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妹,王譯萱
(南京林業大學,南京 210037)
中小企業對促進就業、增加稅收、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有著重要作用,成為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力軍。但由于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相比,在制度化建設、管理者對社會責任認知等方面存在差距,其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并不盡如人意。因此,為了評價中小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狀況、探究影響中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行為的驅動因素,需要研究中小企業社會責任評價內容及具體指標。
企業社會責任概念的界定是評價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基礎,能明確企業應該從哪幾個方面承擔社會責任。本文將企業社會責任分為對象維與層次維二個維度。從利益相關者視角,企業社會責任對象維,即企業對哪些對象負有社會責任,這些對象有企業股東、債權人、消費者等各利益相關者;如果將企業看成是兼具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且兩者密不可分的社會經濟組織,則企業社會責任層次維應該包括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慈善責任四個層次[1]。企業社會責任對象維與層次維相互交織,共同決定了企業社會責任概念的內涵。一方面,企業對每一類利益相關者都可能承擔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及慈善責任的一層或多層。如企業依據《勞動法》和地方法律法規保障企業員工的工資水平,就是企業履行對利益相關者員工的法律責任。另一方面,企業每一層社會責任所作用的對象都是具體的利益相關者。如慈善責任就包括為利益相關者社區提供慈善捐贈及優先提供就業機會等。
綜上所述,從利益相關者視角,本文將社會責任的概念界定為:企業在商業活動中,對不同利益相關者(股東、債權人、消費者等),應承擔的經濟、法律、倫理和慈善不同層次方面的社會責任。
利益相關者視角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內容更容易被枚舉、對每類對象應盡的責任更易具體化,因而多數學者側重使用利益相關者視角評價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企業利益相關者有不同分類方法,可以從所有權、經濟依賴性和社會利益的角度劃分[2],或者從合法性、權力性和緊急性的角度劃分[3],也可以從強制性、基礎性的角度劃分[4],但企業利益相關者都會包括股東、債權人、高管、員工、供應商、經銷商、消費者、政府、社區和環境。
確定中小企業利益相關者應考慮中小企業幾方面的特點。(1)中小企業只負有限的社會責任。不同規模、不同性質、不同能力、不同企業生命階段的企業所承擔社會責任的內容與層次是不同的,不能在同質化假設的基礎上用同一標準來衡量所有企業的社會責任。相對于汲取了絕大多數社會資源的壟斷性企業、上市公司、大型國企而言,中小企業僅能獲取微薄資源與利潤,其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應該相對較少。(2)中小企業主要依靠內源融資渠道。由于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明顯低于大型企業,以保障資金安全為首要目標的銀行并不傾向于為中小企業提供更有利的貸款政策,中小企業籌資更多依靠權益資本,以財務杠桿獲利的程度有限。因此,設計評價中小企業社會責任指標時,本文將投資者(股東)與債權人合并為資金提供者利益相關者,并更加側重投資者的訴求。(3)中小企業管理層級相對較少。中小企業通常呈現管理層級相對較少、管理幅度大的特點,管理者和員工訴求的差異并不顯著,并且普通員工占據中小企業內部員工的絕大多數,高管與員工可以合并為企業內部員工利益相關者。
1.對資金提供者的社會責任
一般情況下,中小企業的投資者也是企業實際的經營管理者,對投資者的責任體現為投入資本保值與增值,獲取理想的投資回報率,同時更加關心企業的正常運營情況。而資金提供者中的債權人更加關心借出資金的安全性及可回收情況。因此,中小企業對債權人的責任體現在企業按規定用途使用貸款和及時償債,企業經營活動信息透明。
2.對內部員工的社會責任
中小企業員工的人力資本是創造企業財富的源泉。按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求主要有五個由低到高的不同層次。而美國耶魯大學奧爾德弗教授提出了ERG(Existence-Relatedness-Growth)理論。ERG理論認為,多種需要可以同時作為激勵因素而起作用,并且當滿足較高層次需要的企圖受挫時,會導致人們向較低層次需要的回歸。因此,管理措施應該隨著人的需要結構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改變,并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需要制定出相應的管理策略。換言之,企業對員工的這3種核心需求負有相應的責任,即應該保障員工的基本權益,其一是確保職工的工資水平;其二,確保職工的勞動條件和勞動環境安全;其三,尊重職工提出的相關意見和建議,這可以認為是企業應負有的為員工提供融洽的組織氛圍和民主管理的責任。至于員工的成長和發展同樣重要,企業可以通過加強對員工的教育培訓提高勞動生產率,也關注職工成長發展。這些都被認為是中小企業對社會責任的履行。
3.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
中小企業對消費者的社會責任可以參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章“經營者的義務”的主要內容,概括為以下幾點[5]。(1)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恪守社會公德,誠信經營,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質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2)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提供商品或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消費者可以依照國家規定、當事人約定退貨,或者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并且經營者負有舉證責任,賦予消費者反悔權。(3)不得設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條件,不得強制交易,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明碼標價,否則將加碼消費欺詐賠償。(4)中小型企業尤其是服務型企業,有責任嚴密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4.對供應商和經銷商的社會責任
在供應鏈中,上游企業負有按時向下游企業交貨的責任,下游企業則應承擔按時足額向上游企業支付貨款的義務,因而供應鏈實質上也是一條“責任鏈”[6]。中小企業既是經銷商的上游企業,也是供應商的下游企業,因而應當履行對供應商和經銷商相應的社會責任。
5.對政府、社區、環境的社會責任
大多數中小企業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能獲取的資源與利潤有限,其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應該相對較少。其對政府的社會責任主要體現在及時足額納稅、遵紀守法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其對社區的社會責任主要體現為盡力參與捐贈活動及為社區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其對環境的責任主要體現為廢物達標排放以保護周邊環境,實施節能環保生產項目。
綜上所述,利益相關者視角下中小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狀況評價,就是中小企業對不同利益相關者所承擔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的評價,其評價內容可以分列成具體指標。
第一,對資金提供者社會責任評價指標。按時償債情況;按規定用途使用信貸資金情況;資本保值增值率;企業經營活動信息透明度;投資回報率穩定性。
第二,對內部員工社會責任評價指標。職工薪酬待遇水平;職工工作環境安全保障情況;企業民主化管理程度;職工成長發展重視程度。
第三,對消費者社會責任評價指標。廣告宣傳真實性;提供產品和服務質量的可靠性;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程度。
第四,對供應商和經銷商社會責任評價指標。按時足額向供應商支付貨款情況;按時向經銷商提供優質商品或服務情況。
第五,對政府、社區及環境社會責任評價指標。及時足額交納稅款情況;遵紀守法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情況;參與社區公益活動情況;慈善捐贈情況;為社區提供就業崗位情況;廢棄物排放達標情況;實施節能環保項目投資情況。
中小企業對中國經濟發展起了重要推動作用,同樣也應該擔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這樣我國經濟才能更加健康持續地發展。中小企業利益相關者主要包括股東、債權人、高管、員工、供應商、經銷商、消費者、政府、社區和環境。從利益相關者角度評價中小企業社會責任,可以設置具體指標,當然不同指標所占的權重不同,限于篇幅,將在后續論文中繼續探討。只有中小企業也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