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麗
十九大報告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偉大判斷,隨著大數據、云會計、人工智能化的迅速發展,會計行業也進入了新時代,作為國有上市施工企業財務人員更應走在時代的前列,把財務管理信息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如何創新財務管理信息化手段,變革管理模式,推進工程項目風險管控是新時代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務。
建筑施工企業普遍具有點多、面廣、生產流動性大等特點,工程項目往往分散在不同的地區和城市,企業生產規模越大其管理機構層級就越復雜。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下,普遍存在內部管理制度執行難,監督難,上下信息傳遞不暢的問題,項目風險無法有效把控。由于缺乏有效手段實施事前、事中的控制,極易出現管理漏洞對企業造成經濟損失。加強財務管理信息化對推進工程項目風險管控具有重要意義。
財務管理信息化可以將各項業務活動與財務活動整合在一起。實現工作流、數據流、審批流的完整統一。一方面,通過流程引擎使總部和項目部、項目部與項目部之間溝通順暢,可突破空間上的距離對管理帶來的不便,增強總部對項目部的監管力度;另一方面,通過各業務部門之間的數據自動關聯,可利用財務活動對其他業務活動的剛性約束,增強內部控制力度。
通過信息化手段,使信息系統成本管控中心板塊與財務管理中心板塊協同關聯。建筑施工企業在工程項目啟動之后,在ERP信息系統進行立項,立項之后對項目成本進行分解,形成預算成本。同時財務成本核算也建立與之相對應的成本核算架構,使財務成本核算與預算成本各個單元之間實現無縫連接。有利于加強成本過程控制,當實際成本大于預算成本時系統自動預警和糾偏。通過控制各預算成本項的上限、進度、質量,來達到控制整個項目成本的目的。
工程項目立項之后根據預算成本制定合同計劃,按照合同計劃通過比選等方式選擇單位簽訂合同,同時合同單位、合同金額、合同約定支付比例同步到財務管理系統,有利于規避無合同支付、超合同支付、超合同比例支付風險。實現點對點的支付,保證了合同流、資金流、發票流的和諧統一。財務管理信息化整合了生產體系,生產部門根據工程項目業主的計量資料把計量錄入系統并錄入合同約定的收款比例,形成應收款項,再把給各分包單位的計量資料錄入系統,形成應付款項。在對項目進行資金安排時如果超過應付款項,系統自動報警,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超計量支付風險。
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與各業務流程整合后,實現信息共享,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從領導層、各業務層面、項目部層面均可以全面直觀地了解整個工程項目的情況,有利于把控工程項目的風險。同時通過獲取業務前段數據信息實現了財務分析指標的數據追溯功能,跟蹤指標涉及的工程項目各環節,提高財務分析的寬度和廣度。
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設置更多的是財務人員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及財務專業的角度進行設置,而財務人員對其他的業務流程是不擅長的,無法保證財務管理信息化與各業務流程進行完美的銜接。如:預算的成本分類與財務的成本分類存在差異,統計口徑的不同致使不能準確地反映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物資采購流程未整合到財務信息化系統,致使不能真實地掌握材料供應情況,這也是目前公司關于材料訴訟比較多的原因之一,公司本部無法掌握材料的真實供應信息,無法約束材料款的正常支付;保證金流程未嵌入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不能自動識別項目按合同應交的保證金,更多的是人為根據合同進行錄入,過多的主觀因素降低了信息的準確性。
很多工程項目迫于公司的壓力不情愿地開展信息化建設,他們始終認為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是信息部門和財務部門的事情,對財務管理信息化在推進工程項目風險管控上的作用認識不足。即使開始信息化進程,在實際的工作中當需要用到財務數據的時候仍舊會詢問財務人員,而不會上系統去取數據,也不會進系統對整個工程項目的情況進行分析,信息孤島現象普遍存在。
財務管理信息化主要目的是為了決策提供支持,目前公司ERP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整合了生產體系、合同成本體系,僅僅為了控制資金支付的風險。未能為業績評價、項目管理水平評價提供數據支持。
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與預算部門溝通協調,統一工程項目的成本分類,使實際成本的統計口徑與預算成本統計口徑保持一致,便于事中控制事后評價。建立物資采購一體化體系。將供應商、物資供應部門及最終使用者看成是一個有機整體即供應鏈。它主要是由采購流、信息流、資金流三部分構成,在ERP環境下信息流是核心,物流是保障,而資金流則是實現的手段,三者之間的有效互動構成一個完整的同步處理模型。通過物資供應部門錄入采購信息(一般包括采購入庫、出庫、發票信息)實現財務管控與業務前端數據的集成。通過基礎信息的錄入,實現數據共享,財務與物資供應部門可隨時查詢供應商付款欠款信息、訂單信息、合同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工程項目的法律訴訟風險。建立保證金臺賬體系。合同簽訂以后基于信息傳遞的時效性,很多工程項目支付工程款時不能及時準確地反映該項目的保證金的收取情況,致使在實際工作中很多工程項目已經發生了支付,由于財務部門未收到合同,保證金未收取的情況,給企業帶了了風險。因此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建立保證金臺賬體系至關重要,減少了主觀因素。合同簽訂以后,關于合同約定的應交保證金金額同步至財務管理系統形成應交保證金,對于已收到的保證金,財務人員錄入財務系統,形成匹配,對于按合同約定未交的保證金系統自動預警。這樣在實際的支付過程中可控制保證金的繳納情況,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
將現行的管理模式滲透到組織和流程各個層面,得到員工的理解和認可,落實到具體的日常工作中,讓每一個業務部門每一個員工都參與到風險管控的業務鏈中來,為全面風險管理的實現提供基礎保障。還要定期進行制度和流程的研討會議,根據制度和流程的執行清理及時改進完善以保證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的先進性和適用性。
通過設計一些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來達到ERP信息系統自動預警的功能。財務指標可設計工程款回收率、應收賬款周轉率、資產負債率、實際營業利潤率等指標來自動分析工程項目拖欠情況、項目債權債務情況、工程項目盈利情況等。非財務指標可設計工程項目各分包單位材料供應商按合同支付比例失調預警,以使各單位支付處于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以降低超付風險及法律訴訟風險。
總之,對于建筑施工企業而言,加強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對推進工程項目風險管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本身是一項長期而且十分艱巨的工作內容,在實時完善建筑施工企業財務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提高財務管理工作的整體流程,注重開展高水平的管理內容,切實保證整個企業的科學發展,才能不斷完善當前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才能使得各項建筑施工項目的開展更加科學完善,財務管理信息化工作也能夠發揮最大化效益,為企業帶來高的經濟效益和現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