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航
(吉林銀行吉林分行,吉林 吉林132000)
城市商業銀行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只有結合實際,克服形式主義、本本主義和急功近利,才能抓住經營靈魂塑造這個重點,以經營靈魂塑造為中樞,培育適應市場經濟的集體價值觀,培育反映集體個性的集體行為,以統一的經營理念塑造集體意志,以強有力的經營管理理念塑造集體形象。此外,還要注重長期培育的文化理念。企業文化培育的目的是可持續發展,而非獲得某一時,某一局部的利益。而企業文化培育是長期的系統的行為工程,所以商業銀行要推行企業文化管理,就必須把企業文化的培育過程作為企業的長期戰略,精心設計、長期堅持、認真維護、全員參與、充滿信心,使企業文化成為保持持續、穩定、發展的動力。同時要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塑造獨特的個性,整合銀行的各種資源,不斷創新,與對手形成良好的競爭態勢,并在社會中樹立良好形象,這是提高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源泉。注重形成集體無意識的理念。企業文化的根本就是要培育員工的一種思想、一種精神,培育一種適應性氛圍。讓員工在潛移默化中去接受、贊同集體。這種文化氛圍,它重在發揮集體個性和智慧,明確表達反對什么和禁止什么,支持和鼓勵什么,宣揚和傳播什么,提供和服務什么。它是發散員工的思維,而不是限制員工的思維;是規范員工的集體行為,不是規范員工的某個行為細節,而是規范員工大的經營行為;不是為規范而規范,而是通過文化的積累,形成集體無意識。通過長期的過程,使員工獲得集體無意識的行為,達到自覺經營管理的效果。
要以企業的物質文化為切入點,建設城市商業銀行的特色的文化。市場經濟是高度的理性經濟,它是斬斷小農經濟的血緣、情緣關系為特征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長期以來,商業銀行的經營意識,血緣、情緣關系成為經營工作發展的羈絆,致使經營管理理性的喪失,規章制度實施無力,優秀人才難以聚集,制約著商業銀行的制度運作。商業銀行要適應市場,滿足客戶不同需求,就必須建立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業緣、事緣文化,按市場經濟理性運作,切實做到全新的城市商業銀行的企業文化。因此要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教育員工樹立品質之上的企業理念,不斷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提高員工操作技能通過長期的技能培訓和灌輸新形勢下辦商業銀行的新思想、新觀點、新理念,促使各崗位精操細作、一絲不茍、嚴把質量關,使品質文化深入人心.
二是充分利用銀行現有資源進行強使拓展營銷,各部門精心協作,上下聯動,團隊互動,適時開展業務技術營銷拓展競賽,把市場需求客戶心里和市場營銷結合起來,創立市場營銷新思維新方式員工要積極走向市場,面對市場競爭提高辦事效率,打造銀行金融產品品牌.
三是突出金融產品個性,增強客戶對金融產品的認知感,用文明優質服務吸引客戶,讓社會了商行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建立銀行與公眾交流和對話,取得社會的信任和理解,實現銀行與社會的溝通與協調不斷增強銀行的綜合競爭能力最終獲得客戶的最大綜合回報
四是加大硬件設施投入適時調整網點布局,撲捉客戶信息即使反饋,正確關系廣泛征求客戶意見和建議建立良好的銀企關系.通過不斷改進和實施信息收集,達到功能效用、審美、愉悅三方面相統一。依據現有的金融產品不斷激發員工的創新意識,打造拳頭產品,維護好銀行在客戶心目中的形象,使之充滿生機和活力。
一是要當前實施扁平化改革的實際來制定企業精神價值觀。從建立銀行的前臺與后臺、機關與基層、干部與員工、部門與部門之間、員工與客戶的言行規范。各崗位員工要自覺遵守各項制度,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明確自身目標,牢固樹立全局觀念,大局意識,在行動上,切實體現以客戶為中心、以發展為準繩的長期堅持將企業理念及整個價值觀貫穿到整個經營活動和員工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要從人際行為語言規范到個人儀表,穿著,從上班時間到下班時間等,細微之處上規范行事。強化培訓鍛煉,養成自覺行動 確立機關為基層服務,前勤為后勤服務,前臺為后臺,行政后勤的發展服務的群體意識。其次是完善服務功能,加大文明優質服務力度。堅持使用文明言語,踐行為客戶服務宗旨。無論是后臺人員,無論是對內對外都要提供優質、高效、快捷的服務,以客戶最大需求為目標,不斷提升客戶的滿意度。第三適時開展討論與座談,演講與模范報告,實地觀摩與示范演練,重復行演示與競賽,以糾正行為偏差。邊檢查,便糾正。在競爭環境中,廣交朋友,謀求公眾支持與合作,最終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豐收.第四大力倡導典型引路,形成團結互動,良好風尚形象宣傳和全員營銷為主題,廣泛開展攻關活動,充分運用大眾媒介進行業務、形象、品牌及先進事跡宣傳,求實求新,叫響銀行品牌,擁有豐富客戶資源,形成雄厚市場競爭實力.
要確立城商行”以人為本”企業價值觀,促使員工積極參與管理,充分行使民主權利,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利益之間的關系,廣征群眾意見,幫助員工樹立信心,戰勝和克服困難的勇氣,結合改革實際,針對不同條件、不同環境、不同場合下的不同人出現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解決方法,激發員工潛能,調動員工積極性.通過建立以“業績論英雄,按貢獻獲獎勵,用表現定去留”的激勵機制,鼓勵全員各盡其所,發揮特長,實現自我價值,不斷取得應有的經濟、社會和自我需求的滿足.員工要積極參與各項政治活動、經營活動、爭先創優等活動,強化道德責任感.以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企業經營哲學,由內而外,依據市場變化,確定管理定位,通過市場調查分析,確定各種需求的內容和邊界,優化人、財、物的配置.不斷的塑造企業精神.以人為本、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促使全員擰成一股繩,力求在行內營造一種公平和諧的企業文化氛圍.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發展,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商業銀行是不能離開客戶而生存的,金融企業文化不能脫離環境文化而建設。因此,營造良好的環境文化氛圍,打造良好的和諧發展的環境因素至關重要,為此要從外部環境增加輸入,通過優化組織架構、完善經營模式改革,產出經營效益.故此,員工應充分了解市場環境技術環境、資金環境、掌握國家方針政策、金融法律法規、市場需求,了解當地經濟發展戰略,地方法規,社會文化風俗習慣,風土人情,在內部環境上,要塑造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不斷發現人才,重用人才,搶占金融競爭的制高點樹立市場競爭,效益觀念,實行責權利相結合的經營機制。為構建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先進的金融企業文化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