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晶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指出,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深化供給側改革,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在中高消費端,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由此,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發展理念的共享經濟必然成為新的增長領域,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廚房、共享房屋等眾多共享概念,正被越來越多的人群所了解知悉并接受體驗,共享的概念從線上線下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漸成為一種更清潔、更環保、更人文的后現代生活方式。
共享經濟的概念,最早由西方社會學學者們從探討社區結構的消費者行為中引申出來的,1978年,美國學者馬庫斯?法爾森(MARCUS FELSON)和喬. L. 斯貝思(JOE. L. SPAETH)在《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一文中,首次提到協同消費這個概念。2000年,Zipcar租車公司創始人羅賓?蔡司(Robin Chase)研究發現,出于經濟方面的考慮,與擁有一部車相比,人們更希望能分享一部車,資源的所有者正向資源的使用者轉變,而互聯網技術的革新,科技平臺使資源共享變得簡單和便捷,認為共享經濟將成為重構未來商業的新模式。2010年,雷切爾?伯茨曼(Rachel Botsman)在和魯?羅杰斯(Roo Rogers)聯合出版的 《我的就是你的——協同消費的崛起》(What's mine is yours——The rise of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書中,詳細地闡述了協同消費理論,并于2015年出版《共享經濟時代:互聯網思維下的協同消費商業模式》一書,做更進一步的探究。“共享經濟之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在《零邊際成本社會》(The Zero Marginal Cost Society)一書中預測,在未來某一時刻,出現三個不同技術的融合,從而創造一個共同的技術平臺和新的基礎設施,從而促成根本性的變化,三個基礎的技術即通訊、能源和交通,零邊際成本和協同共享消費將逐漸成為人類生產和發展的主要經濟模式之一。2015年,牛津詞典給出了共享經濟的定義認為,共享經濟是一個私人之間可以通過互聯網共享免費或收費的資產和服務的經濟系統。
國內學者近年來也對共享經濟理論及模式進行了從本質到技術到其他等多角度的歸納和解析。認為共享經濟是人類社會發展到特定階段,借用互聯網絡平臺、弱化所有權的概念,以共享使用權為目的的消費模式,反映了“去物質化”的消費觀念。共享經濟的理念是人與人之間互助的動態社會行為,是消費的集體化機制,更加強調個體之間的分享合作、社交和忠誠。是基于技術手段提升閑置資源利用效率的新范式,以平臺化、高效化、開放性和分布式作為特征,整合多種要素及資源配置機制,實現物盡其用,各取所需,成為一種盤活庫存、提升效率和增進服務的重要舉措,是一種可持續的生態型的消費模式。這些理論在宏觀上為服裝行業進一步推進共享經濟創新模式提供理論支持。
正如國外共享經濟的理論研究較之國內呈現較早且日益成熟態勢,服裝的共享最早也是起源于國外,并且經營模式相較成熟。具有代表性的,如2012年美國舊金山成立的“Le Tote”,目前已成為全美第一的時裝共享平臺,并正式進駐中國,延續美國的經營模式,會員以月費模式,租借各種品牌、不同風格的服飾,有設計師參與指導搭配,換新時通過手機一鍵預約即可還衣。該平臺的衣服質量屬于較為平價的中端類,日本的AIR CLOST等亦屬此定位。還有美國的奢侈品租賃網站Rent the Runway,全美有500萬名女性在這家網站注冊,其核心業務是出租用于特殊活動的禮服和配飾,費用分按月訂閱和按件計價兩種方式收取,據《福布斯》報道,參加奧巴馬總統就職典禮的女性中,有85%光顧了該網站。荷蘭阿姆斯特丹的Lena Fashion Library,以線下開設類似買手店,以辦理借衣會員卡,收取月租費的經營模式,提供最新款、經典款及古著款等,并負責專門的街拍和搭配指導等。國內的共享服裝市場雖然處于起步和嘗試的階段,從2015年起不乏大批涌入者。基于中國服裝市場持續增長的態勢,萬億的市場體量,巨大的服裝市場空間為共享服裝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目前國內較知名的服裝共享平臺有衣二三、女神派、多啦衣夢、衣嘉合、PLUM等。2017年9月,衣二三獲得5000萬美元C輪投資,此次投資由阿里巴巴、軟銀中國、紅杉中國聯合領投;成立較早的女神派則于16年獲得了300萬美元Pre-A輪融資與1800萬美元A輪融資。多啦衣夢也在兩年間完成了4800萬元A輪融資與1200萬美元 A+輪融資,但目前正在轉型,APP已關閉。PLUM于17年2月上線,獲得九合創投和Infinity Ventures的Pre-A輪投資及創新工場的種子輪投資,并于17年9月份完成新一輪融資,投資方為IDG資本、經緯創投和險峰長青,沖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阿里巴巴、紅杉、IDG、經緯等資本巨頭的支持,促使共享服裝市場漸成氣候。
可見,國內外多個服裝共享品牌都在激烈的逐鹿市場。目前國內的衣二三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服裝共享品牌,獲得了在此領域內的最大單筆融資,啟用全球買手制,進行組貨,同時引入品牌服裝按照貨品租賃和銷售情況進行收益分成模式,目前可提供超過500個服裝品牌的累計超100萬件的服裝商品,供白領消費群體租賃或選購。而女神派的定位是“集輕奢高端和年輕時尚于一體的亞洲首家共享衣櫥”,也擁有超過500個品牌50萬以上單品。PLUM的定位于一個超時髦的時尚閑置交換平臺,致力于高端審美資源的循環利用,目標消費人群都市白領,平臺上90%的貨品為個人寄賣,涵蓋輕奢品、設計師作品、原創及潮牌產品,服務傭金比例占30%。各大服裝共享品牌均通過輕衣櫥、優體驗的服務帶動和促進消費理念的革新,積極立足于打造消費升級下的生活方式的創新引領。
服裝共享主要來自于社會環境和技術條件的共同驅動,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輕資產可持續節約消費的態度觀念、網絡技術的創新推動、信任機制的建立、相關法制措施的保障等,都將為服裝共享的繼續發展營造更美好的未來。服裝共享對傳統服裝企業發展產生一定影響,促使傳統企業產業不斷探索升級轉型,從經營理念、管理模式、企業文化和核心價值等方面做出調整以適應或把控這場共享變革。不可否認,共享服裝的發展同時面臨著巨大挑戰,撮合成本較高、用戶的價值趨向、消費心理及習慣的培養,產品質量與服務及市場拓展等仍需要較長時間。目前共享服裝的商業模式相對單一,多以B2C輔以P2P形式存在,通過線上租賃平臺實現產品和服務的交換,收取押金和租金來實現盈利。消費定位基本上劃分為高端消費和日常消費。以禮服及特殊場合著裝的高端消費市場相對較為穩定,存在租賃需求,但市場占比較少;而日常著裝的租賃仍面臨眾多質疑,包含用戶心理、衛生擔憂、產品同質等諸多具體問題。此外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服裝共享品牌的貨品品類、品牌、庫存量也是一大問題,要保證充足從而避免因缺乏選擇或租賃排期過長而流失客群。
服裝共享目前僅僅停留在服裝產品租賃的層面上,而這個巨大的藍海市場,它的共享邊界到底在哪?如何開發消費者需求,或者把消費需求最大化的整合?從服裝產業的宏觀角度上,生產端、流通端、消費端的各項資源如何實現更高層次的、更多層面上的共享體驗?很多問題仍需要進一步探討。服裝共享的創新應用,對于解決我國服裝產業升級轉型所面臨的問題,是大有助益的。一方面,有必要針對細分模塊,將非盈利共享與盈利性共享進行劃分,加強產業鏈之間的統籌共享,深入與傳統企業的融合。另一方面,加大相關制度和法律規則的確立和監管,推進共享經濟運營的合法化和規范化。可推動建立政府扶持綠色項目,促進共享環保理念的普及教育,轉變傳統消費思維固態。同時,充分探索新興科技人工智能的產業應用及推廣,創新共享模式,拓寬共享領域。
大數據信息時代,服裝共享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應該堅持共享誠信、環保節能的核心價值導向,建立健全綠色、開放、智慧、合作、交互式的產業生態系統,不斷提升共享類別、層次、級別、區域、體驗的細分化、專業化、品牌化、智能化,優化產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從單純物的共享到生活方式和服務體驗的共享,為共享模式的創新發展開疆擴土。