于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1.品牌創造因素。首先,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活動缺乏政府政策的長期支持,再加上廣西地區各少數民族分散聚居的實際情況,各地體育旅游產業分散經營、難以整合,也就不可能將其打造成為一個有競爭力的統一品牌。其次,受制于當地資金等物質條件,體育旅游活動的場所大多是搭建的簡易舞臺,而且演出人員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其表演較為簡單單調,游客的參與性較差。最后,當地居民的品牌意識較差,其旅游產品多有雷同,缺乏獨創性,很難對其項目進行延伸。
2.產品開發因素。在廣西,傳統體育旅游所開發出的產品種類較少,項目單一,品位不高,難以較好地迎合當地旅游者的消費需求。一些傳統體育項目如跳蘆笙、打陀螺等隨處可見,缺乏合理的統籌規劃,而與之相對應的是一些極具有開發價值和文化價值的特色項目無人問津。
3.人才素質因素。廣西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且該地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較低,這導致其傳統體育旅游產業發展較為艱難。那些進行傳統體育項目表演的人員多為當地少數民族青年,整體受教育程度較低,沒有經過長期系統完整的培訓,對其民族體育活動缺乏深層次的理解和體會,難以使旅游者得到更高層次的審美體驗。
第一,加強邊疆民族地區自然環境的保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想要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傳統體育旅游項目,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路線,要將旅游項目開發和自然環境保護看作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保護的前提下開發,在開發的過程中保護。一個景點不是用來給一兩個甚至不是給一兩年的游客參觀的,一個少數民族旅游景區,不是用來大規模蓋現代化賓館、酒店的。如果是這樣,當游客游覽時,只會看到一個沒有民族特色的充滿了垃圾的風景區。因此,在進行體育旅游開發中,我們要著重關心環境的保護問題,要相信,只有綠水青山才是發展民族旅游的核心競爭力。
第二,加強邊疆民族體育旅游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應該支持廣西地區民族旅游產業的發展,將體育部門、旅游部門、企業三者通過政策引導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積極宣傳當地民族傳統體育旅游,引導投資主體多元化,吸引外資。完善如體育館等體育基礎設施。在城市中也可以新建體育科技園、體育研究區,延長民族體育旅游產業的產業鏈,推動民族體育旅游現代化發展。
第三,繼承傳統,保持邊疆民族特色。廣西少數民族眾多,不同民族的體育活動是其民族的生活習俗、宗教信仰在實踐方面的體現,因此具有獨特的民族性。因此,在進行旅游開發的時候不能千篇一律,將各個少數民族的體育項目混為一談。
第四,改造傳統體育項目,繼續提高游客的參與度。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現在的旅游者不僅希望能夠看到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體育表演,還更希望能夠參與其中,體驗當地傳統風俗,從而進一步了解當地傳統文化。便于游客參與本是廣西民族體育旅游的優勢,我們應該將這個優勢繼續發揚下去。因此,我們應該注重對傳統體育項目的文化發掘,設計出一系列既能體現當地傳統文化又帶有娛樂性和趣味性的旅游項目,滿足旅游者的需求,提高他們的滿意度。
第五,響應“一帶一路”政策號召,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廣西地區正處于“一帶一路”沿線,具有良好的對外交流環境。要發展廣西傳統體育旅游產業,不能忽視國際市場的建設。建立國際旅行社,使廣西民族傳統文化走向世界。廣西傳統體育文化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既要保持民族特色,又要對其中的糟粕進行剔除,如廢除民族體育活動中的封建迷信觀念、沖破傳統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和限制等。
第六,建立民族體育教育體系,培養優秀人才。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對于發展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來說,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政府要完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保護體系,博物館實行免費開放制度,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加入到學校教育之中。學校要定時開展弘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活動,構建體育人才培養體系,注重學生體育技能和體育精神的全面發展。高校要加強師資建設,注重教學環境的提升,培養多元人才。
提高廣西邊疆民族傳統體育旅游項目的核心競爭力,有利于促進廣西當地經濟發展,推進全面小康建設和精準扶貧,有利于增加大眾的民族認同感。因此,提高廣西邊疆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的核心競爭力勢在必行,且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